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学应加快改革,其中,培养学生阅读语篇结构意识与能力成为了重点。为此,教师要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创新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强化学生语篇结构意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本文就中学生英语阅读语篇结构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探讨,以期提升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以往,教师英语阅读教学以理论讲述为主,学生可以掌握一定英语知识。但是,教师却忽视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较低。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明白英语阅读语篇结构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强化学生语篇结构意识,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阅读理解,促进学生更好地去学习。
1.语篇结构运用概述
语篇通常由句子、段落等基本语言单位构成。具有表现力的语篇中的句子通常是完整有序的,其语段在表达上也是富有逻辑性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通常从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语篇应用。一是要从语法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语篇衔接,了解语篇中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衔接方式。段落内容常用“代替”的方法连接上下文,以使语篇结构完整而不至于重复,可以让读者将上下文联系起来,以更好地了解语篇整体内容。二是从语境应用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语篇。语境可以为学生判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学生通过语境可以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的意思。
2.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分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发现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学方式单一。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英语阅读,让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划重点、记笔记等。这种理论灌输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导致对于英语阅读积极性较低,这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第二,英语阅读教学功利性较强。在应试教育制度下,学生英语学习主要目的是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教学会有很强目的性,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阅读内容,并怎样去解决阅读相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内容理解比较浅显,导致缺乏深入了解。第三,英语阅读教学忽视学生主体性。在阅读中教师致力于讲语法、讲词汇应用,学生一味听讲,自主学习意识较差。这种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依赖性比较强,学生学习水平也就很难有所提升。
3.在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语篇结构意识及能力的策略
3.1采取有效的阅读理解方式
3.1.1分类语篇结构
分类语篇结构就是引导学生从内容结构上对语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语篇内容结构形式,了解结构特点。这个过程中,读者可以走进作者内心世界,并与作者进行交流。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分类语篇结构,并引导上从整体上完成文章阅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内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对文章结构会有更加全面了解,并且明确结构各个部分之间联系。分类语篇结构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优势明显,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保持清晰思路,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篇结构特点。
3.1.2自上而下阅读
运用自上而下阅读方法,学生需要在透彻分析语篇结构的基础上再对文章的其它细节进行分析,在阅读中思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自上而下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推理和概括,促使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生通过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后,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语篇,把握文章结构,可以使学生有效理解语篇结构规律,还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3.1.3自由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主要以精读和默读为主,例如,教师会选择经典文章让学生阅读,但却忽视了拓展阅读面,导致学生阅读内容有限。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发挥出图书角的作用,并按照相关原则来排列图书,可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知识,在丰富学生阅读内容同时开展多样化读书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营造出浓厚阅读氛围,从而将学生阅读热情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投入到英语阅读中,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
3.2拓展教学方法
3.2.1问题导入法
教师通过运用问题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内心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培养学生语篇结构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另外,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课堂参与度会变得更高,学习也会更加关注,从而强化语篇结构意识培养效果。教师运用问题导入法时应该从标题出发,对语篇进行全面分析,并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这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问题设计要体现出层次感,保证学生在解答问题中理顺语篇逻辑,从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会保持认真的态度,并且了解语篇的写作手法、叙事思路等。所以,问题导入法是从问题入手,并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增强语篇结构意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3.2.2分层实践法
通过运用分层实践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了解文本结构特点。初中阶段的英语阅读体裁通常是记叙文,要使学生深入阅读就需要以分层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学生阅读中要运用相关技巧,注重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根据语篇内的情感脉络实施分层实践活动。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发挥出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主动参与到分层实践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会更加丰富,并深入理解问题。
3.2.3故事教学法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结合语篇内容引入相关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同时,学生在教师带动下会进入到故事中,思维会变得更加发散,可以在故事中进行探索,并进一步加深了解。故事对学生有着巨大吸引力,因此,故事教学法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在学习中会保持较高热情。另外,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积累一定经验,为今后学习做好准备。
3.2.4思维导图法
近几年,思维导图成为了关注的热点,已经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对文章结构的有效梳理。当学生看到思维导图后,会准确掌握篇幅主体关系和隶属关系,并完整展现出来。同时,在思维导图指引下,学生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并在脑海中构建出文章逻辑。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时,先要带领学生明确文章主旨,并对每个段落内容有所了解,之后设计相关问题,再利用思维导图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考过程中实现对文章结构梳理,内心会产生强烈求知欲望,并保持专注的态度,从而形成语篇结构意识。
3.2.5讨论活动法
英语阅读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理论知识。但除了理论教学外,还要开展讨论活动,这是很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并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文章中每个自然段进行分析,并提取出其中主题,学生通过段落明确其中大意。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促进知识传递、共享,这样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理解阅读内容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学生与他人交流中进行表达,学习水平会进一步提升,从而强化学生语篇结构意识。
3.3强化全文阅读
3.3.1通读整体内容
以往,学生开展英语阅读时会逐字逐句地研究,保证准确理解内容含义。但是,这种阅读方法速度比较慢,而且随着学生一直阅读,他很有可能会忘了前面的内容。另外,学生阅读中会遇到难点,此时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这会影响学生阅读的连贯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教师要对学生正确指导,当阅读中遇到不懂词汇时要抓住关键语句,对内容有一个大概了解,让学生根据上下文和文章的语境等判断陌生英语词汇的含义,阅读完成之后再查阅难点。在这种阅读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率,还能够加深内容理解。
3.3.2把握重点词句
学生掌握通读全文技巧之后,还要加强对重点语句研究,因为通读全文只是单纯追求效率,忽视了对重点语句了解。一般情况下,学生阅读中遇到一些陌生英语词汇,如果陌生词汇量太大,势必会给学生带来阅读困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展开全面分析。所以,学生把握重点词句对于英语阅读非常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重点词汇,并对其形成正确认识。
3.3.3回顾全文知识
全文知识回顾不同于简单复习,复习是针对已学内容,为了强化认知水平而进行学习,这需要耗费一定时间,而且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疲惫,逐渐丧失英语学习兴趣。全文只是回顾主要目的是对文章进行二次通读,加深学生脑海中印象。同时,学生二次通读中会对段落知识点回忆,对文章有更加深入了解。回顾全文只是占用学生时间较少,却能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学生记忆。
3.4明确学习重点
3.4.1注重分析标题
文章标题一般是对内容的高度概括,所以通过分析文章标题,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阅读内容,从而开展有效阅读,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同时,教师分析标题后,应引导学生明确语篇的主旨内容,并让学生在现有认识基础上对内容预测,这可以提升学生了解语篇大意的速度。
3.4.2划分结构层次
通过给文章分层,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结构的内容和层次逻辑关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层训练,让学生了解文章每层之间是如何衔接的,每层之间在结构和内容上有着什么关系,通过分析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对于陌生词汇,应该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测。教师带领学生划分逻辑结构段落,对段落大意讲解,让学生明白划分的意义、逻辑结构等,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语篇结构意识,还能够促进思维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中学生英语阅读语篇结构意识与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探讨,对于学生而言,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语篇结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可以更加准确把握语篇内容,并提升学习水平。因此,教师要加深对英语阅读语篇结构意识与能力培养研究,提出有效教学策略,确保实际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