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了艺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强调坚持基于文化传承的育人导向、优化学段之间的目标设置、注重学段的衔接等,鼓励开展大概念下的大单元主题教学,保证教学评一致性。对此,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需要对教材中已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并与在地文化资源相结合,通过整合、关联与重组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美术;资源挖掘;大单元主题教学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在学科核心素养下保证教学评一致性,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本文旨在通过挖掘现有的教材资源与地方美术资源,通过整合、关联与重组开展小学美术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教师提供参考,为推进新课程改革、落实美术大单元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美术教材分析

  本文以教育部审定的岭南版美术四年级教材为例,探讨如何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资源以及在地文化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整合、关联、重组。

  (一)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导向

  1.学习任务一:感受中外美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造型元素、形成原理和欣赏方法欣赏、评述艺术家的作品,感受中外美术作品的魅力[1]。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词是运用、欣赏、评述和感受。

  2.学习任务二: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索用传统与现代的工具、材料和媒介,创作平面、立体或动态的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2]。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词是探索、创作和表现。

  3.学习任务三:装点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实用与美观结合的设计原则,为班级、为学校、为家设计作品,体会改善和美化生活的意义。学生的学习行为动词是了解、设计、体会。

  (二)教材整合与内涵分析

  为什么要进行教材的整合?笔者认为不能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也不能想教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资源的挖掘要以新课标为中心,依据课程目标与教学任务,结合学校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对在地文化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同时将有关联的资源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载体,开展主题单元教学,具体如下。

  四年级教材第一单元的标题为“形与色的乐章”,课程内容包括炊具与餐具、蔬果造型、漂亮的挂盘、盐的妙用、印染花布。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挖掘,可以对该单元的内容进行重构,具体如下。

  第一课“炊具与餐具”,学习任务是对物体造型元素的描述和表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用的锅碗瓢盆,感受餐具与炊具的外形。

  第二课“蔬果造型”,学习任务是对形的变化与组合的表现,可结合在地资源,将地方特产菠萝与“年例”文化融入课程设计。

  第三课“漂亮的挂盘”与第一课和第二课融合,通过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在地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将学习成果应用到生活之中。

  将第四课“盐的妙用”与第五课“印染花布”融合,利用宣纸和盐,使学生体会印染花布时加点盐可使花布的颜色更鲜艳。

  二、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索

  (一)对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理解


  首先,为什么实施大单元教学?当前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是缺乏与学生真实生活的联系,知识学习碎片化。而大单元教学不是对知识点的简单叠加,大单元是最小的课程单元,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素养发展的要求,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

  其次,什么是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是以单元为学习单位,依据新课标,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某一主题或活动(大概念、大任务、大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思考、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教学过程。

  最后,如何实施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是基于核心素养,整合教材,确定大概念(主题)、大目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大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在这个过程中,大概念(主题)起到了串联小概念和学科核心内容的作用,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

  (二)大单元主题教学的特性

  1.设计的整合性


  以往教师教学时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忽略了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大单元教学就是要将这些孤立的、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贯性。

  2.设计的主题性

  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某一主题为线索,将相互关联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单元教学主题,即确定一个“大概念”。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变得结构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任务驱动性

  大单元主题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启发者。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启发下,以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为线索,开展独立探索与团队协作活动。任务驱动性强调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学习主题目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4.情境的创设

  教师创设的情境最好是基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境,以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他们能够围绕生活中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去学习和探究。

  三、小学美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践案例

  (一)课程方案


  第一,单元主题:形与色的乐章。

  第二,参考教材: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

  第三,课程内容:一是线与面的魅力,对线条、块面形式的表现;二是瓜果造型表现,对不同水果造型的认识和绘画表现,重点为对菠萝的绘画表现;三是圆形的设计与制作,以挂盘的形式进行设计与绘制,绘制内容结合菠萝文化;四是图案设计与制作,重点是对国旗的认识和爱国主义教育;五是对在地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加强本土文化的传承。

  第四,大单元教学目标:①(审美感知)相关图片与视频欣赏,包括对厨房中生活用具的图形识读,对不同瓜果造型特别是菠萝造型的认识,欣赏优秀作品,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②(艺术表现)对生活用具主要是炊具与餐具、瓜果中菠萝造型的表现,注重点线面色的表现形式,能按照挂盘的式样设计适合的纹样;③(创意实践)能通过线条与色彩的表现对生活用具和水果进行创意绘画,能通过均衡或均齐纹样设计挂盘;④(文化理解)在绘画与设计中了解本土文化,结合当地文化资源进行创作,加深对本土文化的理解。

  第五,艺术实践:①(欣赏·评述)欣赏展现湛江文化的视频,通过视频了解本土文化并能对本土文化进行表达;②(造型·表现)分别用线和色彩表现厨房用具、菠萝与“菠萝的海”的画面,开展消防主题绘画;③(设计·应用)结合当地文化进行挂盘的设计,挂盘形式采用均衡或均齐式;④(综合·探索)通过学习和绘画,探索当地文化资源。

  第六,表现形式:一是手绘创意画(重点);二是版画;三是有趣的水墨画。

  第七,表现内容:厨具、瓜果、菠萝、人物、消防道具、花卉与图案、生活场景等。

  第八,教学资源:一是教学设计,包括大单元教学方案、课时教学设计;二是导学案设计,强调教学评一致性;三是作业设计,强调能力梯度进阶;四是教学课件,包括视频与图片;五是教具,包括范本、示范工具等。

  (二)课时设计

  “形与色的乐章”单元第二课时“瓜果造型—我爱湛江‘菠萝的海’”一课的教学设计见表1。
 

 
  大单元主题教学导学案设计见表2。
 

 
  大单元主题教学作业设计如下所示。

  作业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菠萝的造型及以菠萝为主题的组合画面。

  作业目标:①基本目标:能画出3个(块)以上的菠萝造型,并能组合一幅画面;②提升目标:在基础目标上加上人物劳作的场景;③拓展目标:

  以菠萝为主题,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菠萝的海”的壮观场景,画面加上色彩的表现。

  作业要求:①绘画工具不限,建议用水笔和彩笔直接画。②注意画面的构图,保持画面的整洁和美观。

  综上所述,通过挖掘教材资源,并将其和在地文化资源相结合开展小学美术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够更充分地整合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并使学生形成爱家乡的情感。未来,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大单元主题教学策略,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刘沛,尹少淳.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赵凯.《材质的美》基于标准教学设计[J].漫画月刊,2023(2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