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讨非布司他与别嘌醇对慢性肾脏病(CKD)伴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3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收治的100例CKD伴HUA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肾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NF-α、IL-6、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升高,观察组BUN、Scr、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别嘌醇,采用非布司他治疗CKD伴HUA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可更好地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非布司他别嘌醇临床疗效炎症因子肾功能不良反应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多种异质性疾病通路引起的不可逆性肾脏功能及结构损伤,高尿酸血症(HUA)是其常见并发症,可促使尿酸沉积于肾脏,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1]。目前,临床针对CKD伴HUA患者多以降低血尿酸(SUA)、延缓肾脏损伤为基本原则,并以药物为主要治疗方式。别嘌醇片是其中典型药物,其具有显著抑尿酸作用,但其代谢途径单一,且引起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等不良反应风险较高。随着临床医学实践发现,非布司他可有效降低SUA水平,其作为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能够通过抑制黄嘌呤酶进而抑制尿酸的生成,且不良反应较少,效果显著[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9月—2023年2月贵州医科大学附属乌当医院收治的100例CKD伴HUA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研究,分析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CKD伴HUA患者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CKD伴HUA患者。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3]中CKD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血常规检查等确诊,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下降超过3个月,血肌酐(Scr)>130μmol/L;均合并HUA,男性SUA水平>420μmol/L,女性SUA水平>360μmol/L。排除标准:伴有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继发性高尿酸血症;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有心、肝等功能不全;泌尿系统畸形;伴有消化道梗阻性疾病;于研究前使用过嘌呤类药物。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58.56±9.71)岁;病程4~12个月,平均病程(8.06±1.96)个月;体重57~82 kg,平均体重(69.56±6.21)kg。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33~80岁,平均年龄(56.59±11.68)岁;病程5~11个月,平均病程(8.63±1.17)个月;体重56~80 kg,平均体重(68.13±5.91)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2023-025-KX06),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降糖、降血压、抗感染、改善贫血等常规对症治疗。

  对照组给予别嘌醇片(合肥久联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1248)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100 mg/次,1次/d,逐渐增加至100 mg/次,3次/d,后续可根据患者SUA指标下降情况酌情减少剂量,治疗时间为6个月。

  观察组给予非布司他片(山东朗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13864)治疗。口服,最初剂量为20 mg/次,1次/d,待治疗4周后可逐渐增加至40 mg/次,1次/d,后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酌情减少剂量,治疗时间为6个月。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后根据《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4]开展评价。显效为患者排尿异常等症状全部消失,SUA下降超过20%,Scr下降>50%;有效为患者症状部分改善,SUA下降10%~20%,Scr下降20%~50%;无效为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加重,SUA及Scr未达到显效及有效要求。总有效=显效+有效。(2)炎症因子: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收集两组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处理(转速3 000 r/min、时间5 min),提取上清液。采用OTA-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沈阳万泰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3)肾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采用尿素酶法检测血尿素氮(BUN)水平,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Scr,采用磷钨酸还原法检测SUA含量。使用BA2000型全自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深圳市锦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水平,采用肾脏ECT检测eGFR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2)。(4)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TNF-α、IL-6、MP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MPO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NF-α、IL-6、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BUN、Scr、SUA、eGFR、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UN、Scr、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eGFR升高,观察组BUN、Scr、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1/50);对照组皮疹2例,恶心呕吐4例,白细胞下降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8/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6,P=0.036)。

  3讨论

  HUA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正常人体SUA大部分以游离尿酸钠盐状态通过肾脏经尿液排出,小部分通过肠道排出或被细菌分解,CKD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减退,肾小球过滤及身体排泄功能均下降,从而导致SUA无法顺利排出,大量聚集于患者血液中,进而引起HUA的发生[5-6]。HUA伴CKD患者若治疗不及时,体内的尿酸盐结晶会引起梗阻,刺激炎症反应,继而加重机体肾功能损伤,加速CKD病程进展[7]。因此对患者给予及时治疗,控制SUA水平、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对于延缓CKD疾病进展、提高患者预后极为重要。

  目前,临床针对CKD伴HUA患者多采用降SUA药物治疗。别嘌醇是治疗该病的代表性药物,其主要通过竞争性地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钼蝶呤活性中心,阻止其转化为SUA,从而起到减少SUA生成的作用[8]。但黄嘌呤氧化酶的钼蝶呤活性中心会自发性氧化,削弱药效,若增加药物剂量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对肾脏造成较大的损伤,且别嘌醇代谢产物经肾排出,容易引起肾毒性[9-10]。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TNF-α、IL-6、MPO水平均降低,观察组TNF-α、IL-6、MP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BUN、Scr、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eGFR升高,观察组BUN、Scr、SUA及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提示采用非布司他治疗CKD伴HUA患者,相较于别嘌醇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更强,且可有效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小。分析其主要原因为:非布司他是治疗CKD伴HUA的新型药物,作为一种有效的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可通过作用于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位点,并使处于还原或氧化状态的钼辅因子持续处于孤立状态,进而阻碍氧化酶作用于其底物,使产生SUA的途径受阻,进而减少SUA的含量,且会形成稳定的药物-酶复合物,因此相较于别嘌醇可更为有效地抑制SUA的形成,更快达到目标SUA值,降低Scr水平,延缓CKD进展[11-12]。同时,非布司他可通过抑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过度增生,遏制血管壁的硬化进程,不仅可降低肾小球血管压力,提高eGFR,减少对肾脏产生的损害,还可通过有效控制SUA水平,减少尿酸盐沉积,增加肾脏血流,阻碍血小板聚集,进而帮助患者改善机体微循环,保护肾脏[13-14]。此外,非布司他对嘌呤及嘧啶代谢其他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且不经过肾排出,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故对机体肾功能影响较小,可进一步减轻肾脏负担,不良反应较少[15]。

  综上所述,针对CKD伴HUA患者采用非布司他治疗,相较于别嘌醇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肾功能,不良反应较少。

  参考文献

  [1]宝群,陈琦,王静静,等.非布司他对比别嘌呤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对肾功能及尿酸水平的影响探讨[J].系统医学,2021,6(10):68-70.

  [2]高婷.低剂量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伴痛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1,14(6):115-117.

  [3]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24.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尿酸性肾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定(试行方案)[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8,42(1):23-25.

  [5]朱贺.不同剂量非布司他联合依托考昔、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合并痛风患者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34):52-55.

  [6]LEE J W,LEE K H.Comparison of renoprotective effects of febuxostat and allo-purinolin hyperuricemic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J].International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19,51(3):467-473.

  [7]陈宇,周振昭,许运承,等.非布司他治疗老年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疗效及对尿酸的影响[J].安徽医药,2021,25(6):1256-1259.

  [8]李蓉蓉,龙红.不同剂量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伴痛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7):88-89.

  [9]刘岩,李斯琪,刘兵,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高龄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0,23(5):607-612.

  [10]SMAJIC N Z,SKRBO S,MURATOVIC S,et al.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allopu-rinol and Febuxostat on the values of triglycerides in hyperuricemic patients[J].Medical Archives,2020,74(3):172-176.

  [11]吴玮芳,陈宝军,金莉娜.非布司他对高尿酸血症痛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122-125.

  [12]涂修龙,王伟,赵婕,等.非布司他与别嘌呤醇治疗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20,21(7):623-624.

  [13]张谊雯,张立元,过轶斌.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治疗KDIGO分级4-5期慢性肾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62-66.

  [14]井小娜,任东升,关谦.非布司他对糖尿病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0,18(6):1-4.

  [15]苏晓娟,李芳,宋颖,等.非布司他与别嘌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2):113-11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