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要对内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对外讲好中国故事,这有助于使学生在掌握英语所学,锻炼英语技能,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的同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文化自信,自觉承担民族复兴的责任。基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文章对初中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进行探索,旨在让“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关键词:初中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路径探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立德树人”作为英语课程的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水平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在倾听、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受到良好道德规范的滋养,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中国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诠释[1]。学生在倾听、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主动肩负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由此可见,在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初中英语教师应在育人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在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是古今中国以及中国人在中国境内外的故事,包括中国人的故事、优秀文化故事、中国道路的故事、中国发展的故事等,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新中国的时代风貌、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景[2]。

  (二)“讲好中国故事”

  本文的“讲好中国故事”是指以英语课堂为依托,依据学情和英语教学需要,选择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故事,借助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传递故事背后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让不同的群体了解中国形象的活动。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

  (一)明确“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标既可以为教师指明课堂教学方向,又可以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表现为语言知识习得、语言运用、中华文化认同、跨文化交际、思维能力等[3]。教师要以具体的目标指向为依据,联系具体的英语教学内容,设计出相应的“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目标,做好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例如,学生只有认同中华文化才能建立文化自信,才会主动向不同群体“讲好中国故事”,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以I think that mooncakes are delicious!这一单元Section A 3a-3b为例,Full Moon,Full Feelings是一篇典型的故事类文章,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先后描述了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中秋节的特色食物、中秋节的由来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揭示了中秋节的寓意——团圆。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从不同方面了解中秋节,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文化自信,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于此,教师可以围绕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微课、体验头脑风暴活动,了解中秋节的故事及其传统习俗;(2)深入思索中国人过中秋节的原因和意义,认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建立文化自信;(3)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讲述中秋节的故事,介绍中秋节的习俗,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精选“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内容

  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支撑。“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课堂教学离不开中国故事。教师要遵循适当的原则,从英语教材或现实生活中选取中国故事,夯实“讲好中国故事”课堂教学的基础。

  1.遵循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

  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发展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因此,教师要遵循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精选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掌握英语知识。

  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依据学生的英语认知和发展特点,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安排了不同难易程度的中国故事。这些中国故事包含英语基础知识,且具有趣味性。以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这一单元Section A 1a-2d为例,语篇介绍了愚公移山的故事。神话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语篇中包含的英语基础知识为how、what、where等疑问词引导的疑问句。教师可以围绕这三项故事要素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而学生则可以在具体语境中掌握基础知识。

  2.遵循生活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只有将自身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结合,学生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究教学内容[4]。尤其,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国故事的过程中,会借助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和具体场景,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因此,教师要遵循生活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精选合适的中国故事。

  例如,在学习How do you get to school?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多样的活动,逐步了解了不同的出行方式、出行时间和路程等英语表达方式,储备了基础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学生有乘坐高铁的经历。基于此,教师可依据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从网络上搜集中国高铁的发展故事,用清晰、流畅的英语表达讲述中国故事。通过了解中国高铁的发展历史,学生既可以丰富语言知识储备,还能感受到中国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体会到中国国力的日益增强,很容易从心底产生民族自豪感。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迁移生活认知,选取我国其他典型的交通方式,用英语讲述其发展历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英语课堂上的中国故事越来越丰富多彩,进而推动教学发展。

  (三)丰富“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自主、合作地进行体验、探究的教学方法[5]。情境教学法具有趣味性、情感性,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建构积极的思想情感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实施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例如,在学习When is your birthday?这一单元Section A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地体验听说活动,学习并掌握了1月到12月的月份名称以及1~31的基数词和序数词的变化规律,并能在此基础上询问他人的生日。10月1日是祖国母亲的生日,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了解了不同的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方式。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国庆节的阅兵典礼视频,将学生带入真实的情境中。在此情境下,大部分学生会调动已有生活经验,联想到为祖国母亲庆生的其他方式,获取丰富的表达素材。随后教师可以提出故事主题——青春告白祖国,鼓励学生讲述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故事。大部分学生开动思维,选取适当的素材,同时迁移英语认知,调动知识储备,选取适当的词汇和语法,认真组织语句并踊跃表达。有的学生讲述戍边战士坚守在国防一线,用坚守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故事;有的学生描述开国大典上的“17+9”,到如今“大飞机”遍布天安门上空这一发展过程……在倾听、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坚守和无私奉献,从而使其心灵受到滋养,有利于增强爱国之情。

  2.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在以学习为中心、学用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以驱动、促成、评价为主要教学流程的教学方法。在驱动环节,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驱动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尝试产出;在促成环节,教师要结合重难点内容,驱动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并练习产出;在评价环节,教师要搭建展示舞台,鼓励学生展示任务成果并就此进行多元评价。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做到学用一体化,切实掌握学习内容,发展语用能力。
 

 
  例如,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这一单元Section B 3a语篇介绍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该故事是中国传统故事的代表,歌颂了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孝道精神。通过阅读文本,大部分学生了解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感受到了木兰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教师可以在尊重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语篇内容,在电子白板上播放动漫片段,将学生带入故事场景中。在播放结束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任务:请大家在小组中讲述自己知道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会调动已有认知,组织语言,认真讲述故事,进一步丰富情境内容。大部分学生也会因此增强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上,学生需要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感受木兰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教师可由此提出任务——自读“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思考以下问题:“木兰可以不替父从军吗?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目的地走进语篇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信息上,同时迁移已有认知,感受木兰身上的美好品质。

  在规定的任务时间结束后,教师选取学生代表,鼓励其讲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描述木兰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在学生代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倾听,发现其语用问题并耐心点拨。同时,教师发现学生代表的良好表现,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赞赏。通过教师的评价,大部分学生理清了故事内容,积累了语言素材,感受到了木兰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基于此,教师继续鼓励学生迁移生活认知,讲述与木兰替父从军类似的其他故事,让学生继续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真正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优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英语课堂“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的有力推动,贯穿教学始终,可助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只运用终结性评价方法,机械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造成了诸多不良影响,如难以精准地了解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情况,难以及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学习指导等。针对此情况,教师要优化“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让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具体而言,“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英语词汇、语法的掌握情况;语篇结构的掌握情况;对中国故事背后的文化内容的理解情况;文化自信建立情况、尊重中外文化差异的情况、跨文化交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信息搜集、交流讨论等情况;英语学习兴趣、表达能力等。

  针对不同的评价内容,教师可以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针对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语言知识学习,教师可以选用复述、提问、随堂练习等方式;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可以选用课堂观察的方式;针对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可以选用角色扮演、演讲、报告等方式。

  例如,在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这一单元Section B 3a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故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你眼中,花木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作答的过程正是其展示自己对中国故事理解情况和自身语言能力发展情况的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发现其良好表现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上“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使学生在了解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掌握英语知识,锻炼语言技能,还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其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思想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基于此,教师要正确认知“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的价值,将中国故事作为重要的育人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设定教学目标,挖掘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推动“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有效开展,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良好发展,切实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葛小钰.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德育实效[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3(21):88-90.

  [2]张彩霞.巧用故事教学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J].求知导刊,2022(36):59-61.

  [3]肖莹.巧用英语故事提升教学质量:故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1):108-109.

  [4]王晓玲.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以Chinese culture为主题的初中英语口语活动的设计[J].英语教师,2021,21(12):145-147.

  [5]查李欢.初中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能力调查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2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