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江苏,含情脉脉的一方山水,以其亘古不变的诗情画意,滋养了陆探微、龚贤、黄公望、文徵明、“扬州八怪”等万古流芳的绘画大家。至19世纪60年代,一群歌唱着山河新貌的画家们,为江苏画史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金陵画派由此名声斐然。傅抱石、钱松喦、宋文治、魏紫熙、亚明等画家,选择随时代而变化笔墨,重新挖掘了山水画的潜力,捍卫了中国画的民族性和价值观。中国画于现代社会该是何种面目?他们的实践为后人继续探讨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思路。

  一、中西结合:金陵之中坚

  20世纪70年代末,一批接受现代美术教育理念成长的中青年画家涌入人们的视线。1977年,江苏省国画院创作组以韶山、井冈山、遵义、延安、北戴河为中心创作了五幅大画。分别为《枣园曙光》(钱松喦),《北戴河》(亚明、秦剑铭),《韶山朝晖》(宋文治、金志远),《黄洋界》(魏紫熙),《遵义颂》(伍霖生、尚君砺),这些作品获得一致好评。1979年4月,在香港举办的“金陵八家画展”,推出了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秦剑铭、华拓、尚君砺八人。其中金志远、秦剑铭、华拓、尚君砺皆为19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画家。对比傅、钱、宋、魏、亚之“金陵五老”(亚明虽不算十分年长,但其年少成名故而列入其中),在正值中年的这四位画家的画作里,明显可见前辈们的影响,但更有其新意。尚君砺作画清奇俊秀,气质不俗,赋色注重光影变化,擅长运用光线的变幻来营造画面氛围,1969年所作的《多少楼台烟雨中》用笔和台阁的造型近似钱松喦。后期笔墨更为精妙,色墨结合也更为和谐。对比1995年所作的《台城烟雨》,始终不变的是自有一股清逸之气于其中。
 

 
  秦剑铭为亚明、魏紫熙的入室弟子,其1980年作的《云涌四海》运用了其师魏紫熙“嵌宝点”的技法,即用浓墨打底,继而朱磦、墨点垛,最后层层积点朱砂,从而得到颜色瑰丽厚重犹如山花烂漫的效果。他对山色光影十分敏感,笔下雪景清冷孤傲,色墨融合,少做勾勒皴擦。21世纪以来,其作品有回归传统之意,强调轮廓用线,将青绿山水与现代平面构成法相结合。宋玉麟曾评其作品“云蒸霞蔚,苍润遒劲”。

  金志远之山水颇似钱老,其作画喜用颤笔,取笔断意连之意,画面富有生活气息。《太湖春晓》作于1977年,画面构图运用西方透视画法,清俊雅致,写树木有古意。再对比其1982年的《烟雨江南》,仍是意境淡雅,但树木造型明显更注重写实,是个人语言图式的又一特征。

  华拓,早年习版画,20世纪70年代改学山水,师从亚明、钱松喦等大师。亚明曾言新金陵画派之领袖:“余之后,惟华拓大弟有其实力,胜任尔。”华拓善用泼墨积墨,技法精妙,山树墨色生气蓬勃,承袭了傅、亚大胆落墨、细心收拾的气概。比较特别的是其画中始终透露着一种浪漫色彩,这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最为突出。观华拓的风情画,他大胆地使用大块色团进行分割、对比,色彩悦目和谐,犹如一首宁静悠扬的田园乐曲。这四位画家在中国传统笔墨技法的基础上,擅长利用西方透视、光影变化方法来处理构图和营造画面氛围。他们对新金陵画派的崛起产生了重要作用,可谓二代中坚力量。

  二、自家法度:学院育新人

  华拓曾与江苏画界同盟联合举办过“九人画展”,分别是喻继高、范保文、卢星堂、叶维(毛逸伟)、朱葵、盖茂森、贺成、赵文元,皆被陈传席列入江苏“实力派”画家之中。其中擅长山水画的有五人,卢星堂即是其一。他于1959年进入江苏省画院,得大师真传,其多用散锋,树木有宋、魏样式,但总体是文致秀雅的。他笔下太湖清新可爱,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意味。喜作晴雪,伴一红衣佳人,风姿绝丽。他特别重视写生,认为“写生既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书画艺术的基本功”。就是说,写生也是尽力表达物象从而促使表现技法发展的过程。其在1982年创作的《黄山雨后》用笔用墨浓郁厚重,稍作浅绛,色墨明净,意境祥和。晚期也有作大山堂堂,造型方硬平面化,不见“石分三面”之规律,出入自家法度之中。

  范保文、叶维、朱葵均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受江苏各名家教导。

  从范保文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茫茫白头山》中能看出其素描功底极强。白硬的高耸山石捧住一汪清澈湖水,画面十分有冲击力。其创作理念或有借鉴钱松喦《红岩》之意,然而用线条代替皴擦,色彩对比强烈,空间透视明显,构图视角更加特殊。他在1994年创作的《江南春早》大笔阔刷,用笔势来表现烟雨朦胧的江南景象,施色透明,色彩和谐。进入21世纪后,造景意象更趋简练,在似与不似之间,极富意味。范保文喜趁水分未干时用墨、色勾勒渗化,著有《山水画用水技法》一书。

  叶维作画造型平面抽象,有版画之凝练概括,线条细劲方硬。他也是水、色、墨融合的高手。画船帆倒影明净空灵,设色清新。晚期作品更多线性的表达,虽造型简练,但情趣十足,个人风格强烈。曾于1974年筹创《江苏画刊》,此刊水平之高,难能可贵,常向观众们介绍外国优秀艺术家的资讯,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人们把朱葵的画称为“乡情山水”,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少表现都市,着眼于山村小寨,透露出对乡土的浓浓眷恋。朱葵擅用湿润粗笔,醉心于笔墨渗化的效果,喜用绿色,亚明评其:“绿得别致而秀意,绿得清心而神畅,绿得宁静而生趣,绿得致远而祥和。”画面中和谐而富有变化的绿色是朱葵的个性化色彩,正是其清新自然、质朴可爱的人格特征体现。

  南京艺术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于1982年举办了毕业个展,轰动一时。此后其又在江苏省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中国美术馆等处连续举办个人画展,成为江苏画坛中一颗特别闪耀的新星,他就是董欣宾。董欣宾笔力深厚,用线有金石意味。山水人物花鸟皆能,风格不羁,自成一家。其作于1988年的《牧时清风凉,更有露滴身》,立意不俗,有文人意趣。土石用笔湿润,松树干燥,皆线条淳厚,腕力十足,说明画家有极强的控笔能力和书法功底。他或许是此时的中年画家中传统笔墨功底最为扎实的,也最敢于脱离传统的画家之一。他浓墨重彩兼施,能疏善密。满密时藏露得当,又出其不意。色墨在其笔下挤压碰撞,却又留下一丝供人喘息的余地。这些富于激情的笔触,是画家情感的具象化,是自我意识的直观表达。

  董欣宾的艺术引导人们重新审视传统,又从理论层次上,给予了山水画审美观念的现代化之一大方向。他在《剑脊圆柱古人留,留与后辈写欢愁—论“笔”的特殊涵义和客观标准》一文中,较为深入地讨论了“笔感”和“笔观”等概念。“笔感”,即执笔运腕时把握笔的提按转侧、中偏快慢、浓淡枯涩,甚至给水多少时的复合感觉与感观。“笔观”即对笔实施效应的观念,属于笔美学范畴。并由此品评了各家用笔,颇有见地。他也曾在各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系统地剖析了中国传统画论,多有真知灼见,可见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有建树,是继傅抱石以来的又一学者型画家。此时江苏画坛年轻画家们的共性在他身上也得到了体现:构图受前辈们所遗传的经典图式影响,但表现得极为个性化,擅于直接用大块色团划分画面结构。线性的表达多,皴擦少。注重对笔墨和技法的总结,且勤于著述,在此后留下了许多重要的绘画技法理论成果。

  三、传承创新:传统发新枝

  1987年6月,由亚明负责指导的江苏山水画写生团前往云贵等地写生,成员共有中年画家朱葵、宋玉麟、傅二石等19人。于1989年5月30日,在北京举办了“江苏山水画写生作品特展”,可代表此时江苏中年画家的最高水平。宋玉麟与傅二石皆为大家之后,深得家传。宋玉麟在20世纪80年代的画作与其父的手法颇似,但其于1980年创作的《屯溪风韵图》运用石色与墨的碰撞,整体似乎带有西方印象派的情怀。在受前辈提点后,宋玉麟潜心研习董源、王蒙、董其昌等先贤,由此绘画得自家面目。
 

 
  傅二石继承了其父的“抱石皴”,善用大笔作画,但笔意更为温润。画面空灵,常有一二高士,意境超凡脱俗。即使有现代人物出现,整体氛围依旧幽静恬淡,正如“鸟鸣山愈静,曲轻思更深”。与父辈们的入世激情不同,傅二石的山水画中显出传统文人趣味的回归。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方骏是著名的山水画家,其作画构图颇有巧思。常以古人诗词做诗意图,宁静悠远。《大涤子诗意图》中山石用线方硬,造型奇崛。他对于水、墨和纸张的特性把握精深,擅长创造出独特的水墨纹理效果,这种效果也被他用于绘制远山树木之中。

  朱道平师从魏紫熙、林散之、苏天赐等大师,他在20世纪80年代的创作比21世纪更显雄壮,用笔粗放,不变的是对点、线、面元素的探索。其《野山策杖图》对点、线、面的强调,使画面具有极强的构成感,但观之既合物理也合物情,是画家长期写生的积累总结。

  四、结语

  中国画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其绘画技法、色彩、材质等拥有无限的可能。纵观历史,山水画从隋唐五代逐渐成熟,时至今日历经变法无数,故而审美观念是会随时代变化而呈现不同面貌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江苏,一群寻求解放、热爱艺术的人们,迫切地张开双臂拥抱崭新生活。他们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受新中国美术教育的第一代画家。其画作吸收了西方绘画技巧,擅长利用透视原理和大块色团组织画面结构,同时也传承了先辈们的经典图式,将传统与生活相结合,呈现极强的时代感。他们在将西方美学规则与中国传统山水画相融合时,比前人显得更加轻松自然,他们向中国绘画传统和绘画本体回归,开拓了崭新的面貌,可谓“欣看艺苑瑞光照,更喜莘莘起后贤”。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