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小学语文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十分重要。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还存在学生情感投入不足、情境设计缺乏创新、忽视学科知识整合等问题,需要教师反思并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优化策略,助推新课标实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情境教学;古诗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还应该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它强调在一种接近现实生活或具有实际意义的环境中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侧重学生的主动学习,鼓励他们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2。在语文课堂上,情境并不是随意选择的,而是需要与课文内容和教学主题有关联,同时具有启发性。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时期,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时期。因此,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实施语文情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深入理解情境教学

  (一)情境教学的内涵和类型


  传统教学采用单一的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长期下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情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策略,不仅能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契合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情境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3。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和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情境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一,具体的实物情境。具体实物分为两种:一是教师提供的实物或模型,如指南针、动物标本、实验器材等;二是教师将学生带入现实的社会中或者大自然中,如村庄、街道、沙滩、草原等。

  第二,模拟的虚拟情境。很多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已经不存在或难以找到,这就需要教师来模拟这些情境。当然,虚拟情境不需要百分之百还原,而是寻求相似即可,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情境并联系实际。

  第三,更深层次的想象情境。这主要是指教学需要但又无法用实物和虚拟呈现的情境,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设想象情境。
 

 
  (二)情境教学的价值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学生只有对知识和课堂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更专心地投入学习中[4。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情境教学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使用音乐、图片、视频等方式有效刺激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和良好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二,激发学生潜能。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养成的基础。情境教学通过组织活动、角色扮演、情境朗诵、情境问答等方式,能够有效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潜能。

  第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首先,情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各种教具创设出不同的真实或模拟情境,同时它强调“美”的运用,从自然美到现实美,从在外美到内在美,逐渐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其次,情境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在情境中,学生需要更主动地表达和发言,在不同情境中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和能力。最后,情境教学能促进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困境—以古诗情境教学为例

  (一)学生情感投入不足


  在小学语文古诗情境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离不开情境再现环节。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古诗学习,提升学生古诗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的内在含义。但是,在实际的情境再现环节中,学生普遍存在情感投入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情境再现中缺乏情感投入的主要原因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情感认识,难以真正感受古诗的情境和意境。以《静夜思》情境教学为例,其主要表达了诗人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离开故乡后,长年在外漂泊,却始终没有实现心中的理想。在情境再现环节,教师需要营造僻静幽暗的环境,让学生感悟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但是,通过《静夜思》的教学,学生只是对这种幽静的环境产生感悟,而无法理解诗人当时的思想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二)情境创设缺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的情境教学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互联网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为教师设计教学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弊端。具体表现在,许多教师的教案、教学设计存在对互联网上的教学教案和教学设计全文照搬的现象,并没有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新改造[5。此外,大多数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缺乏对教学内容、情境等方面的创新,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对古诗情境的理解。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对情境再现的设计多数沿用固化的设计模板,不利于学生积极而深入地理解古诗的含义。

  (三)忽视学科知识的融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科之间的界限较鲜明。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发展跨学科理论的教学模式。由此可见,学科之间的壁垒正在被逐渐打破,教学模式朝着跨学科教学发展6。小学语文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教师基于跨学科理论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通常缺乏跨学科整合的环节,古诗情境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更是如此,导致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仅停留在语文层面,无法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以《登鹳雀楼》教学为例,由于缺乏与相关历史和建筑知识的整合,学生无法深入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也无法理解古代建筑与诗歌的关系,无法深入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背景和心情,也无法深层次地领悟诗人表达的含义。

  三、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探索—以古诗情境教学为例

  (一)融情于景,引导学生思考


  对于现阶段小学古诗情境教学中学生情感投入不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融情于景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尝试探索新的认知,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和心情,引导学生展开思考[6。学生通过在情境中的感知和教师对诗人经历的介绍,在情境再现环节中能更加投入感情,从而能够深入理解古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加强与诗人的情感共鸣,解决情感投入不足的问题。在情境创设环节,教师要想做好融情于景,就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情境,抓住古诗的关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具体的情境将诗的意境充分展现出来。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师要先选择有代表性同时符合古诗意境的情境,然后赋予情境特殊的文化意蕴,帮助学生在情境中更好地感受我国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学生对古诗的热爱程度,激发学生参与古诗情境教学的兴趣,改善学生在情境再现环节情感投入不足的问题[8]。此外,教师只有将真实情感融入情境设计,将作者的情感融入情境再现环节,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深化教学,提高教师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情境中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赏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将具体的情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实际生活中的感悟融入情境设计,帮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深入感受诗中人物的情感变化7。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或视频营造与古诗相适应的环境气氛,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诗人跌宕起伏的心理变化,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受8。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深度教学,对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一种挑战。以《静夜思》为例,教师可以在具体的情境教学中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先让各小组内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思想情感,深入体会诗中蕴含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增强小学语文跨学科性

  根据《课程标准》,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促进跨学科学习,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因此,在情境教学过程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多地融合其他学科内容,以增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包含的其他学科知识,加强学生对古诗内涵的理解9。以《登黄鹤楼》为例,在设计该古诗的情境时,教师可以将历史、艺术、文化等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古诗创作的历史背景,了解黄鹤楼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跨学科资源,同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确保教学情境中融入的跨学科知识具有科学性。教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联系其他学科知识,既可以改善语文古诗情境教学中跨学科性不强的问题,又可以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盲目运用跨学科知识,在实际中要对跨学科知识有深入了解,掌握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的联系10]。第二,在立足于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注意适度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切忌将语文课变成历史课、美术课、音乐课等,要以语文为主,其他学科知识辅之。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核心素养以古诗情境教学为例,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含义、类型以及其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然后重点分析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情感投入不足、情境创设缺乏创新、忽视学科知识融合等。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融情于景,引导学生思考”“深化教学,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扩宽资源,增强小学语文跨学科性”的优化和解决策略。但是,笔者对“情境教学”理论知识的探索仍不够深入,对解决策略中的跨学科理论知识也不够了解,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高欢.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策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0.

  [3]刘泽琴.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47):84.

  [4]许崇花.探析新课改视域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23):40-41.

  [5]张家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6(13):134-135.

  [6]李英.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8):10.

  [7]孙宁宁.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7.

  [8]滚海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教学设计探讨[J].天津教育,2019(33):106.

  [9]周霞.腹有诗书气自华: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J].教育观察,2019(2):97-98.

  [10]陈加艳.浅谈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与方法[J].新课程,2019(4):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