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针对Ⅰ~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接受斜刺动痛穴结合MET运动针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分析与探讨。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配合斜刺动痛穴结合MET运动针法治疗,对照组配合电针疗法治疗,针对两组治疗效果展开对照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骨关节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骨关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疗效、关节积液总疗效、滑膜厚度总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斜刺动痛穴结合MET运动针法的治疗方案,有助于将Ⅰ~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患者各项临床指标优化效果良好,值得普及。
关键词:斜刺动痛穴;MET运动针法;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
0引言
膝骨关节炎在临床中属于一种以膝关节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在骨科疾病中十分常见[1]。传统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理疗、基础治疗等,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仅限于短时间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而在治疗停止一段时间后,经常会有病情复发的情况,因而存在很多不足之处[2]。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灸治疗方法受到重视,更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斜刺动痛穴主要是通过针刺、适当活动方式确定痛点,MET运动针法是配合开展一定的肌肉关节活动,保障患者治疗效果得到提升[4]。本研究选取60例本院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6 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编号,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40~73岁,平均(56.63±2.41)岁。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56.58±2.3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诊断确诊患有膝骨关节炎,且经影像学分级后属于Ⅰ~Ⅲ级;②有清醒认知,没有严重脏器疾病;③对研究详情知晓,并同意配合研究,在知情协议上签字。
排除标准:①同时患有严重神经官能征、精神疾病、癔症发作期等疾病;②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中途放弃研究;③施术部位皮肤存在包括皮肤炎症、毛囊炎在内的炎症表现。
1.2方法
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增加使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增加使用斜刺动痛穴结合MET运动针法治疗,内容如下。
对照组:穴位选择主要包括阴陵泉穴、梁丘穴、内膝眼、外膝眼等,使用0.3×50mm的华佗牌针灸针对上述穴位进行直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将设备参数调整成连续波慢波,询问患者机体耐受情况,并以看到肌肉跳动且患者机体耐受为宜。
治疗组:①斜刺动痛穴,指导患者屈伸患膝,视疼痛部位为动痛穴,然后指导患者将其患膝保持在伸直位的状态,并以斜刺的方式从动痛穴进针,得气后告诉患者带针活动,在此期间,如果有明显疼痛感受,则需对方向和深度适当调节;如果有新的痛点产生,则需要继续加刺,直到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痛点为止。②MET运动针法,在患者留针的过程中,经由康复治疗师实施该项治疗工作,内容有几个方面:a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后放松;b股四头肌收缩放松;c股四头肌离心性收缩。完成MET治疗以后,将留针取下。
两组患者每天治疗一次,一周连续治疗6d,休息1d。共接受连续4周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骨节炎指数:具体包括3个方面,24个条目,即疼痛(5个条目)、僵硬(2个条目)、日常活动(17个条目),每个条目打分范围为0~4分,总分区间为0~96分。分值高,说明患者膝骨关节功能更加严重。
(2)临床总疗效:①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骨关节炎指数降低幅度≥95%,关节活动度恢复正常,为痊愈;②疼痛等症状消失,骨关节炎指数降低幅度≥70%且<95%,关节活动不受限制,为显效;③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关节炎指数降低幅度≥30%且<70%,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为有效;④以上情况不符合,为无效。临床总疗效=1-无效率。
(3)关节积液疗效:对患者施以影像学检查,①膝关节积液全部消失、膝关节肿胀症状全部消退,为治愈;②膝关节积液显著减少不过仍有部分残留,膝关节肿胀症状得到良好缓解,为好转;③上述情况不满足,为无效。关节积液总疗效=(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4)滑膜厚度疗效:对患者实施影像学检查,针对其滑膜组织厚度变化进行观察与记录。①滑膜组织厚度在2mm以下或者没有异常肥厚的滑膜组织,为治愈;②滑膜组织厚度降低幅度介于2~5mm,为好转;③滑膜组织厚度没有改变甚至有增加的情况出现,评价为无效。滑膜厚度总疗效=1-无效率。
(5)生活质量评分:通过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打分后获取,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各项均0~100分,分高,生活质量好。.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骨关节指数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骨关节指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骨关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总疗效统计比较
治疗组临床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关节积液疗效统计比较
治疗组关节积液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滑膜厚度疗效统计比较
治疗组滑膜厚度总疗效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膝关节骨髓主要存在于长骨骨髓腔稀松骨质间的网眼内,是一种海绵状的组织,其主要功能为生成各类干细胞,然后经由分化后形成淋巴细胞、红细胞等各种血细胞。当其出现水肿后,往往会造成膝骨关节炎等疾病的产生,对患者机体健康带来诸多不利影响[5]。膝骨关节炎属于一种退行性病变,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步升高,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基础治疗、理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6]。上述方法主要是将患者疼痛症状加以缓解,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患者的关节挛缩作用、肌力改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在一些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很多患者还会有不良反应,因此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推进,针灸治疗方法广受关注,并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很大价值。
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各项骨关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临床总疗效、关节积液总疗效、滑膜厚度总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其中斜刺动痛穴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主要是在对患者施以针灸手法的同时,指导其配合恰当的活动,从而寻找到疼痛最为严重的位置[7]。而MET的全称是肌肉能量技术,该方法是一种需要患者主动参与的主动治疗技术。通过治疗,患者膝关节周围肌肉延展性、柔韧性都会得到良好改善,从而放松其紧张的肌肉,并使关节源性肌肉抑制得到缓解,进一步提升目标肌肉力量。通过应用MET运动针法与斜刺动痛穴联合治疗,能够使患者膝骨关节炎应力失衡问题得到良好改善[8]。
综上所述,Ⅰ~Ⅲ级膝骨关节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时,采取斜刺动痛穴结合MET运动针法的方案,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珈宜,李峰,范仪铭,等.斜刺经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0):4988-4992.
[2]麦璧连,黄志毅.平衡针膝痛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观察[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21-23.
[3]林星镇,朱满华,陆华龙,等.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的新型浮针套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2,13(1):1-4.
[4]周凤,郭怡.平衡针膝痛穴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16):1760-1762.
[5]温鸿源,葛敏恩,戴怡奇,等.斜刺经筋法结合运动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研究,2022,14(4):250-252.
[6]丁家威,徐福.平衡针刺膝痛穴治疗膝骨关节炎35例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21,28(6):908-911.
[7]王艳辉,鲁春华,王申宇,等.穴位敷贴结合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价值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1):155-157.
[8]郭永荣.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采用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1,7(26):51-5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