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该院收治的76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予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总用氧时间)水平,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呼吸频率、氧合指数、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F-β1和HMGB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4/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应用于NRDS患儿可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TGF-β1水平和HMGB1水平,效果优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呼吸频率;并发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因肺泡表面缺乏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进行性萎缩,出生后不久就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患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早产、择期剖宫产等均可导致该病发生[1-2],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呼气三凹征,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呼吸衰竭,威胁患儿生命安全[3]。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均为临床治疗NRDS患儿的主要方法,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可改善患儿通气换气功能,缓解缺氧症状[4]。本文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NRDS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76例NRDS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儿科学》中NRDS诊断标准[5];经X线、超声、血气分析、肺成熟度等检查确诊;临床资料完整;存在呼吸加快、皮肤青紫、鼻翼扇动、呼气时呻吟、呼吸困难等症状。排除标准:未完成治疗自动出院;先天性呼吸道、消化道畸形;染色体异常;存在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气管瘘;合并遗传代谢性疾病;伴胎粪吸入、严重感染;胎龄不足28周;肺出血。患儿家长知情本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105002)。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男25例,女13例;孕周36~41周,平均(38.56±0.74)周;日龄3~9 h,平均(7.24±1.21)h;新生儿体质量1.5~3.0 kg,平均(2.25±0.34)kg。对照组:男24例,女14例;孕周36~41周,平均(38.65±0.71)周;日龄4~10 h,平均(7.11±1.23)h;新生儿体质量1.5~3.0 kg,平均(2.29±0.32)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营养支持、补充体液、改善*循环、维持正常体温、预防感染,并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2128,70 mg)气管内给药,100 mg/kg。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患儿取仰卧位,采用呼吸机(北京思瑞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械注准20243081557),使用配套的通气管道和合适的口鼻面罩,参数:吸入氧浓度21%~40%,呼气末正压4~8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峰压17 cmH2O,氧流量6~8 L/min。撤机标准:吸入氧浓度<30%,吸气峰压≤14 cmH2O,呼气末正压3 cmH2O,12 h内无呼吸窘迫及呼吸暂停,确保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35~45 mmHg(1 mmHg=0.133 kPa),动脉血氧分压(PaO2)70 mmHg左右,经皮血氧饱和度90%~95%。撤机失败标准:使用呼吸机2 h,经皮血氧饱和度<85%,吸入氧浓度>30%;治疗24 h内,患儿发生>6次呼吸暂停,或使用复苏囊通气>2次。

  观察组予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采用呼吸机(伟康股份有限公司,国械注进20172082379,型号:DreamStation BiPAP Pro),使用配套的通气管道,连接鼻塞,参数:呼吸频率15~40次/min,呼气末正压5~6 cmH2O,吸入氧浓度21%~40%,吸气峰压15~20 cmH2O,氧流量8~10 L/min。撤机标准:吸入氧浓度<30%,吸气峰压≤14 cmH2O,呼气末正压<4 cmH2O,呼吸频率<15次/min,病情稳定并维持12 h以上。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水平,包括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总用氧时间。(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治疗前、治疗24 h后,采用血气分析仪(美国诺瓦生物医学公司,国械注进20222220224,型号:Prime Plus)检测PaCO2和PaO2水平。(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治疗前、治疗24 h后,在患儿胸部或腹部贴呼吸监测电极检测呼吸频率;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氧合指数。(4)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治疗前、治疗24 h后,采集患儿空腹肘静脉血2 mL,离心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无创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Pa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PaC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呼吸频率、氧合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呼吸频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氧合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治疗前后TGF-β1和HMGB1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TGF-β1和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TGF-β1和HMGB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4/38),低于对照组的28.95%(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NRDS主要是由于肺泡发育不成熟导致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无法合成和分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无法有效扩张或回缩,从而出现呼吸急促、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可引起感染、肺水肿等并发症[6-7]。临床治疗原则为尽快恢复患儿正常呼吸,保证通气换气功能正常,改善缺氧情况[8-9]。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可提供持续气道正压,增加肺泡弥散面积,防止肺泡萎缩,加快患儿肺康复;但其不能支持自主呼吸,不利于患儿肺功能的恢复[10-11]。

  TGF-β1为多功能调节因子,参与肺部炎性损伤过程,其水平越高,炎症反应越严重。HMGB1参与调节炎症性疾病,其水平与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呈正比[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TGF-β1、HMGB1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可增加每分钟通气量,提高气体有效利用率,增强呼吸支持作用,改善氧合功能,从而纠正缺氧;且可提高咽喉部压力和上呼吸道压力,间歇激发呼吸运动,满足患儿通气需求,避免病情加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康复;同时间歇给予气道压力,可刺激患儿正常呼吸,充盈肺泡,增加肺泡弥散面积,避免呼吸肌疲劳和气道塌陷,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部损伤,降低肺出血发生风险[13-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PaO2水平、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和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能提供间歇性正压,患儿呼吸通气与正压通气同步,激发正常呼吸运动,提高气体交换效率的同时,促进患儿肺功能恢复[15]。

  综上所述,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应用于NRDS患儿可提高氧合指数,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水平,降低呼吸频率、并发症发生率、TGF-β1水平和HMGB1水平,效果优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

  参考文献

  [1]张莉,周涛,邹志慧,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及胎儿血管炎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7):482-485.

  [2]李烨,高智波,刘毓屾,等.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极低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J].河北医学,2022,28(12):2013-2017.

  [3]程可萍,方程钰,胡晓慧,等.经鼻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对患儿PcO2和PcCO2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6):3007-3010.

  [4]郭伟杰.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4):524-525.

  [5]沈晓明.临床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7-171.

  [6]那利,朱江伟,刘聪瑞,等.对比分析间歇正压通气与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分别联合*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3,23(10):1924-1928.

  [7]崔相琴,张鹏翔.高流量辅助通气与无创正压通气分别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22,42(10):33-36.

  [8]王柱,向建文,高薇薇,等.两种无创呼吸支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8,20(8):603-607.

  [9]沈瑾,许周红.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2,37(17):3183-3186.

  [10]彭松伟,罗冠达,林成娣.固尔苏、氨溴索分别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海南医学,2021,32(23):3062-30**.

  [11]乐燕,郭媛媛,余静.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分别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22,49(22):55-59.

  [12]姚远,谢集建,刘彩霞.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清HMGB1、TGF-β1、BMP-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1,41(3):577-581.

  [13]朱柳杰,任广立,谢聪,等.两种不同无创通气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分析[J].天津医药,2019,47(10):1067-1072.

  [14]江素丽,江余明,周庆女.经鼻间歇与鼻塞式持续正压通气治疗85例极低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9,48(10):1777-1780.

  [15]赵季欣,周燕,徐琼莲.经鼻间歇正压通气防治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24(1):70-7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