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思维、提升审美、品味中外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科学研究,促进学生在高效的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推进教学改革。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探究了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旨在打造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新样态,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同时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提升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教师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与常规单篇阅读教学存在显著差别,改变了阅读教学浅层化、碎片化的状态,对学生达到深度阅读状态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创新整本书阅读教学活动,循着核心素养视角实施教学,推进语文教学体系高效发展。
一、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
好的书籍的整本书内容丰富,框架结构富有体系,有着很强的教育价值,能对学生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及文化自信等素养提升产生深刻影响。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实施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以下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语言知识储备
整本书阅读更强调学生从整体的角度阅读书籍。教师可以根据所教学的内容,为学生推荐不同类型的整本书阅读书籍。每一本书均包含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如国学经典、中外小说、诗歌、童话、民间故事等,不同类型有不同的语言特色。学生能够从这些书籍中汲取营养,学习多样的系统框架及文本结构,扩充知识面,丰富并完善知识体系,同时能够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认知新字词,在了解文章大意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大幅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有利于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需要建立在大量阅读积累及文学知识储备之上。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交流,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所接触的语言信息远远多于以往单篇阅读学习模式中所获得的语言信息,这样便将进一步拓展并完善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储备为依托,逐渐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在读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准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厘清其逻辑框架及语言体系。基于阅读文本提取并挖掘深层信息的内涵,经过推理、分析、判断等过程,准确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这样便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从低层次阅读逐渐转向高层次阅读,思维从低阶迈向高阶,拔高思维层次。
(三)有利于体验多元审美活动
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审美体验的过程。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不管是从外在的,如书本封面、插图、排版,还是从内在的,如语言文字、文本构思、情感内涵,均能获得不同程度的审美感悟。在整本书阅读中,逐渐提炼抽象的美,沉浸式体验作者在整本书中的多元审美思维,也能在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活动中与作者、文本、图画对话,切实感受整本书中蕴藏着的多项审美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审美情趣,也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切实感受阅读的独特魅力。
(四)有利于强化文化感知效力
整本书阅读相比单篇文本阅读,能让学生摆脱局限于某一个故事情节或场景的阅读模式桎梏。学生将以全面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及人文历史为载体,阅读一个完整的故事或者内容,深层挖掘整本书中蕴藏着的丰富哲理与情感思想,感悟其中深厚的文化价值。这样的阅读活动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现象。从而学生将视野聚焦于整本书,全面了解书本中的社会人文知识,从宏观文化的视角感知整本书的艺术价值。这样能整体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水平,驱动学生从中感悟丰富且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强化文化感知效力。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精选文学作品,厚植传统文化自信
经典文学作品凝聚了古代文人的心血,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应精选经典文学作品,作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能够感受先贤的智慧,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特色,厚植文化自信,以此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的教学中,便可以为学生推荐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教师可以本单元教学过的《草船借箭》为导入点,在学生惊叹诸葛亮智慧之际,继续为学生引入《三国演义》中彰显诸葛亮智慧的章节,如“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七星坛诸葛借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等。为了激发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为学生呈现与这些章节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在直观视频的观看中切身感受诸葛亮的智慧。当学生借助这些章节片段激发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之后,教师便可以借助三国这一段的历史背景作为解说点,导入整本书阅读:“当下很多人用‘群雄割据’‘人才辈出’评价三国时期。纵观百年时间,它确实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诸葛亮,曹操、刘备、孙策、袁绍、吕布、孙权、孙坚、公孙瓒等皆是响当当的人物。请同学们翻阅《三国演义》,回望这一段历史,看英雄豪杰争夺天下,感先人谋略技巧,思当下处世之行。”教师以此导入,将让学生以浓厚的兴趣阅读整本书,切身感受《三国演义》被选入“四大名著”的原因,产生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之情,以此提升文化自信。
(二)开展思辨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辨活动是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基础。带着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有助于完善思维网络。教师要针对整本书中的重点内容提出不同的问题,用问题串联学生的阅读项目,使学生基于问题产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层思考,持续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完成对阅读内容的创造性思辨。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的教学中,涉及了《童年》的整本书阅读,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该作品简述了阿廖沙三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展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让学生阅读这本书时,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多元思考。比如,学生阅读了第一章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问题:(1)文章中哪些地方是环境描写,这样描写有何作用?(2)这段出现了哪些人物?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3)一个失去父亲的童年,猜测作者今后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这三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基础展开联想、猜测、交流,促使学生对整本书的后续走向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当学生阅读完整本书之后,回顾阿廖沙的苦难成长经历,教师趁此抛出思辨性的探究问题:“如果高尔基生活优越,他是否能成为著名的作家?”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活动,让其在探索中多维思考高尔基苦难的童年生活经历,在多元思辨中了解整本书中人物的命运走向,深刻体会高尔基面对命运不低头的崇高品质,真正领悟整本书的精神内涵与主旨,实现高质量的整本书阅读,从而提升自身思维品质。
(三)鉴赏文本语言,强化审美感知观念
鉴赏可以说是整本书阅读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审美素养,强化审美感知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引领学生感受整本书中的主题思想及语言艺术特色,发现并理解语言的美,进而感悟整本书的艺术气息,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得他们在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观。
例如,教师在“快乐读书吧:笑与泪,经历与成长”模块的教学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项目还有《草房子》,这本书也是展现童年快乐生活的经典著作。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感受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及精彩的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美、故事美、心灵美。因而教师就要引领学生鉴赏精彩片段,切实感受《草房子》中表现出来的真善美,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首先,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草房子的环境美时,便可以让学生翻开书的封面,齐读曹文轩写在扉页上的一段话,让学生思考草房子到底美在哪里呢?顺势引导学生默读第一章第二节,找出描写草房子的语句,最后完成朗读,切实感悟草房子的环境美。其次,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草房子的人物美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阅读整本书,走进草房子看一看,感受孩子们的美,如调皮的桑桑、外貌最有特点的陆鹤、与众不同的杜小康等。最后,教师在让学生感受草房子的成长美时,便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思维导图,展现草房子中小孩子经历人事变迁和生离死别后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之后教师与学生一同分析且探究桑桑和杜小康两个主要人物的成长和变化,让学生自主交流:这么多人物当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谁?谈论一下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以此为基础,学生便在整本书阅读中感受了环境美、人物美、成长美,鉴赏了精彩段落,强化了审美感知力。
(四)重视读写结合,增强语言应用能力
读写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整体增强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积极开展读写结合活动,创新整本书阅读的形式,使得学生能够在这一活动中展现自己的阅读思考与感悟,积累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以此发展核心素养。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的教学中,学生将走进世界名著的花园,欣赏“荒岛求生”的《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山洞历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兔洞奇境”《爱丽丝漫游奇境》,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选择感兴趣的一本名著展开阅读。在合作阅读结束后,小组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描写故事梗概,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对整个故事进行改写、仿写或者续写。组内成员互相交流自己写作的内容,选出最优秀的文章,进行全班分享。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讨论阐述,抓住文章的细节点,分析写作内容的合理性、逻辑性,有利于不断提升其语言创造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当学生结束了讨论后,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上传至家校平台,让其他班级的学生及家长参与到评价中,对学生产生激励和引导作用,驱动学生在后续的整本书阅读中也能继续完成读写活动,将阅读素材转化为写作技巧与内容,不断强化语言应用能力,以此实现核心素养的培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课程教学的总目标。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教师在展开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就要尝试从核心素养的多个维度出发,持续优化并完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路径。所以教师先要清晰地认知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从精选文学作品,厚植传统文化自信;开展思辨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鉴赏文本语言,强化审美感知观念;重视读写结合,增强语言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着手,优化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整本书阅读活动,从中感悟丰富的内容,生成多元化的思考,强化对整本书内容的感知与理解能力,从而增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效果,进一步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锦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0):22-24.
[2]席潇婷.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逆向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3]陈慧华.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23(12):42-44.
[4]郑蕾.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设计实践研究—以《夏洛的网》为例[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9):26-28.
[5]李佳.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探讨[J].小学生(上旬刊),2023(11):91-9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