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历史渊源
早期希腊教育重视修辞学、数学、运动训练、视觉艺术以及音乐。当课程逐渐扩展到其他科目时,就产生了关于音乐在教育系统中作用的争议。在整个19世纪,私人和公共教育的原则性目标都是发展基本的文字阅读能力。后来,专家将他们的关注点聚焦于音乐学习,观察音乐学习经验如何对个体产生影响。但在近几年,由于脑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开始研究音乐学习行为和音乐学习经验对人类脑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现代课程的音乐教育中,音乐教育的过程是多种因素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为了使音乐教育发挥最大的智力开发功能,还必须从音乐教育自身的特点出发,激发和培养智力开发。
二、智力的影响因素
(一)性别
有的研究认为:男性在逻辑和空间等理性方面更为突出;女性则较偏向于语言文字和感性材料,且在瞬时记忆上更加优越。从有限的实验数据来看,在不同的任务中,男生和女生的表现是各有千秋的。女生成绩高出男生的任务是回忆、系列学习和再学习,而男生的强项是概念再认、概念形成和概念综合。
(二)注意力
不少研究发现,注意力更多地影响着孩子的聪明程度。稳定性差、注意力发育程度低、注意力范围小、注意力不够集中等方面的不足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如在集体音乐活动中,经常要求孩子听从音乐的信号提示,目的是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不足的孩子为了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在演奏前需要延长等待时间。
(三)理解力
孩子智力发展速度较慢,原因在于其理解能力较差。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智力再认识能力会不断提高,但在认识上,孩子的智力已经逐步从机械性的智力向理解性的智力过渡,但理解力差还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智力造成影响。理解力差对理解性智力有着直接影响,这是由于他们一般是通过机械性、形象性来认识事物的,而且一定要不断重复才能记住。
三、音乐对人们智力的影响
(一)音乐信息的潜移性
当人们听到一首优秀的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在脑子里产生许多联想,甚至可能激发听者想起一些潜藏在内心深处不被注意到的事情,这就是音乐的潜移性在发挥作用。
音乐对人们智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道德、美感、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知识。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的大脑的相关组织不断进行调整和锻炼,使得能够帮助人们大脑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
在运用音乐进行智力开发时,首先要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后,对音乐与智力的联系进行探讨就比较容易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要着重于情绪这一块把握。比如二胡演奏家阿炳的名作《二泉映月》,人们听着听着就会有一种悲凉之感。这首作品以激愤的音调结束于宫音,鲜明地表现出阿炳在生活中磨砺出的倔强性格,表达了他与黑暗势力斗争的决心,令听者无不为之动容。
这说明音乐作品中有很多借曲抒情的作品,找一首乐曲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听听,也许会增加你对生活的热爱。
(二)音乐与神智
神智是指人的心智和智慧的状态。近几年,研究学者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的两个半球具有高度专门化的功能。长久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左脑占主导地位,右脑则处于附属地位。而实际上,左脑也称数学脑,擅长逻辑思维,在创作、演奏、欣赏音乐等方面具有指导作用。右脑被称为音乐脑,善于对音乐信息的处理和图像的绘画。因此可以看出,左右脑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脑科学研究显示,音乐有两个信号系统。左半球负责音乐语言如旋律、和声等;右半球主要负责对音乐的感觉,如音高、节奏等。一个人若失去了右半球的音乐细胞,也意味着失去了左半球的认知能力。
有意识地通过音乐来训练强化人类的大脑,这本身就是基于自身发展的一种需求。人如果放弃了听音乐,那将是人生的一大损失。人们如果每天用十五分钟到半小时的时间听音乐,既会产生一种享受,又是最好的神智维护方式。
达尔文曾在《物种起源》中说过:“如果能再活一辈子的话,我一定给自己读诗歌作品。每周至少听一次音乐。要是这样,我脑中那些现在已经衰弱的部分就可以保持他们原有的生命力了。失去这些爱好,无疑就会失去一部分幸福,也许还会影响智力。”达尔文的这段话说明了大脑神经元喜欢轻松、活泼思维的特性,当它接受了某种事物后,大脑就会释放一种名叫“脑肽”的物质,它有益于大脑的活动,并可以帮助大脑使人感到心情舒畅、身体健康,从而提升自信。
(三)音乐能够培养多种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
音乐与注意力关系十分密切,专注力不好的人,他们的智力将无法得到提升。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注意到,人类大脑对音乐的记忆远远超过语言。比如有的音乐可能只听过一遍,却让人一生都难以忘怀。
达尔克罗兹曾说:“在音乐教育中只训练耳朵脑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需要受到训练。任何乐思都可以通过身体表演出来。”但在进行乐器演奏、体态律动、合唱、音乐欣赏等音乐活动时都会遇到各种困难,需要克服这些困难才能增强人的记忆力。此外,乐器很多时候需要双手同时演奏,这使人的大脑两个半球能够收到均匀刺激,提高了左右脑之间的协调能力。
经过调查,许多科学家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对美术和音乐钟爱有加。因此,儿童和青少年阶段多欣赏音乐对智力开发是有效的。
四、音乐教育对人类智力开发的作用
(一)增强记忆力
首先,记忆是大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保持、再现和回忆的能力。比如人们平时要学基本的乐理知识,唱歌要学呼吸,器乐演奏要学触键、指法等,这些都需要脑子记忆,这就锻炼和增强了各种记忆力。
其次,音乐中最重要的是对声音的感觉、判断,对音高的印象以及模仿。例如,在模仿秀中,演员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神态、声音活灵活现地模仿出来,这都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形象记忆。
(二)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指的是创造和发明的能力,包括灵敏地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及完成测试构想的能力等。有无创造力主要是依据经验、知识、方法、心理素质来判断的,创造力说简单点,就是各种能力构成的综合能力。
音乐教育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研究发现,拥有创造能力的学生,其他能力也较强,这是由于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人们不断研究和创造活动的动力,而音乐教育恰恰能够给学生营造这种氛围。在音乐的世界里,学生可以自由想象,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探索音乐。
(三)提高文化素养
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正是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开展全民素质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不仅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精神,也能帮助人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
五、音乐对儿童智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一)舍伦贝格的研究
舍伦贝格将6岁的儿童随机分为四组(两个音乐学习组和两个非音乐学习组)。其中音乐学习组为键盘组或声乐组;非音乐学习组为戏剧组或无任何学习课程组。四组的课程时间均为36周,以每班6人的规模进行教学,使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WISC-Ⅲ,Wechsler,1991),在36周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被试对象测量。《韦氏儿童智力测量表(第三版)》全量表分数由言语智力测验的6个项目和运算智力测验的5个项目综合计算得出。
舍伦贝格在2004年的实验结果中发现,键盘组和声乐组的智力增加很相似。总体来看,音乐组的优势在智力得分平均增加量更大;无课程组增加量最少。《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三版)》智力分数的一般模式显示,6岁儿童的智商分数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舍伦贝格的研究恰恰体现了音乐教育提升智力的这种说法,而他所指的是智力增加可能更多来自视觉—空间加工能力的提高,而不是言语能力的提高。
(二)考夫曼教育成就测验
《考夫曼教育成就测验》对学生进行前测和后测,进而评估他们在数学计算和数学应用中得分的标准化增加量。实验将孩子分成音乐组和非音乐组两个组别,并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所有组的数学计算和数学应用得分都有明显增加,音乐组数学成绩受影响比非音乐组稍高。这虽然不能证明音乐组和非音乐组在数学测验得分上的显著差异,但音乐学习、空间能力发展以及数学学习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系。
从上述研究来看,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孩子在智力上会比没有接受过的孩子更有优势。国内外专家学者也通过大量研究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智力发育会呈现递减的规律,所以科学地实施早期音乐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儿童的智力。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