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动态绘本在后现代背景下具有适合发展元虚构的创作特征,即媒介的多元性、非线性的叙事性、动态化的视觉性。元虚构作品是一种强调其自身结构性的戏剧或小说等虚构作品,通过不断提醒让观众或读者意识到虚构性。
元虚构动态绘本作品的媒介载体是一种典型的多媒体媒介,利用了数字技术和平台的优势,将不同的媒体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富有表现力和互动性的故事空间。这种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正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范畴。
一、多模态话语分析简述
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不仅可以看到语言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而且可以看到诸如图像、音乐、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从而使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加准确,进而发现人类如何综合使用多种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视觉化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其标志性成果是1996年出版的Kress和van Leeuven的合著《阅读图像——视觉设计语法》(R 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书中通过对儿童绘画、教科书插图、新闻摄影、美术作品、立体雕塑、玩具等案例的剖析,通过多模态语法详细探讨了视觉设计图像如何传达意义。多模态互动分析其主要理论基础是互动社会语言学和中介话语,将语言看成社会行为,认为互动进程是共同参与过程,关注互动者如何使用多种符号模态实现社会活动,强调互动中的身份凸显。与传统的静态绘本相比,动态绘本在媒体层面有其特有的体系模块,即声音、交互和动画表演,具有较强的拓展性与创新性,其艺术表达手法不应被忽视。
二、元虚构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
(一)叙述维度层面
1.传统叙述与元虚构叙述的比较
传统叙述是着重于讲述故事或事件,通常遵循特定的叙事规则和结构阐述故事内容。而元虚构叙述则是关于虚构性的叙述,反映了故事的创作过程或虚构性质,强调故事的虚构性,并通过角色自我意识等方式揭示叙述的建构性。传统叙述主要用于传达信息、娱乐读者和创造情感共鸣,而元虚构叙述则旨在打破叙事幻象,引导读者思考故事的创作过程和虚构性质。这两种叙述方式在作品中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
2.角色叙事的自指性表现
元虚构动态绘本中出现叙事自指性的原因,是因为元虚构强调了故事的建构过程,并且明确了作者和受众的存在。绘本《臭起司小子的故事》(The Stinky Cheese Man And Other Fairly Stupid Tales)通过叙事的自指性,来表现小红鸡和作者杰克的对话。杰克以编书人的身份阻止小红鸡讲述,面对小红鸡咄咄逼人的讲述,并对自己编书行为及小红鸡的讲述事件用语言文字进行了自指性安排。这种自指性安排使得在不同故事之间原来应有的界限和距离被彻底打破,人物可以穿越到其他故事世界,参与故事情节,改变故事发展脉络,创造故事结局。
3.非线性的叙事结构
元虚构通常会构建多重的故事世界,以及隐藏故事规则和逻辑结构。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受众参与到动态绘本的故事里,拼凑故事脉络,从而构成整体的叙事。通过不同的故事线索和角色关系,元虚构可以创造出多个不同的故事世界。而这些世界之间并非孤立的,它们可以相互交叉、渗透、扩散,从而形成更加复杂的叙事结构。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中,每个故事元素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作用,同时这些故事之间也存在逻辑关系。通过拼凑故事脉络,受众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同时也被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艺术表达维度层面
1.视觉艺术在元虚构中的作用
在元虚构作品中,视觉艺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构建丰富想象世界的关键元素,也是讲述故事的重要手段。通过插图、绘画等形式,视觉艺术直观地展示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帮助读者更加生动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传达故事中的情感色彩和氛围,从而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和阅读体验。
视觉艺术不仅起到了传递故事内容的作用,还促进了读者的互动与想象。具有互动性的视觉艺术元素或视觉设计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促进他们的参与和创造性思维。
2.图文边界的相互渗透
元虚构绘本通过打破传统的形式和结构,将图像和文字的边界打破,使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创造出更加立体和多样化的故事世界。强调了故事的建构过程和多重层次,元虚构试图追求图画与文字之间边界的渗透,故意模糊两者之间的常规表现,从而摆脱传统图文的束缚,追求富有创造力的表现形式。
图文边界的渗透表现使得绘本不仅可以精确地表达故事的情感和意义,还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读者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完整地理解故事情节。这种图文互相渗透的表现不仅展现了趣味性的视觉方式,同时也带来了图文信息的融合。
3.图文视角的艺术化重构
图文视角重构是元虚构在绘本中的体现方式之一,如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Rosie's Walk)中(图1),文字和图像是沿用不同的视角去进行定位——用一连串第三人称简单叙事小句来链接其图文内容“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她走过院子,绕过池塘,越过干草堆,经过磨坊,穿过篱笆,钻过蜜蜂坊,按时回到家吃晚饭”,表明故事主角之一母鸡完整的散步事件,图画部分采用了另外一种远远大于母鸡有限的视角,突显对立角色狐狸的视角及叙事者的全知视角。正是图画与文字在叙事视角上的重构,创造出元虚构动态绘本的去中心性和不确定性。
(三)媒体维度层面
1.多媒体媒介的叙事性应用
元虚构在动态绘本中通常会采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叙事。这种多媒体的叙事性应用可以增强故事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验故事的情节。
多媒体媒介常被用于增强元虚构的叙事表现,提供额外的背景故事或角色发展信息,有助于缩短动态绘本中叙事之间的差距,创造一个更具凝聚力的完整故事。《史丹利的寓言》是一部多结局探索类游戏,故事没有主线剧情,运用了多媒体的声音媒介进行越界。多媒体媒介的叙事性应用在动态绘本内打破了传统动态绘本中多媒体媒介的局限性,使它们参与到叙事表现中。这种颠覆传统动态绘本多媒体媒介的应用,使得动态绘本叙事具有创新表现,让受众体验到一种耳目一新的阅读体验。
2.多模态互空间的混合应用
在元虚构绘本中,故事世界、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载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层级关系。层级关系通常会利用电子绘本所具有的交互性和多样性,提供不同层次或角度的故事解读,让受众能够参与其中。层级空间的混合应用使得受众可以在现实空间与绘本故事世界内的角色或物品进行交互行为,超越动态绘本中传统的层级框架关系,将现实与故事世界的层级空间边界模糊起来。
3.多媒体载体叙事边界的突破性应用
元虚构可以利用多媒体载体平台模糊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通过短信、闹钟、语音电话、相机等渠道,进行由虚拟到现实的空间突破越界。同时,利用电子绘本、游戏、电影等多媒体载体平台,实现由平面到立体边界的突破,使得受众无法分清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在动态绘本中,绘本的多媒体载体可以通过给受众发送短信、语音电话等方式,让受众感受到绘本中的任务和故事已经延伸到现实生活中来,从而让受众深度参与到故事中。多媒体载体叙事边界的突破使得动态绘本在纵向空间进行元虚构,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参与感,满足了受众在生活中的应用需求。
三、结语
在交互式绘本应用中,元虚构的引入为故事叙述和艺术表达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从叙事维度、艺术表达维度和媒体维度三个层面,发现元虚构的运用丰富了故事叙述的层次和内涵,提升了阅读体验的多样性和深度。通过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视角,也为未来交互式绘本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