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黔西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时间指标,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更有助于缩短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优势和安全性优势。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中老年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康复并发症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位于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中间位置发生骨折,具有较高致残率。由于交通事故数量不断增加,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造成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1]。特别是中老年群体,除骨折外,多存在慢性病等基础病,不利于术后康复。目前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积极采取手术方式内固定骨折端,常见手术方案如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等[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常用手术方式,通过置入人工关节假体来恢复关节功能[3]。PFNA作为近年来得到应用的手术方式,具有抵抗内移、内翻和旋转的优势。为进一步对比PFNA手术疗效,本文于黔西市人民医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2)年龄≥45岁;(3)拟接受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4)由于摔倒或车祸等伤害导致骨折,无骨质疏松等病理性骨折原因。排除标准:(1)手术禁忌证;(2)有股骨头坏死或髋臼发育不良的情况;(3)存在重要器官障碍或者恶性病变;(4)存在开放性骨折。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平均年龄(67.64±5.19)岁;平均病程(5.21±1.26)h;骨折原因:摔倒40例,车祸2例。观察组男17例,女25例;平均年龄(67.50±5.16)岁;平均病程(5.18±1.21)h;骨折原因:摔倒41例,车祸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全身麻醉处理后,经Moore或Gibson入路手术,逐层将皮下组织切开后,将股骨颈、大转子等位置充分暴露,在小转子以上1.5 cm位置上,前倾5。~10。位置截断股骨颈,去除股骨颈和股骨头,从外侧牵拉骨折端。在扩髓处理后和骨折端连接,使用Wagner Cone髋关节柄进行置换,使用钛缆固定骨块。对关节进行复位处理,对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检查,留置引流管后关闭切口。
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在患侧大转子外侧做纵向切口,长度为3~5 cm,对骨折位置钝性分离,充分暴露大转子,使用空心钻进行扩髓处理。推入髓内钉,在透视条件下确认扩髓深度。在近端瞄准器的支持下旋入PFNA主钉,在C臂透视支持下观察角度和深度是否合适,将前倾角调整至10。~15。,打入导针后,保证导针位于股骨颈中下部,确定导针处于合适位置,测量导针深度。打入远端锁钉后,固定尾帽,冲洗伤口后缝合,置入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围手术期指标: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2)时间指标:分别统计两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3)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术后当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采取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估,0~100分,评分高表示关节恢复好[4]。(4)并发症: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髋内翻、压力性损伤、内固定松动、深静脉血栓。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同时间点髋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当天和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且女性患者数量多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出现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骨折。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出升高趋势,骨折后骨折位置发生肿胀疼痛,严重时也可能出现内收畸形。若治疗不当容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从而造成患者死亡或残疾[5]。在患者骨折后髋部肌肉牵拉作用下,导致股骨头内倾或旋转,引起股骨颈前倾角处于异常位置,需要接受手术内固定处理恢复解剖结构正常状态。因此临床上目前积极采取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通过手术治疗恢复正常关节功能,避免患者长时间卧床,降低并发症风险。最常见的两种术式为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就这两种手术方案的疗效进行对比。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通过取出骨折骨质,置入人工股骨颈假体,并使用Wagner Cone髋关节柄固定处理,重建髋关节,能够恢复良好的关节活动度,改善术后关节功能[6]。但由于手术创伤性大,术中出血多,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恢复,随着患者卧床时间延长,更容易出现压力性损伤、深静脉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近期疗效及患者术后康复[7-8]。特别是老年群体,对手术耐受度较差,更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康复效果。
PFNA手术是根据股骨解剖特征,以中心轴为固定,方便将髓内钉置入骨髓腔中,锁定主钉及螺旋刀片,不容易出现松动[9]。经过加压设计及自锁设计后,能够防范股骨头和刀片之间形成旋转,具有预防内翻,防治骨折块出现旋转或内移的问题,从而减少术后骨折不愈合或畸形[10]。由于手术具有更好的抗旋转能力,减少股骨旋转等不良情况,从而避免骨质发生流失,不会出现术后骨密度降低等问题,从而更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11]。该手术固定系统更贴合人体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固定治疗后更有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PFNA手术具备更出色机械力学优势及生物力学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1)PFNA手术所使用的螺旋刀片,能够和松质骨形成更大的接触面,产生挤压及填充骨质作用,并紧密锚合骨质,从而达到更理想固定效果,不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实现抗内翻及抗旋转的目的。(2)在C臂机支持辅助下,能够将导针精准置入,顺着导针将主钉置入髓腔,操作准确方便。所使用的主钉存在6。外偏角,方便从大转子顶点置入髓腔。主钉末端由于设计为凹槽状及尖端形,使其最大程度规避接触骨皮质,分散应力,能够避免引起应力性骨折,对于远期预后也产生积极作用。PFNA同时结合了微创手术理念,手术切口小,术后康复速度更快,有效节约手术时间,不容易出现并发症,术后疗效更具优势[12]。由于PFNA属于髓内操作手术,对于患者软组织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小,术后手术切口能够更快恢复,且不容易引起感染等问题,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开口尽可能靠近大转子顶点偏内侧,使用血管钳将主钉靠近内侧方向推挤,避免对外侧造成损坏。同时置入主钉注意缓慢,避免暴力击打,否则可能引起外侧壁受力发生骨折。一般情况下将螺旋刀片放置于股骨颈中下1/3位置上,尽可能避免螺旋刀片出现切出的问题。手术操作应保证轻柔、准确,避免粗暴、反复操作,以免带来非必要性损伤,影响预后。
因此本文对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展开观察。首先对比两组手术指标,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优于对照组。证实PFNA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减少手术出血,更有利于术后康复[13]。其次调查术后康复进程,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证实观察组术后能够早期愈合,并快速负重行动,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让患者及早恢复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质量[14]。再者对比术后关节功能状态,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证实PFN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好,具有显著疗效优势,促进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最后统计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少于对照组。证实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较多,影响术后康复和关节功能恢复,从而对近期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15]。而PFNA术后并发症少,患者康复效果好,让患者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有更高临床优势。
综上所述,对中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用PFNA治疗更有助于缩短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康复速度更快,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更少,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优势。
参考文献
[1]何涛,宋晓飞,侯绍平,等.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6):847-850.
[2]张琳,白红颖,贾丽君,等.DRG付费改革下某三甲医院住院病案首页质量改进状况分析[J].中国病案,2023,24(10):9-12.
[3]弋卓君,石波,臧永辉,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外侧壁损伤股骨转子间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23,29(9):835-838.
[4]杨冬松,王琼,栾中豪,等.股骨近端仿生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3,37(10):1198-1204.
[5]周佳娣,董彦平,郭大力,等.某三级医院实施C-DRG对病案首页质量的影响分析[J].新疆医学,2023,53(8):1019-1021.
[6]杨小超,王红星,梁峰,等.PFNA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研究,2023,31(8):45-48.
[7]秦伟光,李忠华,王合强,等.APFN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处方药,2023,21(6):161-164.
[8]蒋凌,何权辉,赖乐涵,等.某三甲医院实施CHS-DRG后对住院病案首页质量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1):11-15.
[9]朱健华,马一鸣.两种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3):400-403.
[10]白尚,马大年,付安安,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骨水泥强化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23,26(3):413-416.
[11]李森.PFNA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J].实用手外科杂志,2022,36(4):551-554.
[12]莫玉富,顾兴科,陈永洪,等.两种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骨科杂志,2022,25(5):702-706.
[13]钟龙冈,王磊.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固定失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5):2219-2222.
[14]万翔,盛群燕,刘芬.PFNA内固定在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7):60-63.
[15]李燕军,张国亮.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6):1075-107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