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ESG理念因其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已逐步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共同维护和遵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国民经济重要命脉的国有石化企业,应将ESG理念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坚定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路径,以高效治理提供产业价值,不断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国有石化企业;ESG理念;高质量发展
0引言
ESG(环境、社会、治理)理念是指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在引导资本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考虑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治理成效的一种发展理念。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供应链深度调整,能源行业加速转型,国有石化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践行ESG理念是推动石化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和有效遵循。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实施《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为国有石化企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探索建立健全ESG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将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推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共赢,对打造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绿色低碳转型,为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在ESG理念下,国有石化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绿色低碳转型。石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同时也是碳排放的重点行业,据统计,2022年,我国石化化工行业碳排放量14亿吨,约占工业碳排放量的18%、全国碳排放总量的12%[1]。2020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体现了中国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责任担当。如何践行绿色环保,落实“双碳”目标,是石化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兼顾的内在要求。
1.1加强低碳转型顶层设计
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石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国有石化企业应正确认识并以开放的心态顺应低碳转型趋势。企业要密切关注国家“双碳”政策动态,部署“双碳”顶层规划,实事求是明确“双碳”目标、路径和关键节点,建立健全绿色低碳转型配套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把落实“双碳”目标纳入公司整体战略和生产经营全流程,统筹好发展和降碳、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关系,推动形成自上而下的思想认识和势在必行的决心,真正把“双碳”目标同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1.2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国有石化行业开发新能源要切合企业实际,最大限度利用优势资源,积极优化产业布局,以清洁低碳发展为引领,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1.2.1做强主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石油能源建设对我们国家意义重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要发展实体经济,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2022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已达5.0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70.9%,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天然气供应形势也十分严峻,对外依存度高达42.5%[2]。能源增速与需求间的缺口依旧较大,虽然石油消费的增速会逐步放缓,但核心需求仍会长期保持。国有石化企业作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国家队、主力军,仍要做强主业,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加快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通过技术改进和管理提升最大限度做到节能降耗,助力国家端稳端牢“能源饭碗”。
1.2.2绿色转型稳健有序
国有石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要切合企业实际,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接替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构建新优势,积极优化产业布局,以清洁低碳发展为引领,推动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新能源建设应注重与油气勘探开发等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动能,构建多能互补的发展新格局。健全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发展政策体系,鼓励通过优化组织模式、并购重组、产业协同、联合攻关等方式,加快发展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产业、负碳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清洁能源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建设绿色循环产业体系,完善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逐步退出高碳业务,提高低碳产品比例,主动承担起能源转型重任。
1.2.3建立稳定的绿色供应链产业链
国有石化企业在自身进行全面绿色低碳行动的同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要做到在产业链循环畅通中充分发挥支撑带动作用,要与产业链上各方融通发展、共生共赢。推进绿色采购、物流和仓储,协助供应商提高低碳意识,提升节能能力,推动全产业链的低碳发展。
1.3节能增效,创新赋能减排增效
推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是重要支撑。国有石化企业应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积极开展前沿技术领域研究,主动发挥在资金、技术以及产业规模方面的优势,探索发掘节能降碳新路径,加快低碳新技术的研究孵化,大力推动绿色科技成果应用,深度赋能产业转型。积极开展节能技改项目,开展油田伴生气回收、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推动余热回收及废气循环利用,推进可回收能源循环利用,构建节约优先、绿色发展的生产模式。在深入推进企业节能减排的同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有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纵深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引擎,高水平的数字技术革新和推广应用是石油企业寻求绿色转型、提高绿色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能油田、智能工厂、智能工程建设,努力实现源头减碳,充分发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双碳”目标的支撑作用。
2服务民生,与社会共享成果发展
在ESG理念下,要求企业对社会发展形成正向的带动和影响,在追求自身财务业绩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国有石化企业要聚焦“共建、共享、共赢”,关注员工的健康、薪酬与职业发展通道,统筹兼顾公司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社会等各利益相关方,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做好各项能源及产品的民生保供工作,支持乡村全面振兴,创造积极的社会价值,不断提升ESG价值贡献能力。
2.1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国有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匹配的人才队伍,要保证员工的主体地位,聚焦就业难点、痛点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尊重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机会平等、规则公正的用工管理体系,完善人才培育体制,打通员工职业发展通道,丰富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全面有效的薪酬福利制度,关注职业健康。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使员工价值实现与公司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
2.2保证高质量能源供应
国有石化行业应把落实能源保供作为满足民生的首要任务,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用能需求是国有石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体现。企业应积极研判保供形势、落实保供通道、谋划保供方案,制定工作流程,动态优化资源调度,加强产业链协调,确保供应链安全,强化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尤其是在国家重大活动、冬季用气高峰以及春耕季用肥高峰等关键时期,扎实做好油品、天然气、化肥等基础产品稳定供应和库存,为党和国家守住战略底线,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支撑。
2.3做民生福祉的重要支撑力量
国有石化企业应结合自身优势,做好公益慈善,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企业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专业公益基金会,制定公益慈善管理办法,积极布局,发挥专业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公益项目,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精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此外,主动参与急难险重重大自然灾害救助,提升应急救助能力,迅速高效调度救援力量,守护人民生命安全,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助力乡村振兴是国有石化企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应积极承担帮扶责任,有力有序开展定点帮扶和对口援藏工作。通过发展当地优势产业、转化生态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就业水平等方式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多措并举高质量履行央企社会责任。
2.4与社区发展共荣共生
国有石油企业在项目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尊重多元文化,接纳当地合理意见,建立多种沟通申诉机制,确保有效的跨文化沟通。积极融入业务所在地社区发展,坚持不懈做好当地社区建设、扶贫助困援助、职业培训、帮助就业、捐资助学等,提升社区生活和教育水平,同地方政府和居民保持友好互信、共荣共生关系,展现能源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3完善ESG治理,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
国有石化企业应将先进的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战略和治理体系,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规范治理,维护企业长远发展,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立规范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健全制度体系、建优运行机制、建强董事队伍,同时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发展各项环节,扎实做好合规内控风险管理,狠抓反腐倡廉体系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积极维护投资者、社区、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合法利益,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3.1构建完善的ESG治理体系
构建企业内部科学、规范、系统、有效的ESG管制体系,推动ESG理念下国有石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治理效能,加快推动公司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建立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推动公司全面履行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组(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加强董事会建设,切实提升治理效能,形成由董事会督导监管、专门委员会定期审查、业务部门推动落实的ESG管理矩阵,持续提升ESG管理绩效,按时做好ESG信息披露。董事会需要在ESG监督、决策和统筹等方面发挥实质性作用,设立ESG领导机构,制定ESG战略规划,董事会中应配备具有ESG专业资质或相关从业经验的成员,进一步强化公司在ESG方面的治理力度。国有石化企业应不断提升控股上市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确保ESG风险管理体系行之有效,提升内控合规管理水平,加强审计监察,相关政策应同时覆盖供应链层面,确保管理的全面有效;建立有效的ESG考核体系,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建立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机制,充分倾听利益相关方的声音并积极回应。
3.2科学进行ESG信息披露
2022年起,将国内证券交易所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纳入各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体系,推动提升信息披露绩效。国有石化企业应以更负责任的方式开展企业运营,不断强化ESG管理,推进风险管理、合规经营、内控体系、反腐倡廉、环境保护、安全发展、伙伴共赢、社区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ESG实践,切实维护利益相关方权益。国有石化公司应建立相应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推动所属控股上市公司在保密管理的基础上,科学进行信息披露。之前国际上并无石油化工企业行业通用公开的ESG披露指标体系,2023年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正式发布首批准则《IFRS S1: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和《IFRS S2:气候相关披露》,是全球可持续披露准则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对石油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国有石化公司应立足行业,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并主动参与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绩效评级、投资指引的制定,建立中国自己的、与国际ESG一般准则相适应的ESG规则体系。
参考文献:
[1]雷蕾.石化产业: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N].中国石化报,2023-08-09(005).
[2]张勇,李超.国内油气对外依存度发展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3,43(17):124-12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