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使用颅内压持续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形式将5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监护组,两组患者均为27例,分别采用传统神经外科治疗方式和术后颅内压持续监护,对两组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监护组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更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可有效减少脱水剂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对防止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有积极作用,对患者恢复更有利。

  关键词:颅内压持续监护;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

  0引言

  颅脑损伤是受外界直接或间接力量所导致的头部损伤。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将昏迷时间超出6h以上或清醒后再次昏迷的患者定为重型颅脑损伤[1]。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的疾病。近年来,颅脑损伤的发生率不断上升,而人体头部神经系统发达,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明显的脑实质挫伤、血肿、颅内水肿等症状,导致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循环障碍、脑疝等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2]。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段,通过手术清除患者颅内受损脑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存在颅内压升高的情况,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呕吐、脉搏及血压异常增高及呼吸异常等情况,颅内压持续升高会导致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症状,甚至引发脑疝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从而导致患者死亡[3]。临床中,颅内压升高是导致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期间,控制颅内压水平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要素[4]。对颅内压水平进行监测是观察颅内压变化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颅内压监测手段尚未完全普及,监测措施存在较大问题;而颅内压监护是国外广泛应用于监测颅内压水平的手段,能有效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颅内压情况,对控制颅内压、减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作用[5]。本文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应用颅内压持续监护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以抓阄的形式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监护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51±3.12)岁;颅脑受损原因包括车祸8例、高空坠落7例、重物钝击7例、其他因素5例。监护组: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龄(38.63±3.04)岁;颅脑受损原因包括车祸9例、高空坠落5例、重物钝击6例,其他因素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病因素等基本信息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已取得所有患者、患者家属及院伦理委员会许可。本次研究排除受伤至入院时间超出3.5h者;入院时生命体征等指标急剧下降且处于濒死状态者;患有其他脑部疾病者、其他器官受损者;患有恶性肿瘤、其他器官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1.2.1常规治疗手段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神经外科治疗手段对患者颅内压进行控制,需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恢复情况,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患者恢复情况、相关检查指标(血常规、生化检查等)及头颅CT(超声诊断系统,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3230926号,规格:Phoenix)结果,结合主治医生诊断诊疗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需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其脱水、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脱水药物根据患者情况单用或联用20%甘露醇(武汉福星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2217,规格:250mL:50g)、甘油果糖(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582,规格:250mL:甘油25g、果糖12.5g与氯化钠2.25g)、白蛋白、高渗盐溶液等药物,每隔6~12h进行1次脱水治疗,治疗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根据变化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2.2颅内压持续监护

  监护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护,采用美国强生柯德曼Codman有创颅内压监护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型号:826635)对患者进行监护,调整仪器,监护仪、导管及传感器进行连接,将探头置于患者蛛网膜表面,在螺栓内注入液体并外接传感器进行颅脑硬膜下有创颅内压持续监护,监护期间密切关注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及脑部CT影像结果,根据变化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方式同对照组,脱水药物的使用剂量及时间按照监护反应数据进行精准使用,同时根据变化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病情恢复状态连续监护5~7d。

  1.3观察指标

  ①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从五个维度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后情况,5分=良好、4分=轻残、3分=重残、2分=植物生存、1分=死亡,前两项相加为预后良好,后三项相加为预后不良,前四项指标相加为治疗总效果;②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③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总发生率为所有发生例数相加并以率计算,并发症包含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伤、应激性溃疡等。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用t检验脱水剂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并以(x—±s)表示,用χ2检验治疗效果、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用率(%)表示以上三项指标,检验结果为P<0.05时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对比

  两组良好、轻残及死亡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重残和植物状态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护组患者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监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据统计,颅脑损伤占临床全身创伤的9%~21%,其发生率高于或仅次于四肢骨折,甚至可占创伤性损伤首位。颅脑损伤的发生是患者头部遭受外部直接或间接暴力撞击、钝击等导致的头部损伤,从而导致颅脑损伤。临床传统分类方式根据受伤部位将颅脑损伤分为单纯颅伤、单纯脑伤及颅脑损伤。其中,颅脑损伤又可分为开放性损伤与闭合性损伤,同时根据受伤原因、受伤机制又可分钝器伤、钝器贯通伤及加速或减速伤[6]。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又将颅脑损伤进行新的分类,昏迷6h以上或出现反复昏迷情况、昏迷程度较重患者被定重型颅脑损伤。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颅脑损伤的发生率逐年上升,暴力直接击打头部、意外导致高空坠落等、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等因素均会导致颅脑损伤、其中,暴力击打、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是最常见的受伤因素,并且临床统计发现,男性受伤率远高于女性。出现颅脑损伤后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瘫痪、失语等症状,受损严重者可能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呼吸循环障碍等症状,甚至引发脑水肿、脑疝等危急并发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多存在颅内压增高现象,进一步加重患者头痛、呕吐、意识及精神障碍等症状,且颅内压增高发展迅速,如未及时干预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可导致颅内压升高的因素较多,颅脑创伤性开颅术、脑血管扩张、脑充血、术后再出血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颅内压增高,因此,对患者实施有效监护以关注患者颅内压水平对改变患者结局、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治疗效果是临床当前需要解决的重点内容[7]。

  临床常规治疗手段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常利用头部CT诊断观察患者颅脑损伤情况,虽然对诊断病情有显著作用,但其无法有效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对医生判断脱水剂等药物使用剂量也无法进行参考[8]。脱水剂是临床控制颅内压增高的主要药物,其使用剂量、使用时间直接影响患者恢复情况,但我国目前在对重症颅脑患者出现颅内压增高进行减压治疗中使用脱水剂以临床医师经验为主,常出现剂量过大、时间过长或剂量过小、时间过短等情况,导致患者出现脱水过度或不足等情况,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颅内压监护在国外应用较为广泛,但国内应用尚未普及,大量研究证实,颅内压监护仪器能掌握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其能有效且实时反映患者颅内压水平,术后治疗中持续监测,能为术后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有力的证明及依据[9]。同时颅内压监护仪具体操作简单、测量准确、实时监测等特点,更利于医护人员判断患者当前状态,对预防并发症也有显著效果,对降低患者死亡率、致残率及植物生存率有积极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监护组预后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这表明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实施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同时可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其原因发现,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监测患者颅内压变化情况及水平,能及时根据变化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同时有研究证实,颅内压监护能早期发现患者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为挽救患者生命及术后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更高效、有力的支撑[10]。研究发现,监护组脱水剂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这表明颅内压持续监护能为临床减压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可有效避免脱水剂过量使用、使用不足、使用时间过长或过短等情况,有效避免了脱水药物治疗带来的风险;分析原因发现,颅内压持续监护利于医护人员及时、迅速、有效的了解患者颅内压水平,对判断患者病情提供更明确、有效的诊断依据,因此能帮助临床医师精准判断脱水剂使用剂量及使用时间[11]。同时研究显示,监护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这表明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分析原因发现,颅内压持续监护能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病情,可早期诊断出患者是否会发生并发症,同时能促使临床医师精准使用脱水剂等药物,进一步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更利于患者预后[12]。

  综上所述,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治疗中采取颅内压持续监护能有效减少减压治疗期间脱水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对改善患者预后有显著作用,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显著提升临床治疗重症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并发症,预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海军,娄晓辉,蔡烨琰,等.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加颅内压监护的临床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23,28(2):208-210.

  [2]王志国.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5):138-139.

  [3]姜迅,童孜蓉,岳震,等.颅内压监护仪监测颅内压对行呼吸机吸氧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脱水剂用药使用剂量及预后的预测[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12):60-63.

  [4]胡刚,郭成军,胡愿,等.动态监测颅内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9,21(4):351-354.

  [5]雷丹,刘超轶,李庆,等.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4):88-90.

  [6]田磊,李卫东.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9,45(1):77-79.

  [7]袁洋.颅内压监护仪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的应用[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1,27(3):124-125.

  [8]丁德胜.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10):72-73.

  [9]王良伟,邵雪非,吴永,等.颅内压监护装置联合渐进性稳定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9(4):347-350.

  [10]靳腾龙.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应用研讨[J].名医,2020(1):64.

  [11]高川.颅内压监护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1):42-43.

  [12]彭国宏,姚晨,刘一林,等.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护对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1,34(18):3157-315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