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惠安县疗养院收治的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康复期接受的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常规康复组(46例),将接受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的患者纳入内观认知组(54例),两组干预周期均为6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症状表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症状控制情况[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社会适应能力[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及患者配合度。结果: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SAFE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PS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观认知组总配合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可有效控制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提高社会功能和配合度。

  【关键词】分散内观认知法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临床症状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属于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1]。存在幻觉、伤害他人等阳性症状和意识减弱、反应迟钝等阴性症状,加上认知功能障碍是构成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核心症状[2]。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以相对稳定的幻想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精神分裂,患者多表现为幻听、妄想、意识紊乱等[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病程较长,会对患者的认知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其出现意志衰退、缺乏动力、社会功能衰退等现象。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受症状影响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难以与他人正常相处,容易受到孤立和排挤,从而减弱社会功能,出现负性心理加重病情[4-5]。患者的社会功能是评价其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使患者能独立维持社会角色、融入社会环境中、恢复社会职业功能是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热点[6]。因此,需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帮助其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原有的社会功能。内观认知法是结合日本内观疗法和美国认知行为疗法诞生的一种干预模式,可使患者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多方面感受人际关系,在日常人际交往中重拾幸福、感动、满足等情感体验,改变固有的偏执观念,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7]。基于此,本研究将探究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临床症状、社会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1年10月—2023年1月惠安县疗养院收治的100例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研究。(1)纳入标准:①参考相关标准确诊为精神分裂症[8];②年龄≥18岁;③病程≥2年;④处于病情康复期,自杀风险和伤人风险较低;⑤意识清晰,能独立完成量表填写。(2)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精神分裂症;②伴有严重的药物依赖或酒精依赖;③合并精神类疾病家族史;④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⑤合并恶性肿瘤。根据康复期接受的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康复护理的患者纳入常规康复组(46例),将接受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的患者纳入内观认知组(54例)。内观认知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2.34±7.66)岁;体重指数(BMI)17.3~27.9 kg/m2,平均BMI(23.26±2.21)kg/m2;病程2~5年,平均病程(3.73±0.53)年。常规康复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43~77岁,平均年龄(61.45±7.18)岁;BMI 17.6~27.8 kg/m2,平均BMI(23.48±2.39)kg/m2;病程2~6年,平均病程(3.81±0.62)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惠安县疗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常规康复组


  (1)药物干预。遵医嘱给予患者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指导按时用药,向患者讲解用药的必要性,避免随意停药。(2)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一对一交流,帮助患者宣泄消极情绪。(3)转移注意力。根据患者爱好给予运动、画画、听音乐等外在干预,帮助其转移注意力,避免思维偏激。干预周期为6周。

  1.2.2内观认知组

  (1)组建团队。选取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士组成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系统培训,并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充分研究。(2)制定方案。护理小组成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理念制定护理方案,方案实施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3)方案实施。

  ①建立人际关系: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充分了解其心理状态和精神压力来源,倾听患者宣泄消极情绪,并探讨共同爱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②知识宣教:通过观看视频结合面对面讲解的方式向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减轻病耻感。③内观认知干预: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回忆从前的各种经历和人际关系,结合以前的照片、日记等帮助患者重温当时的情景,回忆以5年为1个阶段,回忆的对象从直系亲属到身边的朋友同事等。指导患者从回忆中选取1名“最讨厌”的人,按照内观三主题(对方对我做过什么、我对对方做过什么、我给对方带去的麻烦)进行回忆。回忆期间指导患者进入当时的情景,并换位思考、感悟,使患者再次体会到当时的情感,并认识到现在的偏执思维不代表客观现实,增强患者对周围人和事的接受程度,组建正确的自我认知。④患者间交流:安排治疗成功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增强其战胜病情的自信心,患者之间相互分享内观回忆时的体验,进一步巩固人际关系。⑤兴趣培养: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丰富日常活动,并安排具有相同爱好的患者一起活动,通过一起听音乐、画画、锻炼身体等方式加强患者与他人的日常交流,使患者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⑥药物干预: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向患者耐心讲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告知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有效性,指导患者按时用药,提高治疗依从性。⑦康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呼吸训练,训练过程中统一呼吸节奏,缓慢吸气呼气,持续15 min,1次/d,帮助患者平复心情,缓解焦虑。⑧营养干预:嘱患者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多饮水,同时可根据患者口味调整饮食结构。干预周期为6周。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症状表现: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PANSS总分30~21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临床症状越严重[9]。(2)症状控制情况: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症状控制效果,BPRS总分18~126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症状控制效果越差[10]。(3)社会适应能力:采用社会适应能力量表(SAFE)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社会适应能力,SAFE总分0~76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弱[11]。(4)社会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价两组干预前后社会功能,PSP总分1~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社会功能越强[12]。(5)配合度:将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患者记为高度配合;将能在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鼓励和督促下才能配合干预的患者记为一般配合;将干预期间对护理人员采取的各项举措产生拒绝甚至抵抗的患者记为不配合。总配合度为高度配合率与一般配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ANSS评分、BPRS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低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干预前后SAFE评分、PSP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FE评分、PS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FE评分低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低于常规康复组,两组PSP评分高于干预前,且内观认知组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配合度比较

  内观认知组总配合度高于常规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多数情况下可经药物治疗取得的较好的效果[13]。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是以相对稳定的幻想为主要症状表现的精神分裂,症状表现较明显,多数患者在康复期会受症状影响无法正常进行人际交往,导致其出现消极的负性心理。消极的心理会使患者在人际交往中多采取逃避、退缩的态度,导致其对社会角色的适应性降低,无法正常回归社会生活。有研究表明,偏执型精神病患者出现生理疾病的风险较高,如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能出现心理与生理上的双重损伤[14]。因此,需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改善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表现,帮助其重新融入社会。内观认知法能使患者通过回忆重拾在人际交往中获得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有助于帮助患者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待社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角色,融入社会生活[15]。

  本研究中,内观认知组PANSS评分、BPR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说明分散内观认知法可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临床症状。在护理期间,患者按照内观三主题对过去的生活进行回忆,在回忆中通过思考和感悟重新体会到人际交往的情感,有助于帮助患者认清偏执的思维和客观现实的差异,增强其对周围人和事的接受度,减少不切实际的幻想。呼吸锻炼能使患者放松心情,降低偏执思维的影响,同时结合患者喜爱的食物,可增强满足感和幸福感,有助于改善症状表现。对病情知识的健康宣教能让患者正确认识到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可有效降低病耻感,使其能以平常心参与到人际交往中。社会功能是评价患者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中,内观认知组SAFE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PSP评分高于常规康复组。说明分散内观认知法能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增强社会适应性。护理人员安排患者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不仅能增强自信心,还能加强人际交往,使患者在与他人相处时不再逃避和退缩。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给予适当的休闲活动,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减少偏执性心理,而且患者能通过相同的兴趣爱好增强人际交往,对社会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受主观思维的影响,导致部分患者对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存在一定的抵抗性。而本研究中,内观认知组对护理工作的配合度高于常规康复组。说明分散内观认知法能降低患者的抵抗情绪,增强配合度。护理人员通过面对面交流与患者成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患者的信任。同时向患者讲述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和必要性,使其能自觉用药,配合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分散内观认知法干预可有效控制康复期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提高社会功能和配合度。

  参考文献

  [1]孙亮,刘志伟,张雨龙,等.伴抑郁的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3,26(6):687-691,698.

  [2]BOROVCANIN M M,RADOSAVLJEVIC G D,PANTIC J,et al.Contrasting roles of the galectin-3 in the schizophrenia onset,clinical presentation,and somatic comorbidity[J].Curr Top Med Chem,2021,21(16):1471-1487.

  [3]顾筱梅,马瑞,胡小飞.认知功能缺陷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水平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3):69-72.

  [4]罗红霞,李丹丹,乔云云,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3):413-415.

  [5]张静静,邢佳鑫,吴雪,等.多巴胺受体D5基因5’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关联及对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20,49(2):102-106.

  [6]杨蔚蔚,房茂胜,李彪,等.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调查及与服药信念、社会功能、精神状态的相关性[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2):168-172.

  [7]于辉,尹誉霏,潘桂平,等.融合音乐回忆的内观认知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应对方式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22,28(3):350-355.

  [8]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3):184-188.

  [9]司天梅,杨建中,舒良,等.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文版)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45-47.

  [10]宋建成,费立鹏,张培琰,等.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中各分量表的评价[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1,11(2):86-88.

  [11]HARVEY P D,DAVIDSON M,MUESER K T,et al.Social-adaptive functioning evaluation(SAFE):a rating scale for geriatric psychiatric patients[J].Schizophr Bull,1997,23(1):131-145.

  [12]司天梅,舒良,田成华,等.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中文版在抑郁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7):481-485.

  [13]CHAND G B,SINGHAL P,DWYER D B,et al.Schizophrenia imaging signature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cognition,psychopathology,and genetics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J].Am J Psychiatry,2022,179(9):650-660.

  [14]刘维燕,周树军,冯俏玲,等.奥瑞姆自理理论联合健康教育对首发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7):66-69.

  [15]郑娟,赵黎萍,张展星.内观认知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17):2199-220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