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课标引领语文课程创新建设,愈加强调发挥课程启智增慧的教育价值,在综合性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文化意识和审美创造能力全面发展。初中语文课堂中阅读与写作是学生信息获取和审美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读与写的融合能够创造知识输入与转化生成的良性循环环境。为了有效落实读写结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应结合读写融合的价值和实施问题,从创设对比活动、深入感知情感、设置读后仿写任务、主题引领实践四个方面着手创新教学,创建良好读写育人环境。
关键词: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新课标;教学策略
在新课标引领初中语文改革新进程下,初中语文教学注重围绕主题创设任务群,既在主题引领下整合教育资源、学习活动,搭建整体性、融合性学习环境,又实现以任务为载体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阅读与写作教学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读与写单独教学的方式难以构建学生吸收和输出的环境,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依据新课标创设读写结合的整体性环境,以阅读引领学生感知多种情感、积累丰富素材,以写作锻炼学生知识运用和创造的能力,实现读写结合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在此,本文简要阐述新课标指导下初中阶段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开展的措施。
一、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施的重要性
(一)搭建融合环境,唤醒学习兴趣
新课标重申了学生学习主体性,需要教师紧贴学生认识和兴趣发展创设优质育人环境。读写结合教学的落实便于教师串联各个环节,搭建更具趣味性、综合性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新课标下,语文教育强调素养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要求教学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读写结合教学可以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思想的深度,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次,读写结合教学能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和自主写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让学生感受到成为作者的乐趣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因此,初中语文课堂应注重读写结合教学的落实,提升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内在驱动力。
(二)提升学习深度,锻炼综合能力
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创新下,更加重视围绕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深层次学习。读写结合教学活动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语篇,在实践运用中提升综合能力。首先,读写结合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纵深解读文本,从而提升学习深度。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文化素养。而在写作中,学生要通过思考、表达和组织语言来构建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洞察力。其次,在读写结合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借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逻辑和态度去思考、分析和探究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因此,初中语文课程建设中教师应注重创新落实读写结合教学,让学生成为有思辨力、富有创造力的综合型人才。
(三)加强知识拓展,培育读写素养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还要具备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读写结合教学,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写作中锻炼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并且在写作过程中反馈和修正,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与此同时,在读写结合学习中,需要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提取、整理和归纳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筛选和推理能力。并在写作中,学生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逐步发展思辨和创造能力。实现初中语文教学教师整合阅读与写作搭建融合环境,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序提升教育质量,并在融合性环境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现阶段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落实的突出问题
(一)割裂读与写,缺乏整体性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初中语文教学目标和活动更加向多元化发展,强调教师整合各教育环节,搭建综合性环境。但是在语文教学中仍存在读与写融合不足的问题,未能搭建整体性、融合性教育环境。首先,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将读和写视为两个独立的环节,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背诵,而忽视了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在阅读时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真正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这种割裂使得学生缺乏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推理和表达的机会,导致他们对语文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有所欠缺。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整体的教育环境的构建。缺乏整体性教育环境使得学生更加注重应试,而非真正关注语文的内涵和意义。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创新落实中,教师应加强目标导向创设读写融合课堂,引领学生阅读、分析和创作。
(二)活动机械化,忽略调控与融合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更加凸显实践性新特点,然而读写结合教学创新仍以传统背诵课文、套用模板、习题练习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创造性,容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抵触情绪。首先,语文课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按照固定的步骤学习和写作,而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机械化训练挤压了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其次,语文课堂教师更加注重表面的读和写训练,而忽略了语文能力的综合培养。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差异的把握和个别辅导的指导,没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难以满足学生综合性需求。最后,在语文课堂教师忽视从整体出发调整阅读和写作教学的时间,致使课堂读与写时间、内容和质量把控不足,难以发挥读写融合育人实效。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应起到调控与融合的作用,既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维和语言的调控,又灵活运用多元活动创新教学,促进语文教学增质提效。
三、新课标指导下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创新落实的策略
(一)巧设对比分析活动,深入揣摩词句
新课标指导下语文教学重视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分析和表达。而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式,需要教师创设深入分析、品味鉴赏的环境,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优美词句,既摘抄积累又形成内化吸收、变为己用的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师可以依托教材创设对比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对不同文本、文章语言等进行比较和分析其中的差异与共性。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既激发学生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写作的意识,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读写水平提升。例如,在《背影》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带领学生感知如何使用朴实的语言承载深厚情感,还可以创设词句揣摩、对比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就文本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对比分析,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如教师围绕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分析活动,提出:为什么父亲的背景“最不能忘记”呢?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探索人物性格描写,让学生感知作者对于人物塑造的描述手法。又如教师针对词语的含义、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的用意等创设问题,并设置句子改写与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细致入微地揣摩词句的韵味和内涵,并在引导学生模仿写作或改写中锻炼学生对词句的敏感性和灵活运用能力。实现以对比分析活动促进学生读写能力提高。
(二)问题启发探索情感,引领转化表达
新课标强调教师围绕主题创设学习任务群,既搭建学生为主体的思考和学习环境,又借助层次性问题搭建学生探索和运用的支架,促进学生基础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在读写结合学习中需要引领学生对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深入体会文章传递的思想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教师应拓宽学生写作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写作中将思想、情感转化为文字。从而在读写结合课堂促进学生思想情感和写作质量稳步发展。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创设任务群串联阅读与写作,既引导学生品味和思考,又促进学生构思和表达。例如,在学习《社戏》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任务群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在阅读记叙文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探讨文章的观点,促使学生主动阅读、回顾经验和写作表达。如教师提出问题:本篇主要叙写了什么事件?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生动地描写了农家少年形象?平桥村趣事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借助启发性题目促进学生将思想、观点和感受转化到写作中,培养自主思考和独立表达的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师针对人物的情感、情节的转折、主题的表达等创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并有序提高学生读写水平。
(三)设置读后仿写任务,锻炼读写能力
以新课标为指导的语文教学重视从生活实际出发设置实践性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方式变革,并在实践中锻炼学生核心素养。且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落实,需要增加学生主体实践和创造空间,促进学生在阅读中内化吸收,在实践中转化生成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读写结合课堂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性提供支撑,鼓励学生模仿优
美词句的写作技巧。同时教师可以设置段落续写、生活事例仿写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输出,发展学生的读写综合性素养。例如,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设置读后仿写、续写、扩写任务,通过引领学生模仿和借鉴优秀作品的结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教师设置总结新闻要素、收集生活趣事、完成新闻仿写等任务,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仿写,促使学生调动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表达观点、叙述故事。实现语文教学中以读促写,在实践任务中帮助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技巧,有效的提升学生读写素养。
(四)创新设置主题活动,鼓励迁移创新
以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为核心的新课标要求下,初中语文教学不仅关注学生语言知识学习、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注重提升学生使用语言知识解决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读写结合教学既便于教师择优选取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走出课本的限制,拓宽学生的认知。同时在写作活动中拓宽学生迁移运用和创意表达的空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因此,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落实教师可以整合生活元素创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创意运用语言知识,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发展。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围绕文章建筑描述主题和说明文体裁创设群文阅读活动,促进学生多角度理解主题。同时教师可以融合生活主题设置写作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如教师设置“中国传统建筑和文化”创意宣传活动,教师借助信息化手段展示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巧迁移到创新的写作实践中,以说明文进行创作。实现在创新、实践性读写结合教学中培育学生应用能力、读写能力等综合素养。
四、结语
新课标指导基础教育革新背景下,初中语文课程建设中注重有机统一阅读与写作,以读促写加强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题材丰富的文本阅读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引领思想情感正确发展。并落实以写促读,借助实践性、创造性活动锻炼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实践在读写融合的初中语文课堂培育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