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评价精细护理模式对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血糖水平影响。方法从2021年9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86例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模式,评价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遵医行为、生活质量、负面情绪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和情绪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血糖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各项血糖值和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遵医行为和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实施精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规范患者的治疗和生活习惯,更能显著提升医疗服务品质。这一模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纳与推广。
关键词:精细护理模式;老年干部;糖尿病;临床效果;血糖水平
0引言
糖尿病是老年人较为多发的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程长,患者需终身配合用药治疗,否则会导致血糖异常波动,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会引发微血管病变,威胁生命安全[1]。糖尿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身体消瘦等,其诱发因素有很多,临床治疗多通过控制血糖和调节身体代谢为主,但是单纯用药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差,患者受年龄、认知等因素限制,对糖尿病缺乏全面认识,故而导致病情无法良好控制,持续进展引发糖尿病并发症[2-3]。为了更好地调节患者的血糖水平,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尽早回归正常生活,还需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进行综合调理,从细枝末节给予患者照顾,促使其病情有所好转[4-5]。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6例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展开分析,探讨精细护理模式的干预效果和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2021年9月—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86例为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男37例,女6例;年龄区间80~94岁,平均(87.33±2.37)岁;病程为1~10年,平均(5.31±1.05)年,BMI指数18~27kg/m2,平均(22.36±1.35)kg/m2。观察组:男38例,女5例;年龄区间80~95岁,平均(87.42±2.68)岁;病程为1~11年,平均(5.43±1.07)年;BMI指数18~28kg/m2,平均(23.11±1.42)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为退休干部;②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③年龄≥80岁;④患者知情并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糖尿病并发症、甲状腺疾病、心脏病等;②恶性肿瘤;③凝血功能障碍;④智力、精神障碍;⑤药物过敏体质;⑥听觉、语言、视觉等功能障碍。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协助患者入院完成相关检查,发放糖尿病宣传册,简单介绍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治疗内容,每天按时检测血糖,调整用药方案,监督患者及时用药,规范其日常生活饮食。
观察组采用精细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病房护理,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室内通风流畅,空气新鲜,定期清洁病房卫生并消毒,根据患者的需求改善病房环境,整齐摆放患者的私人物品,检查和消除病房的安全隐患,病区粘贴危险警示牌,保持地面干燥,避免滑倒,提供独立卫生间,按时清洁卫生垃圾,保证室内新鲜空气,勤换洗床单被褥,让患者拥有良好环境充分休息。②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注意察言观色,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正确评估心态,耐心向患者通俗易懂的讲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并发症、治疗和护理措施,增加其认知,纠正错误意识,积极开导患者正视自身病情,提供针对性心理疏导法来排解其不良情绪,鼓励和陪伴患者,缓解其孤独、寂寞感,室内播放音乐、综艺等调节治疗氛围,告知家属多陪伴、聊天,转移其悲观、消极情绪,引导其树立开朗心态愉悦面对治疗和生活。③并发症预防宣传,提前向患者普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类型和防护措施,并在护理期间对患者加强口腔清洁护理,叮嘱患者每天早晚坚持刷牙,按时漱口,预防口腔感染;针对皮下注射胰岛素者应加强皮肤清洁护理,注意保护穿刺点,每次注射避开上次注射位置,遵守无菌原则预防感染;住院期间叮嘱患者每晚坚持用温热水泡脚,定期修剪脚指甲,选择宽松、舒适的鞋袜,每天检查足部皮肤防止糖尿病足;定期配合眼底检查,检查患者的视力和视野情况,叮嘱其多休息,少吃甜食,减少用眼时间,预防视网膜病变等。
1.3观察指标
(1)血糖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餐后2h血糖水平的变化。
(2)遵医行为:用科室自拟的遵医行为调查表统计患者合理用药、健康饮食、血糖监测和健康运动的配合情况,每项各25分,分值越高越配合。
(3)生活质量:借助SF-36量表评价患者护理期间的生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以百分制测评,得分越高生活越好。
(4)心理状态:借助Beck焦虑量表(BAI)和Beck抑郁问卷(BDI)测评,最高63分,15分以上表示有情绪,得分越高情绪越差。
(5)满意度:统计计算患者对护理的满意评价,>90分非常满意,70~90分一般,<7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软件SPSS 23.0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SF-36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I和BDI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糖尿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此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问题,由于此病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需长期遵医嘱配合用药,加上临床并发症较多,患者病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大,退休干部更注重生活享受,故在治疗期间还需配合有效的护理指导[6-7]。精细护理属于现代化新型护理模式,注重护理细节,要求护理服务具有主动、精准、细致等特点,能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正确开导患者,促使其病情得到好转的同时还能提高患者的身心舒适感和生活水平,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生活[8-9]。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结果比对照组高,其负面情绪和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原因老年干部多为领导级别患者,此护理模式注重服务质量和效率,能提高护理学标准,以患者为中心提供精准服务,促使其享受最佳服务照顾[10-11]。
综合上述,精细护理干预对良好控制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改善其生活状态、规范治疗行为具有显著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蒋琳,刘冬梅,闻星星,等.团队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47-50.
[2]徐溪,白静,梁樱,等.在延续性护理下实施综合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10):181-183.
[3]张莉莉,白艳红.KAP护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治疗依从性以及自护水平的干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2,20(3):102-104.
[4]王莉,范晗妮.个性化综合饮食护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5):162-164.
[5]郑静,管玉香,许娟,等.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2,43(2):79-83,129.
[6]孙红燕,裴铭,刘芹,等.社区独居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及相关因素[J].慢性病学杂志,2022,23(8):1151-1153,1157.
[7]柳玉洁.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2003-2004,2006.
[8]许银苹,姚红英,彭爱君,等.集束化护理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2,29(7):48-51.
[9]陈明霞.精细护理在老年干部糖尿病患者病房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16):143-145.
[10]李文娟.优质护理服务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2,25(10):118-121,129.
[11]张娜,姜媛媛.个性化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11):162-16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