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麻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及观察组(ESPB复合全身麻醉),各51例。比较两组术后2 h、8 h、12 h、24 h运动、静息状态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T1)、术毕(T2)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两组恢复质量(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运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BCS评分、白细胞介素-10(IL-10)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0,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观察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采用ESPB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全身麻醉腹腔镜胃癌手术恢复质量炎症反应
胃癌患者常需手术治疗,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被广泛应用在胃癌手术中。腹腔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1-2]。但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不可避免发生疼痛,加重机体应激反应,给患者内分泌和免疫功能产生影响。且有研究显示,术后疼痛可进展成为慢性疼痛,增加患者痛苦同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随着麻醉医学研究的深入,安全、有效的麻醉方式一直是麻醉医师研究重点[4]。区域神经阻滞技术逐渐被应用在临床中,胃癌根治术中常以硬膜外麻醉、椎旁神经阻滞等为主要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虽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较多,致使麻醉效果不佳[5]。椎旁神经阻滞极易出现出血、胸膜损伤等并发症。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是在患者椎体横突和竖脊肌深面进行麻醉,进而起到麻醉效果,且通过超声辅助,可精准达到麻醉位置,术后镇痛较好,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的优势,但应用在胃癌患者中研究较少[6]。本文为探究ESPB辅助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麻城市妇幼保健院进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病理确诊为胃癌[7];(2)可耐受手术;(3)符合胃癌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不全;(2)阻滞部位破损、感染;(3)肝肾功能不全;(4)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全身麻醉)及观察组(ESPB复合全身麻醉),各51例。观察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3.16±2.68)岁;术前ASA分级:Ⅰ级26例,Ⅱ级25例;肿瘤位置:胃体17例,胃底/贲门17例,胃窦/幽门1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6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3.24±2.73)岁;术前ASA分级:Ⅰ级25例,Ⅱ级26例;肿瘤位置:胃体16例,胃底/贲门18例,胃窦/幽门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麻城市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全身麻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2,规格:10 mL∶50 mg)0.02μg/kg,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79,规格:10 mL∶20 mg)0.3~0.4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50125,规格:5 mL∶375μg)0.5μ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02,规格:5 mg)0.15 mg/kg,应用面罩进行通气、气管插管,并监测患者的脑电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以便调节呼吸参数。维持麻醉:给予1%吸入用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172,规格:120 mL),手术结束前30 min停止;泵注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4,规格:50 mL∶0.5 g)3~4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5,规格:2 mg)0.05~2.00μg/(kg·min),术毕停止。术中依据实际为患者进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05 mg/kg,维持肌肉松弛。手术结束后送至苏醒室,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静脉镇痛:使用舒芬太尼,剂量为2μg/kg,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288,规格:2 mg),剂量为4~6 mg,以上药物使用氯化钠注射液(上海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3149,规格:1 000 mL∶9 g)稀释至100 mL,输注时间2 mL/h,负荷0.5 mL,安全锁定时间15 min。
1.2.2观察组
采用ESPB复合全身麻醉,ESPB:在T7棘突位置放置超声探头,向右侧旁开2~3 cm,超声由浅至深,观察患者胸膜、T7横突、竖脊肌、菱形肌、斜方肌实际情况,沿探头中心进针至针尖刺到横突为止,回抽无脑脊液、无气、无血后注入0.33%浓度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03636,规格:75 mg)30 mL,横突和竖脊肌分离,且呈液性暗区,提示阻滞成功。全麻与上述对照组一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运动、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术后2 h、8 h、12 h、24 h使用VAS评分评价两组运动、静息状态下疼痛程度,VAS总分0~10分,分数与疼痛成正比[8]。
1.3.2舒适度
术后2 h、8 h、12 h、24 h使用伯格曼舒适度量表(BCS)评价两组舒适度,0~4分,持续疼痛记0分;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无痛,但是运动(咳嗽、转身)状态下疼痛剧烈记1分;患者在安静下无痛,但在咳嗽、转身存在轻*疼痛记2分;在深呼吸状态下无痛记3分;在咳嗽、转身状态下无痛记4分;分数与舒适度成正比[9]。
1.3.3血流动力学指标
于麻醉前(T0)、麻醉后(T1)、术毕(T2)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1.3.4恢复质量
观察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3.5炎症指标于术后2 h、8 h、12 h、24 h采集两组静脉血3 m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2 h、8 h、12 h、24 h运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运动、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后2 h、8 h、12 h、24 h BCS评分比较
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T0,两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观察组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恢复质量比较
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室停留时间、拔出导管时间、意识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术后2 h、8 h、12 h、24 h炎症指标比较
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胃癌疾病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术后发生疼痛与手术应激有关,手术会导致机体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包括IL-6、IL-10等炎症因子,当机体存在炎症反应时,会刺激外周感受器,增加患者痛感[10]。应用腹腔镜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后使用阿片类药物镇痛,虽镇痛效果较好,但极易出现呼吸抑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导致使用受限[11]。随着麻醉医学研究的深入,ESPB逐渐被应用在临床中,该种麻醉方式操作简单,由超声辅助图像清晰,提高阻滞成功率,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ESPB麻醉方式主要是将麻醉药物注射竖脊肌深面T6横突上,通过阻滞脊神经支配区域,抑制脊神经支配[12]。相关研究指出,局部神经阻滞可穿透肋间肌、肋间神经、肋横突孔到达椎旁,通过阻滞神经背侧支以及神经腹侧支,降低内脏疼痛程度[13]。且有研究证实,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使用ESPB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较好[14]。
术后疼痛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且有研究认为,术后疼痛严重会影响康复进程,促使患者发生不良情绪[15]。随着麻醉医学的发展,快速康复理念逐渐被应用在临床中,该理念以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其也是临床麻醉医师研究热点之一[16-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各时段运动和静息状态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ESPB辅助全麻可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提高舒适度。分析原因:ESPB可通过对局部神经阻滞,降低术后应激反应,延长镇痛效果,进而降低术后疼痛,提升舒适度。
麻醉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是由于随着药物药效减退,导致对中枢神经抑制效果减轻,且由于气管插管刺激激活的肾上腺系统,分泌出大量儿茶酚胺,致使血管收缩,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T1,观察组MAP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T2,观察组HR、MAP高于对照组;提示ESPB辅助全麻可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分析原因:全麻虽然可以起到一定镇静效果,很大程度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但是ESPB在超声辅助下,对竖脊肌精准定位,将麻醉药物注入椎体横突、竖脊肌深面,使得药物在竖脊肌表面扩散,发挥阻滞效果,促使患者在麻醉前即起到良好的镇静效果,辅助全身麻醉可进一步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
麻醉恢复质量可作为评价麻醉效果的指标之一[2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ESPB辅助全麻可降低胃癌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分析原因:ESPB是对患者的局部神经进行阻滞,阻止疼痛因子传导,减轻疼痛、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
手术因其属于侵入性操作,会促使大量炎症介质释放,使得机体抗炎和促炎因子失衡。术前对患者部分区域神经阻滞抑制疼痛刺激传导至中枢神经,减轻炎症反应,降低疼痛程度[21]。IL-6是在机体手术受到应激反应后最先表达的促炎因子,其表达量与创伤程度、预后关系密切。IL-10是抗炎因子,通过抑制核因子活性抑制促炎因子,发挥抗炎作用[22]。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 h、8 h、12 h、24 h,观察组IL-6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提示ESPB辅助全麻能够升高抗炎因子水平,降低促炎因子水平,保持两者之间平衡,作用机制可能在于ESPB可阻止疼痛因子传导至中枢神经有关。
综上所述,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采用ESPB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疼痛程度,提高舒适度。
参考文献
[1]刘天柱,花璐,万里.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椎板后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脊椎手术的比较[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9,35(3):289-293.
[2]胡海青,鲍红光,单涛,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0):997-1001.
[3]汪雪锋,柴小青,魏昕,等.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静脉镇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9):1465-1467.
[4]张捍平,芮龙洁,李冬.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与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20,31(1):43-46.
[5]SEVIM C,AYŞE N A,AHMET M Y,et al.Ultrasound-guided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provides effective perioperative analgesia and anaesthesia for thoracic mass excision:a report of two cases[J].Anaesthesia Critical Care&Pain Medicine,2019,38(2):189-190.
[6]王槐青,李寿春,赵瑞祯,等.0.375%罗哌卡因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J].癌症进展,2023,21(3):269-272.
[7]刘庆波,周荣胜,汪博.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术后的镇静镇痛效果比较[J].医学综述,2022,28(11):2260-2265.
[8]于双,付强,刘硕,等.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麻在*创漏斗胸修复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5):471-474.
[9]周静竹,李永祥,王桂芝,等.麻醉诱导前髂肋肌平面阻滞对静脉麻醉腹膜后入路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镇痛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3):54-57.
[10]GOPINATH B,NAYAKA R,KURUVILA R,et al.Alleviating refractory abdominal pain in cholangiocarcinoma using erector spinaeplane block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22,62(3):393-396.
[11]李朝阳,李东林,林义办,等.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的效果[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20,30(17):81-85.
[12]朱肖萌,范飒.超声引导ESPB与TPV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用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随机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21,50(21):3691-3698.
[13]涂光洁,吴志林,王洁,等.超声引导下T5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2020,41(11):1039-1042.
[14]AHISKALIOGLU A,AYDIN M E,ALICI H A.(MS 19311)Ultrasound guided 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a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to treat herpes zoster pai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9,37(6):1192-1194.
[15]李真,王瑞.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和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联合PCIA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21,45(8):1213-1214.
[16]慕迪迪,张运淳,蔡宁,等.超声引导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在胸腰椎单节段退行性疾病后入路矫治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1,25(4):298-303.
[17]尹晓旭,江鹏,严敏茹,等.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效果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9):1546-1549.
[18]方亮,张皓琳,包晓航,等.超声引导下前锯肌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对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后早期恢复的影响[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29(7):558-563.
[19]边悦,卢静,刘中凯,等.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对比[J].山东医药,2019,59(13):62-**.
[20]方亮,张皓琳,包晓航,等.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VAST肺叶切除术术中及术后镇痛的应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20,42(8):841-847.
[21]GARCÍA S P,KREUZER M,HIGHT D,et al.Effects of noxious stimulation on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during general anaesthesia:a narrative review and approach to analgesic titr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2021,126(2):445-457.
[22]郑子豪,程静,张中军.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与胸椎旁阻滞用于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2020,41(16):1698-170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