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偏瘫患者接受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后改善其肢体功能、生活质量、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案把患者划分成对照组(n=3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30,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干预之后两组的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经过2个月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理能力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可帮助患者有效改善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强化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改善效果
0引言
脑梗死会严重影响脑部供血,形成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造成患者神经功能受损[1]。在临床上,按照发病机制的不同,可将脑梗死分成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而脑血栓发病率超过了60%[2]。近年来,临床治疗脑梗死的技术不断进步,死亡率也随之大大降低,但是脑梗死患者偏瘫的概率较大,大部分患者肢体功能受到影响,对其日常生活造成了巨大的不便。我科室尝试成立强化康复小组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肢体被动训练、主动训练、肢体按摩、体位摆放等强化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0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一般资料,针对不同的护理方案把患者划分成对照组(n=30,行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n=30,行强化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男12例,女18例,年龄均值(68.5±8.4)岁,左侧偏瘫患者15例,1右侧偏瘫患者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均值(67.9±8.5)岁,左侧偏瘫患者13例、右侧偏瘫患者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纳入及排除标准:本组所有入选患者经过抢救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交流能力。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指导,内容如下:护理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交谈,掌握患者的一般状况及情绪状态,向其提供心理干预,为其缓解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促使患者提高康复*心,主动防止泌尿系、呼吸系感染,预防四肢痉挛,每隔2小时为患者翻一次身,指导患者简单的肢体动作,协助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具体护理内容有:(1)帮助患者进行偏瘫肢体被动训练。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帮助患者活动肢体关节和肌肉,护士及康复师共同协助对患者一侧偏瘫肢体进行关节肌肉被动训练,从大关节到小关节的顺序依次进行,然后逐渐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肌肉和关节的灵活度。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并为患者营造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患者跌倒、坠床。同时给予患者语言上的支持和鼓励,提高患者的*心与勇气,帮助患者树立康复的*心和恒心。肢体和关节的被动训练每天2次,每次30im,但是具体的时间和频率还是需要根据患者个人的耐受情况来进行调节,以不让患者感受到疲乏为宜。逐渐过渡到主动训练。(2)进行肢体按摩护理:用拿捏、按揉患侧肢体,如曲池、足三里等穴位,力度大小以患者能承受为宜每天2次,每次30min,并着重淋巴密集区,如锁骨上窝、腋窝等。(3)协助患者进行坐立平衡训练。如果患者恢复得比较好,可适当延长坐立的时间,调整坐起的角度,从60°逐渐过渡到90°。站立训练最早从下垂双腿开始,根据患者的恢复效果逐渐过渡到站立及下床活动。(4)为患者进行手指功能的训练。护士为患者提供一些小的球类,如跳跳球、乒乓球等。这样训练有助于手指灵敏度的恢复。(5)护士为患者进行正确体位摆放,有利于肢体血运循环,促进肢体康复。①仰卧位:护士协助患者仰卧位,在头部、肩下和肘部各放置软垫,使肩部上抬前挺,防止肩胛骨后撤挛缩。同时在患侧髋关节至膝关节大腿外侧下方垫枕头,使下肢抬高,防止髋关节外旋。患侧上臂外旋,稍外展,周、腕关节伸直,整个患侧上肢置于枕头上,掌心朝上,手指伸直并分开,膝关节稍微垫起使其微屈,床尾放置三角枕,轻搭足尖,不压迫足心,以防止增加伸肌膜的反射活动。②健侧卧位:把患侧的肢体在上、在躯干后方用三角枕的30°侧面支撑背部,胸前放置软枕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患肩充分向前,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指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掌心向下,患侧骨盆旋前,腿下放一长软枕支撑,将腿部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避免关节放空。③患侧卧位:将患者偏瘫侧肩胛骨向前摆放,使肩关节呈前屈样。同时将患者手心向上摆放,伸直肘关节。下肢正常摆放,膝关节可垫高,保持轻度屈曲。
1.3临床观察指标
(1)以FMA(**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状况进行评估:<50分为患者有严重的**障碍;51~84分为患者有明显的**障碍;85~95分为患者有中度**障碍;96~99分为患者有轻度的**障碍[3]。
(2)以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检测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从以下5个维度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分数愈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愈佳[4]。对比两组患者对本次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3)以自理能力等级(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的自理能力,量表有以下10个评估项目,即进食、洗漱、穿衣、如厕、控制大便、上下楼梯、平地行走和床椅转移,其中“床椅转移”“平地行走”采取0分、5分、10分、15分四级评估,其余项目采取0分、5分、10分三级评估。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强。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分析相关数据,以(n,%)描述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x—±s)描述计量资料,通过检验,当P<0.05时,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两组**功能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2个月干预后,观察组**功能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1。
2.2对比干预2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各个维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33%(59/6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1.67%(49/60),两组之间差异对比(χ2=9.259,P=0.000<0.05)。
2.4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自理能力评分
干预之前,两组自理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2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自理能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3。
3讨论
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老年患者脑梗死在临床中的发病几率也随之不断上升。医疗技术的进步大大降低了脑梗死的死亡率,脑梗死偏瘫症状仍然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脑梗死后偏瘫,严重限制了患者的日常行为能力,致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幅度下降,对患者自身以及患者的家庭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5-6]。为了更好地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康复,我科室尝试为患者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经验表明,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恢复健康所需的周期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不依从、不配合的情况,心理上也会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使患者呈现出一种消极的状态,不利于身体康复。在强化临床护理模式下,护士为患者实施干预,有效提高了康复护理指导的专业性和有效性[7]。并且在指导的过程中,护士陪伴看护患者,有效提高了护理安全性,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康复护理期间,护士为患者进行患侧肢体训练,给予各个关节被动活动及按摩,能够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疏通经络,加速肢体功能的好转,并且能够起到预防肢体水肿、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的作用[8]。护士对患者进行言语鼓励和支持,使患者的康复锻炼过程更加轻松,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这种护理模式下,患者对康复锻炼的认知加深,更愿意主动配合,坚持不懈地练习能够让患者更好地感知到自己状态的改善,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观察组患者干预2个月后,肢体功能、自理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出院时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的优势,更好地证明了实施强化康复护理干预的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在治疗时强化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增强其自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将这种护理干预模式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锦霞,李国珍,程伟,等.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与穿支动脉疾病型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对比[J].重庆医学,2017,46(4):513-516.
[2]罗建利,刘淑萍.脑血栓护理中责任制护理的应用及意义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6,18(9):953-954.
[3]毕胜,纪树荣,顾越,等.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与上肢**功能状态评分的响应性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2):118-120.
[4]Vergeer MR,Door nae rt PA,Rietveld DH et al.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reduces radiation-induced morbidity and improves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results of a non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a sta nda rdiz ed fo llow-up p rogra 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Biology,Physics,2009,74(1):1-8.
[5]胡美玲.探究脑梗死偏瘫患者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指导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257-257.
[6]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封3.
[7]康可歆.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1-2.
[8]沈文英,王丽华.足下垂护理鞋具联合穴位按揉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J].护理学杂志,2013,28(9):79-8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