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予以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瘤体积、肌瘤直径、卵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短于对照组,E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小肌瘤体积、缩短肌瘤直径及改善卵巢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米非司酮子宫肌瘤临床疗效卵巢功能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育龄期女性的生育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1]。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激素水平失衡、遗传及环境等多重因素。传统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副作用、复发率高及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程度伤害等问题。因此,寻找更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的最小侵入性治疗技术因其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2]。其中,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局部治疗方法,其通过超声引导将聚桂醇注入肌瘤组织中,利用聚桂醇的高温效应直接消融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3]。相比传统手术,这种方法创伤更小,恢复更快,适合不能手术或不愿意手术的患者。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孕激素药物,在妇科疾病治疗中已广泛应用。它通过抑制孕激素受体,减少子宫内膜的增生,从而控制子宫肌瘤的生长[4]。近年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在单独或联合其他疗法治疗子宫肌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5]。鉴于此,本研究评估超声引导下聚桂醇化学消融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旨在为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科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射阳县人民医院接收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B超或核磁证实存在子宫肌瘤;(2)症状性子宫肌瘤;(3)围绝经期子宫肌瘤没有缩小反而增大;(4)经其他方法治疗的子宫肌瘤,效果不佳或复发。排除标准:(1)有严重出血倾向(血小板<50×109/L,凝血酶原时间>25 s,凝血酶原活动度<40%);(2)有未被控制的全身性或盆腔炎症;(3)妊娠期、哺乳期和月经期、经前1周;(4)确诊或可疑子宫、附件恶性病变;(5)对酒精、聚桂醇等过敏;(6)合并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治疗;(7)无安全穿刺路径。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6.78±7.12)岁;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10.26±3.69)个月;单发22例,多发18例。观察组,年龄22~36岁,平均年龄(26.71±7.06)岁;病程3~17个月,平均病程(10.21±3.58)个月;单发21例,多发1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射阳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米非司酮片(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003,规格:25 mg)口服,25 mg/次,1次/d,持续用药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治疗。具体措施如下:治疗安排在患者月经干净后1~15 d,采用瘤内注射联合包膜注射的方法。使用1%聚桂醇注射液(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445,规格:10 mL∶100 mg)作为注射物,最大推荐剂量不超过40 mL/次。根据肌瘤最大直径,调整注射剂量以优化治疗效果,瘤体最大直径<3 cm时,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L;瘤体最大直径在3~5 cm时,最大剂量为10~20 mL。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临床疗效按肌瘤减小、卵巢功能和血清指标评定为显效、有效和无效,疗效评价标准:肌瘤体积减小>50%,卵巢功能指标接近正常为显效;肌瘤体积减小20%~50%,卵巢功能指标有改善为有效;肌瘤体积减小<20%,卵巢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肌瘤体积:通过B超测量肌瘤体积,以立方厘米(cm3)为单位记录体积,比较治疗前后体积变化。(3)肌瘤直径:通过B超测量肌瘤最大直径,以厘米(cm)为单位记录直径,评估治疗前后直径变化。(4)卵巢功能:测量血液中雌二醇(E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评估治疗前后卵巢功能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肌瘤体积和肌瘤直径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瘤体积和肌瘤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小于对照组,肌瘤直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卵巢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卵巢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E2、FSH、L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良性肿瘤,普遍存在于育龄及更年期妇女中[6-8]。这种疾病虽然通常被归类为非癌性,但其对女性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肌瘤的存在可能导致多种生理及心理问题,如月经异常、腹部疼痛、生育问题甚至日常生活质量的下降[9]。此外,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本身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如手术风险、长期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潜在的复发问题[10]。考虑到这些问题,寻找更加有效且副作用更小的治疗方法成了医学界的一个关注点。在此背景下,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技术的出现,为子宫肌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11]。与传统的手术方法相比,这种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能在较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负担[12]。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保留生育能力或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女性来说,这种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此外,米非司酮作为一种药物治疗方式,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控制肌瘤的生长,已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3]。它的使用为避免侵入性手术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在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时,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14]。聚桂醇化学消融与米非司酮的联合应用,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能通过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和减少手术风险来改善患者的整体治疗体验[15]。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医生通常会考虑多种因素,如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患者的年龄和生育愿望[16]。因此,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背景下,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补充,更是一种更为细致和全面考虑患者需求的治疗策略[17]。
研究表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一发现意味着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在提高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面比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更为有效。麻莉等[18]在其研究中也观察联合治疗策略在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优势。这可能是因为聚桂醇化学消融提供了直接的肌瘤消融作用,而米非司酮作为药物治疗,则通过内分泌调节机制影响肌瘤的生长和症状。当这两种治疗结合使用时,它们可能在不同机制上相互作用和补充,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治疗效果。此外,从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接受度来看,联合治疗由于其非侵入性或微创性质,可能减少了患者对手术等传统治疗方法的依赖,降低了并发症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后,观察组肌瘤体积和肌瘤直径均低于对照组。在马娟[19]的研究中,采用了相似的联合治疗方法,显示出在减小肌瘤尺寸方面的显著效果。较小的肌瘤不仅减轻了由于肌瘤引起的腹部压迫感和疼痛,还可能有助于改善生育能力。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尤其是手术,常常存在着对生育能力的潜在影响。因此,通过非侵入性的方法减小肌瘤体积,不仅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而且对于保持或改善患者的生育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肌瘤直径的减小也与患者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较小的肌瘤可能减少对附近器官的压迫,从而减轻疼痛、改善月经异常等症状,这对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直接的影响。此项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在缩小肌瘤体积和直径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治疗后观察组E2、FSH、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张妮等[20]的研究表明,通过特定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调节这些激素水平,从而改善卵巢功能。卵巢功能的改善对于患者而言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还希望保持生育能力的女性。E2、FSH和LH这些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调节这些激素水平不仅有助于控制肌瘤的生长,还可能对提高生育率、减少月经不规律等有益。这些激素水平的改善也反映了治疗的整体效果。通过药物治疗和局部消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肌瘤的生长,同时保持或改善卵巢的健康功能。然而,本研究亦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量有限、缺乏长期随访数据,这可能影响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和长期效果的评估。未来研究应增加样本量并执行长期跟踪,以便更全面地判断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相比单独使用米非司酮治疗,超声下聚桂醇化学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在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减小肌瘤体积、缩短肌瘤直径及改善卵巢功能方面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司玉红,朱景华,冀淑英,等.桂枝茯苓胶囊治子宫肌瘤临床研究[J].新中医,2019,51(10):179-182.
[2]鲁丹,刘照龙,白金录,等.化瘀消癥法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与血清bFGF、IGF-1、MMP-2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5):2135-2138.
[3]卜文瑾,冯德喜,王丽娜,等.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功能的影响[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4):424-427.
[4]陈茜松,柴静,王丹,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评价[J].中国药业,2020,29(6):119-121.
[5]何蕙,黄继秀,倪小红,等.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评价[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16):2457-2459.
[6]陈舒婧,虞萍,周玉珍.桂枝茯苓方加味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对性激素水平、超声指标、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2,17(7):1441-1445.
[7]李会敏,黄蓓蓓.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辅助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血流分级疼痛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8):1241-1246.
[8]齐振荣,韩超.自拟活血消癥汤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激素水平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9,41(6):569-572.
[9]田仕娟,刘艳梅,刘丽梅,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术对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6):61-64.
[10]文娅.米非司酮联合自拟汤剂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3):165-167.
[11]刘淑鹏.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57例[J].河南中医,2018,38(10):1484-1486.
[12]刘海桃,王利霞.人参皂苷Rh2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白介素-6水平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1,28(12):1444-1447.
[13]郑雨,戴秋香,梁菊,等.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及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0,37(7):1008-1010.
[14]吕祝英,雷志锴,楼军,等.超声造影在评估子宫肌瘤聚桂醇硬化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21,37(11):1281-1284.
[15]吕祝英,雷志锴,楼军,等.聚桂醇联合微波热消融治疗5~6型浆膜下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21,23(11):1589-1591.
[16]阎红卫,寇小平.桂枝茯苓联合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患者细胞因子和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110-114.
[17]罗曼蔚,朱峥峥.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23,61(21):64-68.
[18]麻莉,侯庆香,叶梅,等.经腹超声引导聚桂醇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对子宫肌瘤患者淋巴细胞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9,48(8):95-99.
[19]马娟.桂枝茯苓丸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激素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14):3317-3320.
[20]张妮,周娟,赵凤容.加味桂枝茯苓丸对子宫肌瘤气滞血瘀型患者VEGF、IL-6、D-D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2):342-34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