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作业设计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提高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固定、枯燥,缺乏灵活性的作业,如抄写、默写、拼写、背诵等,难以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形式、设计内容等多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水平。基于此,文章围绕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展开了深入、全面的探析,旨在充分发挥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的作用,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使学生高质量完成作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作业设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巧妙、科学的作业设计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的灵活化应用,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仍存在诸多问题,作业的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展现,主要表现为教师单纯地把作业视为一种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方法,没有利用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主动性产生了不利影响,而本文便以解决该问题为立足点,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借助学习任务群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法、设计内容进行创新,希望能够持续提升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
一、学习任务群的基本内涵
学习任务群是指以明确的任务为基本导向,将学习项目视为载体,对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学习任务群就是教师针对某一篇文章为学生下发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引导、鼓励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依托学习资源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理解,并总结规律、提炼方法,实现举一反三的目标,由此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2]。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把学习任务群融入作业设计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下练习过程中拓展延伸,从而建构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切实提高作业完成质量,改善整体教育教学效果[3]。
二、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注重彰显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对作业进行设计时,要将学生的学习体验作为立足点,无论是在作业形式还是在作业内容上,均需要对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所面临的困难、挑战等进行综合考量。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水平等,尽量把作业内容和形式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扭转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写作业”的心态,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此外,教师还要特别注意不同学生的主体层次差异性,要确保处于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均可顺利完成作业,并有所收获[4]。
在设计小学语文作业时,教师需深入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体验。所设计的作业不仅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还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考。例如,作业可以包括实践活动、小组讨论或创意写作等多种形式。另外,通过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自我评估的环节,让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明确自己的强项和需要改进之处。
(二)注重学生思维培养的可视化及系统性
不管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若要实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要使其具备“可视性”。同时,以“自我评价”“反思”为主要形式的“元认知思维”也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与学生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思维品质。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应确保所设计的作业具有系统性,且此种系统性要体现到作业程序、作业方法、作业内容等多个方面,以便为深化学生的认知奠定基础,切实提高作业设计质量[5]。
教师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就要提供具有“可视性”的学习材料和任务。这种可视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还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通过使用图表、图像和实物模型,教师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更具体、更容易理解。同时,加强“元认知思维”的培养也至关重要,这种思维包括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例如,教师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深入理解。此外,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有系统性。这意味着作业的程序、方法和内容都应该相互关联和补充。这种系统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还能促进他们对学习材料的深入理解。例如,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从基本概念到更高阶思维技能的过渡。通过结合可视化学习材料、强化元认知思维的培养,以及确保作业设计的系统性,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思维能力基础。
三、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作业设计理念进行创新优化,把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目标,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进行作业设计[6]。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统编语文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作为分析案例,针对其作业设计过程进行深入、全面的阐述,具体如下。
(一)课前作业设计
第一,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让学生完成初级学习任务。教师在对小学语文作业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7]。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出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帮助其明确预习的具体方向。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前预习,还可以更好地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自主预习情况进行检验。例如,在讲授《吃水不忘挖井人》之前,教师可为学生设计此类作业:认真阅读全文,想一想文章中写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个挖井人是谁?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情?同时,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并用笔圈画出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课前自主阅读课文,并独立思考,进一步提高了预习效果。
第二,鼓励学生搜集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信息,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在课前作业设计环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阅读课文,还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文的局限,开阔视野,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利用互联网平台或当地的图书馆查阅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在学生搜集资料之前,教师可为学生布置一些问题。如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主要人物;想一想沙洲坝缺水的具体原因;了解毛主席是如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群众为什么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恩人等。学生在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中,不但可以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还可以更深入地走进课文,产生强烈的共鸣[8]。
(二)课中作业设计
第一,设计情境剧本的作业任务。学生在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后,已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能够对学生预习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查的作业,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以情境剧本作业为例,该作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想象力。需要注意一点,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所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9]。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提取文章的主要情节,并梳理文章中的角色,如毛主席、沙洲坝村民等,然后对角色进行分配,根据文章的内容概括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进行表演。教师利用此种情境剧本设计的作业,可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第二,鼓励学生自主撰写学习笔记。在学生根据文章内容编写剧本及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大多数学生能理解毛主席挖井的原因,但是部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在井旁立碑,教师可以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知道立碑的目的是教育后代不要忘记毛主席的帮助,也不要忘记在生活中曾经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的人[10]。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深入,也能更好地把握每个角色的特征。这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认真记笔记,如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学习方面的困惑、教师解读的思路等,便于在后续复习过程中进行再次温习。
(三)课后作业设计
第一,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扩大学生学习的广度与深度。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蕴含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其中“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语双关,一方面是让学生不要忘记毛主席带领沙洲坝村民挖井,解决吃水难问题,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让学生铭记那些在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过程中付出巨大牺牲、做出重大贡献的“挖井人”。教师可基于此让学生想一想除了毛主席之外,其他革命家在为人民服务方面的事迹,并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小学生,应当如何。此类拓展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从而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实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
第二,教师可以立足教材内容设计一些创意性作业。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正处于思维培养的黄金阶段,所以,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意性作业,如演讲辩论作业、剧本表演作业等。此外,教师要坚持鼓励、引导的教学理念,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
第三,强化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实践性作业可以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采访或调查活动,让他们探索社区中的历史故事或者当地的文化特色。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学习任务群是指将一种将明确任务作为基本导向,把学习项目作为重要载体,要求学生利用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模式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教师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方面应用学习任务群理念可以提高作业设计工作的目标性和针对性,使作业内容更丰富、更灵活。教师要立足学习任务群的基本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模式、丰富作业内容,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开展作业设计工作,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贺敬,陈慧.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探析与实践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3(18):77-81.
[2]杜宝治.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学—评一致”的习作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下第五单元教学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3,24(5):75-78.
[3]汤雪平.关切社会现实,导向语文生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特征与实践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23(10):84-88.
[4]韩梦蒙.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和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6):71-75.
[5]汤瑜仙.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应用学习任务群教学模式[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372-374.
[6]戴晨曦.基于学科大概念任务群的教学设计与实施: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J].天津教育,2023(7):167-169.
[7]司丽娟.基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的: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J].求知导刊,2023(3):83-85.
[8]薛桂平.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学习任务群构建:评《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新探》[J].新闻爱好者,2023(1):123-124.
[9]管贤强,吴欣歆,薛法根,范建健.小学语文任务群学习目标的转化机制与生成逻辑[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4(3):54-58.
[10]施光宏,朱娉娉.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学科融合教学策略研究:以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为例[J].语文建设,2022(20):22-2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