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通督解郁针法联合补肾止颤方、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260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补肾止颤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督解郁针法治疗,比较两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指标(5-羟色胺、多巴胺、P物质)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多巴胺、P物质等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解郁针法联合补肾止颤方、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和PDSS评分,降低PSQI评分和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效果优于补肾止颤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通督解郁针法;补肾止颤方;多巴丝肼片
帕金森病患者随疾病进展,可完全丧失自理能力[1]。睡眠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2]。多巴丝肼片为治疗帕金森病的常用药物。补肾止颤方可补益肝肾、熄风解颤[3]。通督解郁针法可用于治疗神志类疾病。本文观察通督解郁针法联合补肾止颤方、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本院收治的260例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帕金森病诊断标准[4];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5];无药物、酒精长期依赖史;Hoehn-Yahr分级≤3级。排除标准: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合并疼痛性疾病;肝、肾等器官功能损害;认知、语言功能不全,无沟通能力。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30例。研究组:男65例,女65例;年龄45~75岁,平均(63.44±3.28)岁;体质量指数18.33~25.24 kg/m2,平均(21.15±1.09)kg/m2。对照组:男66例,女64例;年龄45~74岁,平均(63.38±3.25)岁;体质量指数18.51~25.29 kg/m2,平均(21.34±1.13)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补肾止颤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1)多巴丝肼片[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1392,0.25 g(左旋多巴0.2 g,苄丝肼50 mg)/粒]口服,1次半粒,第1~7天,2次/d,第8~14天,3次/d,第3周后,4次/d,维持剂量服用30 d。(2)补肾止颤方组方:枸杞子、白芍、肉苁蓉、钩藤各30 g,生地黄25 g,生龟板20 g,天麻、党参、生鳖甲、火麻仁、麦冬各15 g,阿胶、鹿角胶、山茱萸、黄精各10 g,炙甘草5 g,水煎滤渣取汁3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30 d为1个疗程,共用1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通督解郁针法治疗。取百会、脑户、风府、至阳、大椎、四神聪、神庭、陶道、强间等穴位,选择0.35 mm×25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局部常规消毒,术者刺手持针,对四神聪、百会、神庭等穴位由前向后刺入皮下,行捻转补法针刺;对于大椎、至阳、陶道等穴向上斜刺入皮下,行平补平泻法针刺;对于脑户、风府、强间等穴直刺,提插泻法刺入皮下。得气后留针30 min后出针,1次/2 d,持续治疗30 d。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睡眠障碍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如下,基本痊愈:睡眠时长、质量恢复正常,因睡眠障碍导致的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睡眠障碍症状显著改善,因睡眠障碍导致的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睡眠障碍症状有所改善,因睡眠障碍导致的疲倦、难以集中注意力等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PSQI最高分21分,分值与睡眠质量成反比。PDSS总得分0~150分,分值与睡眠质量成正比。(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P物质水平。(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睡眠障碍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为97.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PSQI、PD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PSQI、PD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DS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SQ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清5-羟色胺、多巴胺、P物质等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多巴胺、P物质水平等神经递质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帕金森病发病率较高,可合并睡眠障碍,临床常用多巴丝肼片治疗。中医学将帕金森病归属于“颤证”的范畴,其病位在于筋脉,病因为情志失调、先天秉赋不足等,应以调和阴阳、安神静心、平肝熄风为主要治疗原则[6]。睡眠障碍属中医“不寐”范畴,由精血亏虚,卫外不固,阴阳不交,肝失所养,心神不宁故不寐[7]。补肾止颤方中的枸杞子可滋肾补肝、补血安神;白芍可缓中止痛、敛阴收汗;肉苁蓉可补肾助阳、强阴益精;钩藤可清热平肝、镇静安神;生地黄可清热生津、滋阴补肾;生龟板可滋阴潜阳、养血补心;党参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火麻仁可润肠通便、补血养血;麦冬可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生鳖甲可滋阴潜阳、软坚散结;天麻可息风止痉、平抑肝阳;鹿角胶可补肾益精、补血养肝;黄精可滋阴润肺、补益脾气;阿胶可补血止血、养肾固精;山茱萸可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炙甘草可益气通阳、复脉定惊;诸药合用共奏镇肝熄风、安心宁神、补肝益肾之效。
血清多巴胺、5-羟色胺能刺激感觉神经末梢,P物质是常见的伤害性神经肽[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和PD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和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通督解郁针法能调和阴阳、安神静心、醒脑开窍、平肝熄风,从而提高疗效。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通督解郁针法治疗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通督解郁针法联合补肾止颤方、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伴睡眠障碍患者可提高睡眠障碍治疗总有效率和PDSS评分,降低PSQI评分和血清神经递质指标水平,效果优于补肾止颤方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
参考文献
[1]周传彬,尹雷,徐忠.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22,22(3):142-146.
[2]王治东,孙文华,马建军,等.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与精神症状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1,47(2):78-82.
[3]胡玉英,徐水婷,宋曦,等.补肾止颤方对帕金森病大鼠Caspase-4/11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23,50(7):234-237.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4,22(4):428-433.
[5]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6]黎颖佳,严明月,范靖琪,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便秘的用药规律[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2,33(9):1277-1282.
[7]赵旭,符文彬.整合针灸方案治疗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0(12):3067-3072.
[8]宋曦,胡玉英,张志伟.补肾止颤方联合针刺治疗帕金森睡眠障碍的疗效及对血谷氨酸,胱抑素C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2):71-7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