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广袤的土地孕育了悠久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又形成了乡村聚落形态。传统村落保留了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文化载体与文化资源,其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可以改善当地人居环境,还能对村落产业升级、文化传承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进一步为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研究提供研究思路。本文以鄂东北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保护与更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传统村落景观现存问题等内容展开研究,以期对推动鄂东北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传统村落景观现存问题及发展需求
(一)传统村落现状
传统村落形成于农耕时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直观体现。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及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传统村落蕴含大量的历史、人文、科技、社会经济等诸多方面的文化价值。传统村落处处体现着地域文化下传统延续的文化理念、建筑技艺、空间格局及周围景观。传统村落景作为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面临着诸多问题。首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统村落的人口外流现象日益严重,导致村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其次,在城市化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村落的建筑和景观受到了破坏和改造,传统文化元素逐渐丧失。此外,由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村落的传统产业和生产方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导致村落经济发展受到制约。再者,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开发也给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压力,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传统村落现状面临人口老龄化、文化丧失、产业转型、生态环境恶化等多方面问题,急需引起重视和解决。
(二)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需求
对于传统村落的景观保护与更新,现阶段需要实施相应的保护与传承手段。首先,应该加强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重视传统建筑、历史文化遗迹和民俗风情的传承,注重保护传统文化元素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确保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其次,传统村落传承与发展的难题主要出现在人口流失上,没有人气传统村落就难言保护与传承,各级政府需要在城镇化历史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和产业扶持,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发展乡村旅游等,从而缓解传统村落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缺失问题。此外,传统村落的产业发展也需要得到重视,可以通过挖掘传统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特色旅游业等方式,促进传统村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最后,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保护传统村落的重要环节,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农业发展,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需要多方面内容共同努力,来全面考虑和协调推进。
(三)传统村落发展前景展望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与更新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且复杂的局面,但是因为政策层面的不断支持,传统村落的发展前景仍然值得期待。传统村落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是传统文化从古到今最为重要的存在痕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资源,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重要的依托。传统村落独特的地理位置所造就的生态环境与别样的风土面貌形成独特的资源与环境优势,依附于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经济、文旅融合等方式实现持续发展态势。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贯彻,各级政府部分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的双重扶持,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并且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不断重视和乡土情怀的加持,传统村落成为乡土文化和精神文明延续的重要场所,为农村发展带来新活力。在此背景下,希望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努力推动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保护与更新的不断发展,为实现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带来新局面。
二、传统村落景观保护及更新策略
(一)保护策略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与更新不仅是单纯的景观与建筑的修复,而是多方面的系统性修复内容,受本土文化与历史、周围生态环境、社会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与更新,首先需要明确其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形成有效保护机制进行保护与更新。还要提高当地居民和管理者对本土文化的保护意识,加强对于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保护宣传工作,塑造地域文化的主人翁意识。在此基础上,需要完善的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修缮工作,还原其独有的历史风貌,提高视觉上的本土认同感。在对传统村落景观的管理与监督上要加强保护意识,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除了科学合理地还原村落面貌外,还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定制相应的策略手段对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实现全面系统的保护。
(二)更新策略探讨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除了必要的保护,还要依托传承的发展眼光进行空间的更新,这也是保护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历史需要保护,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适应现代社会节奏发展的需要。更新策略要着眼于整体和未来的长远规划,除了充分调研当前地理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合理规划更新工作,还要在景观空间的更新过程中,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景观,不断提升传统村落的文化品位和生活品质。再利用完善的现代技术和生活理念,不断改善传统村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归属感。更新策略也需要注重当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引导传统村落发展特色产业转型,适应现代社会市场需求,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村落景观价值评估与传承策略
(一)传统村落文化价值评估
传统村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承载了本土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评估传统村落文化的价值,是为了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村落蕴含的乡土文化。通过对传统村落的挖掘,就可以从传统村落所在的传统建筑风貌、民俗文化传承等方面着手进行展开,深入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的独特性。在挖掘完成后,可以从社会影响、文化传统延续、对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估,充分揭示传统村落对社会文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还应了解传统村落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价值,评估其在可持续发展及产业变革和转型中具备的潜力和作用。还应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充分调研并深入了解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社会和生态背景,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估报告来分析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只有全面且客观地评估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才能为后续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策略。因此,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评估是传承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保护工作的基础和指导。
(二)传统村落景观传承与发展策略
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从多维度制定和实施。首先,要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规范的梳理和归纳,对现有的文献内容进行系统性挖掘并保护,以达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村落的文化精神。其次,还需要对传统村落的景观空间进行可持续性保护与修复,保持传统村落的原汁原味,进而有效强调地域范围内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为后人留下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迹。传统村落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的制定,除了常规的政策指引和设计指引,还应当加入对于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引导,促进传统村落与现代社会的和谐融合。同时,还需要积极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空间保护预更新模式的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传统村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变革,不仅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更能实现传统村落的全方位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传统村落保护的社会参与与教育引导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除了需要政策指引、设计实践,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过程中,政府应起到主导作用,协同社会各部分如社会团体组织、地方企业和当地居民等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推动传统村落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公众对于传统村落的认知也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人们对传统村落文化价值的认识和重视,培养人们的传统文化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良好氛围。在社会参与与教育引导方面,应建立健全的宣传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增强公众对传统村落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同时,还应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政策法规的宣传和解读,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通过社会参与与教育引导,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传统村落保护的良好局面,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四、结语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国古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以及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传统村落遇到的困难、保护与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出发,提出一些基础的保护与更新策略,丰富了未来传统村落及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更新的理论内容。但传统村落涉及面除设计层面外,还牵涉甚广,需要后续进行相应的研究丰富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理论。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