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的今天,认知与审美都离不开视觉教育的核心—美术教育,而美育对人的精神层面的陶冶,在帮助人们更好地、更个性化地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推动着整个民族、国家、社会文化传统的更新与进步。美术对人的视觉想象以及图像表达素养的培养,又反过来作用于物质与精神。在这种互为因果的作用中,美术教育的价值越发凸显,它不仅身负培养具备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表现能力、战略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的重任,而且在促进社会和谐、环境美好、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肩负新的历史使命,美术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艺术创造力是少儿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它对少儿的成长和未来具有深远的影响,美术教育在培养少儿创造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少儿的艺术创造力不仅有助于他们的个人发展,还对社会的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少儿艺术创造力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策略,同时还探讨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少儿艺术创造力培养中的作用。
一、少儿艺术创造力的特点
①想象力丰富,能够自由想象,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②纯真自然,作品表达真实感受,具有天真无邪的特质。③色彩鲜艳,偏爱鲜明、鲜艳的色彩,表现出对世界的积极认知。④能运用简单的造型表达自己的想法,直接传达喜怒哀乐等情感。⑤不受传统规则的约束,大胆创作,注重自我表达。⑥凭借直觉进行创作,体现出独特的审美感知。以下是不同年龄阶段少儿艺术创造力的特点:
幼儿阶段(3~6岁):这个时期的孩子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具有很强的直觉性和自发性。喜欢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作品常常充满童趣和天真,他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独特的形象和场景。
小学低年级阶段(7~9岁):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孩子们开始对周围事物有更具体的观察和理解。他们的艺术创造力逐渐变得丰富多样,能够运用更多的元素和技巧来创作。会尝试模仿一些他们喜欢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同时也开始展现一定的个性。
小学高年级阶段(10~12岁):此阶段的孩子思维更加活跃和深入,他们对艺术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追求。艺术创造力表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作品更具故事性和主题性。他们能够更熟练地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传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青少年阶段(13岁及以上):这时候孩子的艺术创造力进一步发展和成熟。他们会受到更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文化、社会等。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对艺术的表达更加深入和复杂,能够通过作品表达更加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也更勇于尝试创新和突破传统。
二、影响少儿艺术创造力的因素
(一)家庭环境
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艺术创造力发展至关重要。家长的态度和参与程度会影响孩子对艺术的兴趣和自信心。所有家长的初衷都是帮助孩子,多数干预是无意识的,不仅会影响少儿的独立行为,还影响少儿进行的各种尝试。如:家长会为自己的孩子买填色书,这既不能提高孩子的技能,也不能加强孩子的自律;或是家长对孩子所谓的“创作帮助”不过是对孩子的自由创作和自信的一种干扰,并且由于它抑制了情绪的释放,所以可能会妨碍孩子未来的幸福等。
(二)学校教育
学校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教师评价以及校园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少儿的艺术创造力产生影响。如果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能极大地激发少儿的创造力。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索自然现象,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新奇的发现和创意。丰富多样且具有开放性的课程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比如,开设创意手工课,让学生自由发挥制作手工艺品,能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积极肯定和鼓励能让学生更有信心去尝试和创新。比如,一个学生画了一幅极具想象力的画,教师给予高度赞扬和具体的建议,会激励学生继续大胆创作。
一个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校园文化能让学生没有顾虑地展现自己的创造力。比如,学校举办创意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学生会积极投入,展现各种独特的想法和作品。
(三)社会文化氛围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赋予孩子不同的艺术视角和表达方式。有足够的自由去尝试和探索,孩子才能发挥创造力。同伴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艺术创造力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一些科技发达、文化包容的城市,经常举办各种科技展览和文化活动,孩子有机会接触最新的科技成果和不同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可能会受到启发,创造出融合多种元素的独特作品。又如,在一些社区,有专门为少儿设立的创意工作坊,孩子可以在那里自由地发挥想象,与其他小伙伴交流合作,在这种氛围下,他们可能会创造出令人惊喜的小发明或艺术创作,社会文化氛围为少儿创造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四)个人
孩子对艺术的兴趣是推动其创造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丰富的想象力是艺术创造力的源泉,敏锐的观察能力有助于孩子从周围环境中汲取灵感,积极的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
为了培养和提升少儿的艺术创造力,家长和教育者应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创造力发展的环境,鼓励孩子自由表达、积极探索,提供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在艺术的世界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三、少儿艺术创造力培养的策略
第一,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让少儿接触不同形式的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等。第二,鼓励自由表达。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不限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三,培养观察能力。引导少儿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第四,引导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第五,重视个性化发展。尊重每个少儿的独特个性和创作风格。第六,培养跨学科思维,融合不同知识领域。比如引导他们观察生活中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现象,如建筑中的艺术与工程。在学习中,设置一些融合多学科的任务或项目,让他们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去解决。提供丰富的科普书籍和资料,涵盖多学科内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少儿参加跨学科的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与不同领域的小伙伴交流合作。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跨学科案例。
四、发展少儿艺术创造力的具体方法
第一,提供丰富的材料和工具。提供各种各样的艺术材料,如颜料、画笔、纸张等,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和尝试。鼓励自由探索,给予孩子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创作。创设启发式环境,布置充满创意和启发的环境,如展示艺术作品、摆放创意玩具等。第二,引导观察和体验。带领孩子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自然、生活中的美好,丰富创作素材。激发想象力,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鼓励他们创造独特的故事和形象。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让孩子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如绘画、手工、音乐、舞蹈等。第三,强调过程而非结果。注重孩子创作的过程,而不是过于关注作品的最终效果。给予积极反馈,对孩子的努力和创意给予及时、具体的鼓励和认可。第四,举办艺术活动。组织绘画比赛、艺术展览等活动,增强孩子的参与感和自信心。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拓宽孩子的艺术视野,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鼓励合作创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激发更多的创意。引导反思和分享,让孩子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促进他们对艺术的深入理解。提供模仿和借鉴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习优秀的艺术作品,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第五,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在创作过程中,引导孩子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记录创作过程,通过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孩子的创作过程,便于回顾和分析。
五、实际教学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材料准备,创设环境。确保教室中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和工具,方便学生随时取用。精心布置充满创意和启发的教学环境。第二,观察练习,想象训练,多元体验。安排专门的观察活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周围事物。运用故事、游戏等进行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艺术形式,开展多样化的艺术课程。第三,强调过程,及时鼓励。在评价中更注重创作过程,而非仅关注最终作品。对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及时、具体的正面反馈。第四,组织活动,参观学习。开发合作项目,引导分享,举办校内艺术活动,如比赛、展览等。定期组织参观艺术展览和博物馆。设计合作创作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第五,提供范例,注重问题解决,记录分析。重视教师示范,展示优秀的艺术作品,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在创作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照片、视频等记录学生的创作过程,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进行示范,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
六、结语
少儿艺术创造力的培养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培养观察能力等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少儿的艺术创造力。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承担培养少儿艺术创造力的责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艺术创作环境。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