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文章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然后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最后阐述了元宇宙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包括元宇宙视域下角色代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思政元素融入元宇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教育体系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元宇宙;思政元素;大学生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截至2022年,普通本专科院校招生967.45万人,在校生3 285.29万人,毕业生1 076万人[1]。由此可见,大学生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故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至关重要。为此,各高校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就业技能[2]。创新创业教育是就业的前提,而就业依赖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的普及,产生了一种新形态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元宇宙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元宇宙的出现,为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技术支持,即将现实世界映射到数字虚拟空间中,为高校进行各种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3]。另外,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政建设,故要将思政建设与知识技能紧密融合,实现教育理论、技能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深度统一。笔者认为,作为数字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必经阶段,元宇宙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数字化带来新的技术基础与社会环境,而如何实现元宇宙与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是探寻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在阐述相关研究背景及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元宇宙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加以论述,以便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中思政元素全系统、全过程的数字化,从而给学生带来时间无限性和空间无障碍的创新创业教育体验感,并在学生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内涵的同时,培养其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引领学生自觉树立“以实践立德”与“树创新人才”的双重价值观,最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研究及实践发展并行推进的过程中,已然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模式与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教育政策完备性、课程体系科学性、师资优质性和资金充足性等。调查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与对策研究

  对于创新创业环境与对策来说,目前较为成熟的模型是5维-9面模型,即以五个维度(政府扶持、社会环境、自身技能、资金与非资金支持)作为指标,分别从成果转化、经济支持、政府项目、教育与培训等九个方面[4]对创新创业环境进行剖析。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学者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与对策的研究日趋成熟。王海旭等[5]从大学生创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深入探讨政府、企业、高校等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的大力支持。李潇伊[6]从产学研角度引入开放式教育思维,营造多元化的教育环境。李荣[7]研究了新时代环境下的创新教育模式优化问题,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细化分层发展。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与教育理念研究

  创新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动力源泉,故而以创新创业精神为驱动力,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大学生的认知与思想,能够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范颖等[8]专门对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做了深入调研,指出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措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肖鹏[9]提出将学科教学有效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与思政理念,引导学生塑造教育理论的多元统一。

  (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对国内的启示研究

  国外有些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早于国内,且在教育模式上有了较为成熟的体系,为此,许多学者在剖析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蒋菲等[10]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动国内四位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系统化。周丽霞等[11]在研究国外SWOT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对策建议。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对创新创业定位不准


  为了解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笔者对所在学校大一到大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对创新创业内容、目标、市场运营的了解,以及对未来的职业规划等,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大一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发展和职业规划表示迷茫。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很感兴趣,但对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无从得知。另外,绝大部分学生只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参与创新创业理论教育,未主动或是积极地接受系统的创业实践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大多采用线下或线下线上混合授课模式:线下授课因受场地和技术的限制,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收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缺乏相应的教学硬件;线上授课通常是以二维空间呈现方式为主,需要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律性与主动性。两者均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多场景切换等代入式体验,即缺乏数字化技术支撑,就会加剧“数字鸿沟”问题。
 

 
  (三)思政元素的实践化程度需提升

  立德树人一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目标,故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注重思政元素的融入,但是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未充分发挥育人效能,导致学生无法深刻理解和认识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另外,企业导师协同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在思政元素方面也未形成系统化教育,因此,思政元素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仍处于“孤岛化”状态,未能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从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来看,教师“重基础理论教育、轻实践能力训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也有部分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加入了一些与创新创业相关的项目或比赛等活动,但只有极少部分学生参与,活动普及化程度不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与实践交互、技术与实操交融的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在亲身体验整个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为了改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形式单一的现状,本文主要探讨如何通过元宇宙平台,结合区块链、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虚拟与现实结合起来,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具体研究了角色代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思政元素融入元宇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及思政教学体系三方面与元宇宙技术融合的架构,可为社会培养出适应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从而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这些措施,可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实践性和更能贴近生活的教育体验,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技能,从而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三、元宇宙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一)元宇宙视域下角色代入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使用元宇宙视域下的角色代入法,可利用“真实—虚拟—真实”的角色扮演,构筑新型的“真实教师—教师—虚拟教师”“真实教师—学生—虚拟教师”“真实同学—学生—虚拟同学”关系。其中,“真实教师—教师—虚拟教师”的师师关系中,可突破课堂的“一对多”教学模式,将虚拟思政教师与虚拟专业教师有机融合,元宇宙课堂多重教师身份切换,并与真实教师配合,从而共同完成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创业教育。元宇宙平台扩大了教师的交流和学习范围,提高了教师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水平,而且增强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化思维能力。“真实教师—学生—虚拟教师”的师生关系中,真实教师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授课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需要参与课程学习、完成作业和考试,虚拟教师能够辅助真实教师开展融入思政元素的创新创业教育,在提供必要的上课资源如在线课堂环境、给予语音提示和建议、提供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和资源等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思政意识,并对学生学习情况和思政情况进行跟踪与评估,及时向真实教师反馈学生的表现和学习进展情况。“真实同学—学生—虚拟同学”的新型生生关系中,学生可以通过与虚拟同学的交流和互动,加深对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学生也可以通过与虚拟同学的合作,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此外,在元宇宙中,由于学生的形象和行为可以被真实同学和虚拟同学观察和评价,这要求学生能够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和社会规范,做出正确的行为,塑造正面的形象,从而促使学生重视德育,提升自我修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眼光和多元化思维能力。

  如图1所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借助元宇宙世界,打造与真实环境一致的创新创业教学场景,通过交互设备如AR/VR等,实现新型的师师、师生和生生关系的构建,同时由于元宇宙的核心技术可创造安全的教学环境,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实战场景的设计,为不同专业学生定制适合他们的创新创业课程,达到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快、精、稳”的目的,实现超时空新型师生关系的双向互动,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图1可知,元宇宙平台可全方位地对真实世界进行技术赋能,将真实与虚拟紧密联系起来,基于此,学生可随时随地化身虚拟身份,根据自己的创新创业需求,与虚拟世界的教师、企业导师等对话,模拟真实世界的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对于教师来说,元宇宙平台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足迹,并同步到真实教育活动中,这有助于实现场地与资源的自由与个性化服务,进而有助于开展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思政元素融入元宇宙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

  在元宇宙中,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来体验和认识不同的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而这些社会现实和价值观念又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角色代入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思政元素,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这些内容。创新创业思政元素是当前高校教育中备受重视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素质。随着元宇宙的发展,创新创业体系变得趋向数字化与可视化,故教师可利用元宇宙技术对现实空间的映射、延伸与优化来重构未来的思政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打造立体化、无边界的终身学习空间,构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元宇宙。例如,通过构建以数字时代特征为基础的思政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元宇宙的创新创业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规律;通过构建元宇宙实践平台,提供基于场景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以帮助学生将思政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其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元宇宙创新创业大赛,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并推广一批具有社会价值和商业潜力的项目;通过建立思政导师制度,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安全、透明的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从而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贴心的导师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创新和创业的梦想;通过强化文化自信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和元宇宙文化,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培养良好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元宇宙通过对不同学生进行多元教育,可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还能挖掘创新创业教学中蕴含的人文素养元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其价值观,形成一个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于一体的三维教学和育人体系。同时,利用元宇宙在体验式和沉浸式互动方面的优势,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升级,创设感知共生的教学场域,可使身体感觉系统与教育产生共鸣。概言之,将大学生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与思政元素相结合,通过元宇宙技术,发挥专业特长,挖掘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蕴含的思想价值和政治涵养,能够从广度、深度和裕度三方面开发蕴含中国元素与中国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教育体系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

  元宇宙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式、学科专业布局和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方式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即教师要利用元宇宙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包括相关的学习资料、在线课程、学术期刊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现自主学习和交流,并为其提供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通过构建虚拟创新创业平台和社区,开展课程教学、讲座、研讨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孵化和发展。学科专业布局上,元宇宙为学科交叉与专业互补提供了无限扩展的空间,为不同专业学生搭建了多学科学习的桥梁;在课程教材新工程和知识应用新途径方面,通过线上线下课程体系的无缝对接,学生可在畅游云端大数据知识海洋的同时,感受高科技给学习带来的便利,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实践教学体系中,要将创新创业实践与创新创业导师制度、创新创业竞赛等结合,让企业导师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项目的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同时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培育更多的创新项目。同时,利用元宇宙技术对现实空间的映射、延伸与优化来重构未来的教育体系,能够打造立体化、无边界的终身学习空间,构建全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元宇宙。概言之,大学生创新创业思政教育体系与元宇宙的深度融合,可以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创新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四、结语

  近年来,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元宇宙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全面、更高效的学习体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将思政元素融入基于元宇宙技术的教育平台,是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元宇宙与思政元素融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以及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合作平台,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创业技能,更好地实现创业梦想。同时,通过元宇宙技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即这种融合可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深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将思政元素与元宇宙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为独特的创新创业学习体验,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换言之,将元宇宙与思政元素融合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专业、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广阔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将有助于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优秀人才,进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展规划司.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EB/OL].(2023-03-23)[2024-01-13].

  [2]刘勃然.混合教学模式下高校通识类课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4):74-77.

  [3]杨蕙玉,徐绍华.元宇宙赋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23,35(5):50-54,60.

  [4]肖喜明.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18,31(4):1-4.

  [5]王海旭,刘尊伟.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现状调查研究[J].城镇建设,2021(7):3-7.

  [6]李潇伊.基于众创生态视角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研究[J].中国商论,2021(8):190-192.

  [7]李荣.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22(28):127-129.

  [8]范颖,谭雪英.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0(5):123-124.

  [9]肖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中思政理念的践行: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用教程》[J].中国高校科技,2020(9):110.

  [10]蒋菲,郭淼磊.美英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与现实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2,13(1):146-154.

  [11]周丽霞,赵欢.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比较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4-6,1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