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新课标要求高中物理教学要注重体现物理学科本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创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本文提出联系生活,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深入探究,发展核心素养;融合网络,深化素养发展等策略,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新课标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强调学科知识的习得,很少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这一状况使学生在应对实际问题和面对未来挑战时,缺乏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新课标理念下,这种偏向应试导向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高中物理教学亟须转变观念、创新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联系生活,增强教学效果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融入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将抽象的物理理论与日常现象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科内涵。

  第一,设置课前科普,激发学习兴趣。为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理解,教师可在课前设置科普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与问题,如日常用品的工作原理或身边发生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好奇心。这种课前科普不仅让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贴近学生的生活,还培养了学生主动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促使其更主动地参与到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物理高一必修一(以下均为此版本)第一章“加速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汽车百米、千米加速”的科普环节,向学生介绍汽车的加速过程,解释汽车的速度变化与加速度的关系。举例说明汽车启动、变道、停车等常见场景,让学生思考背后的物理原理。这种实际生活中的科普不仅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还激发了其对物理的兴趣。

  第二,创设生活情境,调动学习热情。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内容往往较抽象,容易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和乏味。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策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并降低学科难度。通过实际生活场景的模拟或案例引导,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物理知识的应用。

  例如,在第二章“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生活中常见的雨滴、水滴下落的真实情境。在情境中,教师可以提出驱动问题,如“水滴下落时的速度是匀速的吗?是速度逐渐增加的吗?”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水滴从一个高度落下的过程,通过记录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物理规律,如加速度的概念与自由落体速度的关系。这些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科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二、激发动力,促进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和挑战性使学生往往面临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强调课堂互动,与学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种互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和培养其核心素养的关键。

  第一,问题引导,组织互动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逐步理解物理现象与物理观念,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质疑,主动提出问题,激发其他同学的思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在参与讨论中能够逐渐建立起对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培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以第三章“弹力”中“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为例。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如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时,弹簧的伸长程度是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这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弹簧的弹性特性,并与质量的关系进行探究。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是否所有弹簧的弹力都与形变量成正比?这种提问能够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物理原理,同时在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通过这种问题引导的教学策略,学生在实际探究中逐渐形成对物理观念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演示教学,激活科学思维。演示教学作为一种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手段,旨在通过实际演示,呈现抽象的物理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复杂的物理原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实验,将抽象的物理原理通过直观的实物展示给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能深入地理解物理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例如,在教学弹力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通过平面镜观察桌面的微小形变”的现象演示,利用平面镜、光线等进行演示,将抽象的物理原理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实验中,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光线的反射路径受到桌面微小形变的影响,最终导致墙上光点位置的变化。通过实际演示,学生更容易理解由于桌子受到挤压发生微小形变,从而导致光点位置也发生变化。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在思维中建立具体形象,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物理理论。

  三、深入探究,发展核心素养

  物理学科的实践性较强,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往往需要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加以验证与应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和实践,以此来深化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第一,开展实验,促进科学探究。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积极开展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深入探究物理现象。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从而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积极性。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学到知识,更会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这种深入探究的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能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与探究能力,更能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第四章“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个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例如,通过使用斜面、滑轮和物体等实验器材和设备,让学生观察不同质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变化。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包括调整施加的力的大小、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加速度的变化等。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改变推车上的物体质量,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施加在推车上的力,观察推车的加速度变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发现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发现物理规律,如牛顿第二定律。

  第二,项目拓展,推动实践应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实践项目探究。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物理装置,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等。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学生不仅能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加以运用,还能深化理解并培养创新性思维。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在实践项目中逐渐发展核心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科的价值,为未来的学科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教学“超重与失重”章节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电梯中的超重与失重”的项目探究,具体操作是在电梯地板上放一台体重计,然后让学生在体重计上放一个物体,观察电梯启动、制动和运行过程中体重计示数的变化。通过这个项目探究,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物体所受的力与质量的关系。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数据分析,通过观测到的变化,讨论电梯运动中的物理规律。如电梯启动时,体重计示数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学生通过实践项目探究,会发现电梯启动时,由于电梯的加速度,学生会看到质量增加,这就是超重现象。

  四、融合网络,深化素养发展

  教育信息化为教学提供广泛的便利与可能性,借助网络资源,教师可更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度。
 

 
  第一,科学延伸,提升科学态度。新课标强调高中物理课程的时代性,要求教育内容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网络资源,特别是互联网上丰富的科学前沿资讯,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科的最新进展,介绍一些前沿科技应用,以及物理学家的故事和成就。通过科学延伸,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对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通过了解科学家的故事,学生也能够认识到科学探索的不易,激发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意识和责任感。

  例如,在“超重与失重”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分享一些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经历,特别是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太空生活。随后,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失重状态下的物体行为与在地球上有什么不同,这对科学家在太空中进行研究和实验的影响等话题。通过引入航天员的奋斗故事与太空生活,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科学家在面对失重等特殊环境时所付出的努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或者引入一些太空科技的应用,如无重力环境下的实验、生活用品设计等,展示太空科技领域的物理前沿成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第二,信息评价,考核素养发展。新课标强调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可以通过融合网络,利用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评价,以便更全面、客观地考核学生的素养发展。通过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信息,包括参与讨论、实验记录、项目探究,进而对其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分析。这样的信息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且注重他们在科学探究、实践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发展。通过信息评价,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他们在不同方面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蕾.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评《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3(11):134.

  [2]陈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物理教学策略实践探究[J].上海教育,2023(Z2):54.

  [3]刘娜,邓靖武.核心素养背景下真实情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J].物理教学,2020,42(10):6-9.

  [4]梁家勇.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47(10):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