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园林景观作为现代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也能为社会大众营造“诗意栖居地”,提升社会大众的幸福感。然而,在现实层面,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最为典型的便是园林景观设计与社会大众需求的脱节。健康、养生是当前社会大众最为主要的需求之一,康养理念要求将健康、养生嵌入园林景观中,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因此,要从康养理念出发,优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模式。

  一、康养理念解读

  康养,顾名思义,指健康、养生。国际水疗和康养协会从个体的思维、情感、态度等出发,将康养定义为:个体积极态度和对生活积极追求的结合,并从预防疾病、改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阐释了康养的价值。综合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康养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层面的康养特指医学上的康养,涵盖康复医学、康养疗愈、保健医学等内容,指借助自然、社会等手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广义层面的康养面向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患病群体、残疾人士等在内的全体大众,强调“以养生为手段,以健康为目的”。康养与景观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景观形象的物态性、时空性、通感性能够对个体生理、心理起到调节作用,从而改善个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基于康养理念的景观设计,注重环境、身境、心境的和谐统一,对景观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二、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


  康养理念聚焦现代人对健康、养生的需求,具有以人为本的特点,因此,人本性原则就成为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首先,回应人的问题。在时代环境急剧变化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导致人们产生心理压力问题、不规律的作息导致人的身体健康问题等。园林景观设计应具备问题意识,将回应、解决人的问题,特别是健康、养生层面的问题,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强化园林景观设计的针对性。其次,满足人的需求。当前,社会大众对园林景观的需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单一维度的审美需求,向涵盖审美、休憩、养生、娱乐、社交等多种需求于一体的综合需求转变,传统的园林景观已难以满足人的需求。应从社会大众的需求特点出发,以康养理念为指引,优化园林景观设计,发挥园林景观在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二)生态性原则

  康养理念注重生态环境的作用,生态性原则也是康养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首先,坚持和谐共生的理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命题,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应将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具有自然友好的特点。其次,凸显生态环境的康养作用。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康养作用,如植被能够增加空气中的氧含量,改善人体的呼吸系统。应将康养理念和生态造景紧密结合起来,凸显生态环境的康养作用。最后,最大限度降低生态损害。园林景观属于市政工程的范畴,建设中,易因规划不合理等,导致生态破坏的问题。应具备生态损害最小的意识,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常态监督,最大限度地降低园林景观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地域性原则

  在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各地均将园林景观作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营造了一大批园林景观,如口袋公园、社区公园等。然而,不少地区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到地域特点,由此导致的结果便是园林景观“千城一面”。因此,地域性原则就成为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首先,因地制宜。分考虑当地的地形、土壤、水文等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例如,在山区设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山势、植被等自然元素,而在水乡地区则可以融入水系、水生植物等元素。同时,也要注意气候环境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植物、材料和构造方式,以确保景观在不同季节都能展现最佳的效果。其次,品牌建设。将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依托康养理念,打造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现代园林景观。

  (四)系统性原则

  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植物配置、交通流线、空间规划、导视系统等多个要素。因此,系统性原则就成为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首先,将康养理念融入各要素的设计中。以空间规划为例,应从康养理念出发,做好空间的布局与营造,通过功能分区、植物造景、光照设计等,使康养理念体现在园林所有空间中。其次,注重各要素设计的协同配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各要素,既有各自的侧重点,也有着内在的联系,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应地,设计中要注重各要素的配合,如空间规划与植物配置的配合,又如导视系统与交通流线的配合,着力实现“1+1>2”的效果,更好地发挥现代园林景观的康养作用。

  三、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一)做好空间营造


  空间营造是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内容,而从社会大众的需求出发,做好功能分区,则是空间营造的重点。可从宏观层面将园林景观空间分为四个功能区:一是游憩区。游憩区是供人们进行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的区域,可能包括篮球场、儿童游乐设施、健身路径等,设计上要考虑到安全性和活动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二是观赏区。观赏区是园林景观中供人们观赏自然景观、艺术景观的区域,包括花园、水景、雕塑等,设计上要注重景观的布局和植物的配置,营造出美丽的视觉效果。三是生态区。生态区是园林景观中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的区域,可能包括湿地、森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设计上要注重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四是服务区。服务区是园林景观中为人们提供便利设施和服务的区域,包括卫生间、饮水点、信息咨询台等,设计上要考虑到功能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二)注重生态感知

  积极的感知体验是发挥园林景观康养作用的关键,因此,要将多感官设计作为康养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从视觉体验的角度而言,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视觉体验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包括景观的布局、植物的色彩、景观元素的造型等,需要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布局,营造出丰富多彩、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引导人们的视线,提升空间的美学价值。从听觉体验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水声、鸟鸣、风声等自然声音来营造,比如,合理设置水景、鸟类栖息地等,以创造出宁静、舒缓的听觉环境,帮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自然的声音。从触觉体验的角度而言,可以通过植物的质感、地面的铺装材料等来让人们在触摸时感受到不同的质感和温度,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嗅觉体验的角度而言,可以合理布局花园和花境,让人们在园林中感受到清新怡人的芬芳气息。以北京无界公园为例,该公园以海棠为主题,栽植了西府海棠、金星海棠、雪球海棠、垂丝海棠、果冻海棠、贴梗海棠等多个不同品种的海棠,色彩多样、艳丽,给人以独特的视觉享受,海棠花扑鼻的香气,也能让游客沉浸于自然气息中;同时,公园绿道相互连通,临水而建,水流声、鸟鸣声,营造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静谧氛围。

  (三)完善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将康养设施作为重中之重,比如,在园林景观中设置包括理疗室、按摩室、针灸室等在内的康复理疗区,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康复治疗服务,如运动损伤康复、脊椎矫正、中医理疗等。以上海“花开海上”生态园为例,该园林以花为媒、香为魂,着力打造沉浸式疗愈体验场景,发挥了植物中挥发出来的水杨酸类物质在心血管疾病中的预防作用,满足了社会大众的健康需求。针对老年群体,可以设置专门的康养设施,比如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健身区、老年休息区等,满足老年人的康养需求。除康养设施外,娱乐设施、安全设施、卫生设施、环保设施等的设计同样重要。
 

 
  (四)融入地域文化

  如前所言,地域性是康养理念下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而融入地域文化则是凸显园林景观地域性的有效手段。地域文化设计指在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以体现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增强景观的地域性和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设计理念,地域文化设计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传统、民俗文化,提升景观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品位。比如,融入地域特色元素。将当地的传统建筑、民居风格、地方特色植物、地形地貌等元素融入设计中,使景观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如,体现地域历史文化。通过景观设计,体现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迹遗址、传统手工艺、历史人物等,使景观具有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以西安唐城墙遗址公园为例,该公园立足西安的历史底蕴,以唐文化为主题,以唐诗为表现重点,综合运用书法、雕塑、绘画、工艺美术等表现手段来呈现西安的唐文化,构建了集诗歌、历史文化、美学体验、生态园林为一体的休闲文化长廊。

  四、结语

  在康养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发挥园林景观的康养作用,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点内容。对此,应从康养理念的内涵、要求出发,围绕做好空间营造、注重生态感知、完善服务设施、融入地域文化四点内容,做好园林景观设计。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 >>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