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2022年该院收治的70例PCOS致不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例。对照组口服来曲唑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尿促卵泡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内分泌指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LH、FS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排卵率为82.86%(29/**),高于对照组的54.29%(19/**),随访6个月后,研究组妊娠率为37.14%(13/**),高于对照组的14.2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致不孕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调控IGF-1、SHBG的表达,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效果优于单用来曲唑治疗。
【关键词】尿促卵泡素;来曲唑;多囊性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性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稀发排卵或无排卵、高雄激素、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为病理特征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可导致不孕症[1]。临床针对PCOS致不孕症患者主要采用抗雄激素、促排卵等治疗[2]。来曲唑是一线促排卵药物,能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活性,阻止雄激素向雌激素转化,解除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提高卵泡刺激素(FSH)水平,促进卵泡发育和成熟,但其半衰期较短,单用效果有限[3]。尿促卵泡素是从绝经期妇女尿液中提取的FSH制剂,不仅能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还可调节黄体生成素(LH)水平,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4]。本文探讨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致不孕症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2022年本院收治的70例PCOS致不孕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PCOS致不孕症的诊断标准[5];超声检查示子宫形态正常、输卵管通畅;伴高雄激素血症、月经不调;氯米芬治疗无效。排除标准:伴子宫、卵巢肿瘤或先天性发育异常;肝、肾功能障碍;免疫性不孕;配偶患不育症。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988YY20210036LLS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例。研究组:年龄20~21岁,平均(28.73±1.85)岁;体质量指数(BMI)18.7~24.3 kg/m2,平均(21.87±1.05)kg/m2;原发性不孕症25例,继发性不孕症10例;月经稀发22例,闭经13例。对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29.15±1.90)岁;BMI 18.5~24.5 kg/m2,平均(21.97±1.16)kg/m2;原发性不孕症27例,继发性不孕症8例;月经稀发25例,闭经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短效口服避孕药进行抗雄激素治疗,伴胰岛素抵抗者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0.5g)1 g/d,2~3次。
在此基础上,两组均予以促排卵治疗。对照组口服来曲唑片(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09,2.5 mg),月经周期第2~5天开始服用,5 mg/次,连续用药5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肌内注射尿促卵泡素(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52130,75 U)治疗,月经周期第2~7天开始用药,150 U/d,定期观测卵泡大小,用药5 d后无效者可增加剂量,每次增加75 U,最大≤450 U/d,最多用药12 d。
两组均在优势卵泡直径>18 mm或两个卵泡直径>16 mm时,皮下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青岛冠龙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4171,2000U),5000~10 000 U/次,嘱患者与配偶在用药后24 h内同房。
两组均治疗1~3个月经周期。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周期后(注射HCG当日)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水平。(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水平。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3)比较两组排卵率和妊娠率。治疗3个周期后,采用超声测定排卵率。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妊娠率。(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E2、LH、FS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LH、FS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IGF-1、SHB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GF-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SHBG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泪液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PCOS是导致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较大[6]。PCOS多伴有雄激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等多种内分泌紊乱症状,临床针对该病常需进行抗雄激素治疗,并给予二甲双胍片抑制胰岛素抵抗[7]。对于有生育要求者,可在雄激素、血糖水平正常后开展促排卵治疗,并在排卵后注射HCG,以提高妊娠成功率[8]。
来曲唑是常用的促排卵药物,其属于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解除雌激素对垂体、下丘脑的负反馈作用,提高FSH水平,促进卵泡发育、成熟,但单一应用无法达到理想效果[9]。尿促卵泡素是从人尿中提取的FSH,注射后可提高FSH、LH水平,与来曲唑联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妊娠率[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H、FSH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周期后,研究组排卵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研究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PCOS患者卵巢功能下降,会导致孕激素水平偏低,E2水平偏高。来曲唑可抑制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降低E2水平,通过调控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提高LH、FSH水平,但该药半衰期短,代谢较快,起效较慢[11]。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可进一步提高FSH水平,改善垂体功能,并提高LH水平,从而促进优势卵泡形成,使排卵功能恢复正常,从而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12]。
已知PCOS患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清IGF-1水平升高,而SHBG可与血液中的性激素结合并调控其活性,维持雌-雄激素平衡[13]。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GF-1水平低于对照组,SHBG水平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可提高LH、FSH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IGF-1及雄激素水平,提高血清SHBG水平,促进雌、雄激素水平恢复平衡[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用尿促卵泡素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尿促卵泡素联合来曲唑治疗PCOS致不孕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性激素水平,调控IGF-1、SHBG的表达,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效果优于单用来曲唑治疗。
参考文献
[1]傅娣芳,李鑫伟,王亭亭,等.戊酸雌二醇片结合来曲唑治疗排卵功能障碍致不孕症的疗效及对卵泡发育、排卵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3,32(2):105-109.
[2]黄小红,邓淑红,张蕾.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单用与联合治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及妊娠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9):126-128.
[3]何珊,刘大艳,宁艳,等.不同剂量来曲唑联合低剂量HMG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6):93-97.
[4]张若梅,吴斌,金丽.重组人促卵泡激素对比尿促卵泡素在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中促排卵治疗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J].中国药房,2020,31(22):2768-2773.
[5]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及指南专家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1):2-6.
[6]陈霞慧,赵莹莹,黄金娃,等.血清瘦素、鸢尾素、SHBG、AQP8与PCOS不孕症接受IVF-ET患者激素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2,22(24):4790-4794.
[7]李慧,唐淮云,关慧娟,等.盐酸二甲双胍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临床疗效、优势卵泡个数的影响[J].药学实践与服务,2023,41(12):763-766.
[8]高洁凡,王东晖,宋阳阳,等.来曲唑联合克罗米芬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及对排卵、妊娠情况的影响[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22,23(3):266-268.
[9]车会会,陈洁,苏果,等.来曲唑联合尿促性素治疗克罗米芬抵抗的PCOS不孕疗效及对卵巢血流动力学与临床结局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6):652-656.
[10]张春花,谭小兰,滕晓,等.重组促卵泡素β与高纯度尿促卵泡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18,47(11):1414-1416,1433.
[11]刘诗榕,蒋莉,许丹丹.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20):27-30
[12]叶金力,邢天伶,李瑞珠,等.中药调周法联合来曲唑、尿促性素对脾肾两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卵巢功能及妊娠率的影响[J].中国性科学,2023,32(1):128-133.
[13]张淼,郑晶.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性科学,2021,30(11):71-74.
[14]刘星布,雷声云,杨宝玲.高纯度尿促性腺激素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21,38(5):680-68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