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生活饮用水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江苏省丰水期和枯水期样本各50份,不同样本检验技术分别为滤膜法(对照组)、多管发酵法(观察组),利用不同的方式检验后,对比两组水样的微生物检测情况。结果两组不同的检验方式对杂菌以及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没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式对饮用水中的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检出能力,有助于水质安全的测定,但多管发酵法检验方式相对来说能够取得更好的结果。
关键词: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技术;应用价值
0引言
水是所有生命的基础,对社会以及人类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生命活动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因此生活饮用水的安全性需要重点考虑。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废水情况较为严重,对水质形成了一定污染,长期饮用存在微生物的饮用水,会影响人体健康。生活中若不注重生活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可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导致大量细菌滋生,影响水源的安全[1]。因此加强饮用水的检验工作对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检验技术,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以此为根据,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提升饮用水的安全性[2]。过去对水资源污染的处理方法多是采取过滤消毒等手段,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微生物的含量,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还需要不断探索有效方式,保证饮用水的安全性。微生物检验是指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环境中、生物体内或其他样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鉴定、计数、分离以及研究等工作的技术。饮用水是否安全与微生物指标有着密切关系,若微生物指标过高,则表明水资源不适合饮用,其中大肠菌群是微生物检验的主要目标,能够有效检测饮用水有无粪便污染[3]。为探究微生物检验在饮用水检验的价值,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0年3月—2022年5月江苏省丰水期和枯水期样本各50份,按照不同的检验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份,对照组的样本实施滤膜法检验法,观察组的样本实施多管发酵法检验。收集样本的过程中均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的采集与保存。在检验过程中,两组水样所使用的设备、仪器等基本资料经对比分析可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在采集饮用水样本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根据研究内容所需的样本数量收集充足的水样。注重样本的保存工作、存储样本房间的光线以及温度,将其调整至合适的范围,以防外界因素影响到水样的状态以及质量。关注水样的转移过程,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转移过程污染情况的发生或因运输时间过长导致水质出现问题,影响到最终的检验结果[4]。在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中,因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和科学,需要注重检测流程的完善、提升人员素质等,完善检测模式[5]。检测实施前,需要全面评估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确保仪器设备无异常情况出现,此外还需注重对仪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能够满足检测的相关要求[6]。在饮用水检测中需要确保样本的清洁,取样的水资源应选取中间水流,避免饮用水受到水管的影响;在取样完成后需要尽快进行检测,保证4h内完成检验,样本的存储温度须保持在0~4℃。
1.2.1对照组
本组样本利用滤膜法进行检验,该检验方法主要在滤膜过滤器的基础上,完成水样的过滤工作,收集细菌微生物后在培养基中培养滤膜,滤膜可生长出大肠菌群,该方式有助于计数,操作简单,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7]。在检验前需要将相关的仪器以及设备准备齐全,如显微镜、试管、微孔滤膜等。首先需要进行的是灭菌工作,在烧杯中放置微孔滤膜,加入蒸馏水后,在酒精灯的作用下将其煮沸。其次进行样本的过滤,灭菌后的滤膜利用无菌镊子夹起来放置于无菌滤床处,滤膜的粗糙面保持向上的状态,将100mL的水样本注入其中,开始进行抽滤操作。水样本完成过滤后实施抽气动作,将滤膜用无菌镊子放置于红亚硫酸钠培养皿中,放置过程中需要保持细菌面向上的状态,完成上述工作后将其放入37℃左右的恒温箱进行培养。
1.2.2观察组
本组的水样本采用多管发酵法进行检验,该检验方法在稀释样本的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多重稀释完成菌落的培养,培养皿中有极少数细菌生长繁殖,在其中进行稀释液体的工作,依据不同稀释度获得最终的样本单位体积细菌数,该检验方法还能结合实际检验样本明确具体数目[8-9]。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同对照组检验所使用的一致。首先需完成总样本的大肠菌群培养。将25g蛋白胨、15g氯化钠、15g乳糖放入1000mL蒸馏水中,并在其中加入溶解后的牛肉膏10g,pH值为7.1~7.5,加入1.5%溴甲酚紫乙醇2mL,将以上物质充分混匀,在试管中完成分装,并利用高压蒸汽进行消毒灭菌形成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完成该培养液的制作后,将水样本1mL注入10mL单料培养液中,在10mL双料培养液中加入10mL水样本。在装有9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注入1mL水样本并摇匀,取出1mL混合液体注入单料培养液中,若存在样本污染情况严重的样本,可以在该过程中增加稀释。将上述工作完成以后,所有样本需要在恒温箱中进行一天左右的培养,培养完成后取出样本,试管中未出现产酸产气的情况,大肠菌群为阴性。若发现有异常情况出现,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
1.3评断标准
利用生活饮用水的标准检验以及卫生标准作为参考依据,对比两组样本的检出微生物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该研究中,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来进行处理,计数用[n(%)]表示,实施χ2检验,当P<0.05意味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枯水期的检验结果
从枯水期不同检验方式的对比结果来看,杂菌以及大肠杆菌在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埃希菌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丰水期的检验结果
在丰水期杂菌与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情况来看,观察组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所含水资源较为丰富,但由于人口众多且地域分布不均等原因,导致人均占有水资源较少,水资源的合理使用在现代社会有着重要作用。生活饮用水的质量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资源,人们的生活质量直接受到水资源质量的影响,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现有水资源的质量,导致我国存在水资源缺乏以及水质较差的情况,若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应对,可严重影响社会的发展[10]。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加强对饮用水的检测,了解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及时对污染的水源进行整改和控制,避免引起严重后果。水质检测可确保流行病学的安全,防止饮用水体中存在传染病,通过饮用进行传播。饮用水的检测主要是考虑到对人体的影响,水质标准主要包含物理指标、化学指标以及微生物指标[11]。现阶段,微生物传染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原因,微生物的存在可增加肠道传染病的发生风险,其中微生物主要与粪便所致污染有着密切关系。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工作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但在实际情况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检测过程较为复杂,涉及多方面的因素,不仅需要考虑到技术方式,还需要注重仪器设备以及人员素质等[12]。对检测方式而言,现阶段主要使用的是滤膜法与多管发酵法,两种方式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都具有一定的微生物检出能力,且使用较为简单,对提升饮用水的安全有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微生物检验在杂菌、大肠菌群的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管发酵法在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滤膜法,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两种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均可获取一定价值,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检验方式,必要时可联合两种手段进行检验,以全面提升检验价值。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是研究时间短,水样少,因此还需加强相关研究。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需要注重饮用水的微生物检测,不断优化和完善检测方式,保证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扬,柳佳春.简述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质量控制方案[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10):50-52.
[2]罗晓慧,左柱敏,赵大庆,等.优化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测的处理方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0(7):1857-1860.
[3]王丹,孟超.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1):174-175.
[4]王嵬.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34):183-184.
[5]张秀宇,何涛,尹华涛,等.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21):7253-7259.
[6]胥川.水质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与控制策略探讨[J].低碳世界,2019,9(3):74-75.
[7]国锦,柯玉花.生活饮用水检验中两种微生物检验方法的比对观察[J].黑龙江科学,2020,11(18):14-15.
[8]潘锋,孙言凤,刘俊玲.武汉市2015年一2017年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29(14):1770-1772.
[9]陈明永.生活饮用水质量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完善策略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2019,6(59):177-180.
[10]邓浩.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策略探析[J].家庭医药,2019,18(1):43.
[11]延进霞,张安亮.生活饮用水监测中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应用价值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22(4):106-108.
[12]邸学倩.水质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及控制要点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12):87-88.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