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学 » 正文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价值应体现知识、技能传授和价值教育的一致性,强调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时应考虑融入思想政治,使学生实现知识、技能的掌握和价值观的塑造。高职院校各专业要挖掘适合本专业的价值教育资源或职业素养,每门专业核心课程要结合课程育人目标与专业职业素养紧密衔接、一脉相承。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价值观;运输管理

  当前,国际竞争全面覆盖、日趋加剧,各种西方思想文化强势冲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从未停止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环境更加多样复杂,只有把思想教育、价值观引领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有机统筹起来,才能将专业建扎实,实现为国家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的战略目标。

  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是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当前,专业教育教学已由以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由对国外教育模仿借鉴转变为基于中国社会实践的自主创新。

  专业课程是各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课程内容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在专业中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方向。因此,专业课程成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和从事行业的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抓手。

  1《运输管理》课程进行深入课程思政设计的原因分析

  众所周知,运输是物流最核心的两大功能要素之一,运输业务是物流企业中最基本的两项业务之一,运输时间在物流过程所需时间中占有较大比例,运输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也占有较大比例,学生毕业后有较大比例从事运输方面的工作,因此,《运输管理》课程在物流专业中一般都是专业核心课程。再加上运输中要使用大量的设施设备,需在各种运输线路上行驶,因此涉及大量的安全生产、安全操作、规范经营、降本增效等内容,可深度挖掘其思政元素。

  2《运输管理》课程进行深入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价值分析

      2.1理论价值


  ①首先,“课程思政”是一种既传统又赋予教育过程新生命活力的教育理念。我国教育自古以来就提倡德才兼备,“育人”先“育德”,注重传授知识技能与品德修养的有机统一。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有利于将“立德树人”作为一切工作的统领和指挥棒,让高职课程的设计与教学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②其次,研究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探究新时代高职院校的教育途径。“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则建立起新时代“大思政”的育人格局,成为高职院校育人的重要抓手。

  2.2现实价值

  职业教育是关乎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型人才就业的教育,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从笔者所在的教育大省-湖北省来看,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研究物流运输中的课程思政可以提高物流行业从业人员整体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中的《运输管理》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是到各种类型的运输型物流企业、快递物流企业、货运代理企业和国际物流公司实习就业,涉及的企业数量多、领域广,培养好学生让他们带着知识、技能和素养到企业中去,就如同把一颗颗好种子好苗子根植在国家发展的土壤中,让他们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3.1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3.1.1课程思政实施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课程思政的目标不够清晰,大而化之。

  ②课程思政被窄化为“事迹宣讲”,使价值引领表层化,落人“贴标签”陷阱。

  ③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表现力不足,导致感染力不强。

  3.1.2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物流人才培养,推进全方位、多维度、多元化的思政元素挖掘、提炼,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

  3.2学情分析

  3.2.1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①思想不是很成熟,价值观念更趋向现实。

  ②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对网络比较依赖。

  ③语言沟通能力有待提高,工作亲和力有待改善。

  3.2.2学生认知、经验特点

  ①认知水平有限,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

  ②换位思考、系统分析问题能力有待加强。

  ③缺乏对工作场景的认知,全局意识不强。

  ④学习和工作中存在“眼高手低”现象,对细节把握不够,易出错。

  ⑤关注自我,重视“自洽”的自我状态。

  3.3“课程思政”对教师的要求

  海德格尔在《什么是思想》一书中提出:“教比学更难。“因为教考虑的是一系列问题:教什么、怎样教、重难点是什么、学生基础如何、教到什么程度是合适、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安排等。教的过程既要形成一个闭环,又要求这个环是螺旋上升的。高水平的教师,不仅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信其道,内心愉悦地产生共鸣,同时还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进一步深度思考,最终把教师能力转化为学生能力。教师首先要在授课过程中有自己的情怀,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首先得打动自己,才能感染学生。

      3.4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梳理出的物流人职业素养

  ①习思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②核心价值观(个人修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③中国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④宪法法治:学法用法,遵纪守法。

  ⑤物流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保障流通,降本增效,安全规范,精益提质,数字思维,绿色环保,工匠精神,协作创新。

  4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及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运输管理》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及思政元素如表1所示。
 

 
  表1中每一项学习任务的授课内容都自然而然地引到了相应的思政元素(育人点)上,通过文字案例或视频案例让学生得到认同、产生共鸣;另外,在每一项学习任务完成后都有思政习题,通过习题作业巩固学生所学,从而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可见,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体现不是生硬地做完菜以后往里面加一勺酱,而是有机地、自然地把价值塑造的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如盐溶于水一样,入盐入味,不着痕迹。

  5《运输管理》课程思政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一般是以2学时为一个单位进行的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上,一定要遵循有则加之,无则不生搬硬套的原则,可以发挥教学团队的集体优势,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以《运输管理》课程项目二公路货物运输实务任务一营业部受理托运为例,展示2学时的教学设计内容如下。

  5.1教学理念

  ①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探究与发现。

  ②无情境不教学。

  ③专业学习与价值塑造同步完成。

      5.2教学分析

  5.2.1内容分析

  通过情境导入让学生了解物流公司的基本情况,了解运输任务通知单的主要内容,通过是否是禁运货物、物流公司开通线路与否来判断订单有效性,按照客户要求的货物时效为客户合理选择运输产品。

  5.2.2学情分析

  ①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工作亲和力比较缺乏,对综合分析客户订单和接待客户缺乏信心和耐心。

  ②学生认知、经验特点:学生一般从部门、岗位的角度看待物流问题,缺乏对公司全局性成本、效益的考虑,更缺乏站在公司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国家层面考虑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3教学目标

  ①思政元素:严格货物验视、保障运输安全的职业操守;降本增效的意识。

  ②思政元素切入点:分析订单有效性—禁运货物—严格货物验视、保障运输安全的职业操守;分析订单时效要求—合理选择运输产品—降本增效的意识。

  ③知识目标:熟悉物流企业的运输产品;掌握公路物流禁运货物。

  ④能力目标:具有物流企业营业部员工基本工作能力,做好客户的业务咨询,按客户要求的时效合理选择运输产品;能区分禁运货物,能严格执行货物验视制度。

  5.4教学设计

  ①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

  ②教学资源:课件、教案、案例等。

  ③设计思路:课前分析学情,课中创设情境、讲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课后作业练习、实训提升。

  ④教学流程安排。

  任务导入: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某物流公司的基本情况。

  创设情境:将物流企业真实任务单引入,托运人进行业务咨询。

  讲授:教师利用案例深入讲解运输任务通知单的主要内容,判断订单有效性。

  学生自我探索:在教师讲解完公路禁运货物,讲解运输产品知识后,学生对任务单再分析,尝试剔除无效订单,为客户选择运输产品。

  能力提升:学生互评、教师连线企业,内化为学生能力。

      6结束语

  教育是传递价值观的活动,是个体与价值之间的一种规范性关系。高职院校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社会主义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阐释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使学生自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赵翼.“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D].重庆:重庆邮电大学,2021.

  [2]邱伟光.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

  [3]乔晓华.高校“全员协同思政”的重要性与可行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

  [4]康雅利.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原则与路径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