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伴随初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束缚,构造生本课堂,已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在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中,教师深度贯彻生本理念,更利于强化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感。本文结合初中音乐课程建设,结合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要点,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建设音乐课程,力求切实提高初中音乐课程生本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音乐课程建设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间高效配合,才能构建更为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师在建设初中音乐课程时要以生本理念为基础,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以更加饱满的情绪、态度去学习,确保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摆正自身地位,不断探究音乐知识,切实达到以生为本的教育效果,在放松心态之余,高效内化音乐知识,保障每一节音乐课堂的效率。
一、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要点
(一)注重学情适应性
生本理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学好知识而进行教育。基于生本理念内涵,在建设初中音乐课程时,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感受,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学情为基础,构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的音乐课程。与此同时,在音乐课程建设中,教师要重视为学生赋予更多权利,以提高其音乐知识获取的便利性,让其自如地迁移音乐知识,联系课内课外音乐资源,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效性,让其对音乐学习更感兴趣。
(二)关注学生体验性
由于学生音乐学习天赋、兴趣、基础不同,在其学习音乐课程知识时,会呈现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讲解音乐课程内容时,部分学生表现得十分投入,而有的学生经常“开小差”,学生关于某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大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构建音乐课程时能积极注意学生的体验性,设计多元化内容,满足学生充分体验音乐课程知识的需求,让学生的音乐学习得到有效性提高。只有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体验感有所加强,才能更积极地参加到音乐学习活动中,从而达到音乐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二、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现状
(一)教学理念有待变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为初中音乐教学带来了新机遇,但从音乐现有教学情况来看,教师仍会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尤其是学校的领导者对音乐课程并不重视,在很多人眼中,音乐课程依旧处于“副课”的地位,这也就导致音乐教师的教育观念受到影响,在教学中经常因循守旧,无法切实贯彻落实生本理念,影响音乐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学习主体有待突出
在艺术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教师应格外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入音乐的学习状态,从而涵养其音乐学习情感,强化音乐学习兴趣,保障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积蓄更为丰富的音乐知识,养成受益终身的音乐习惯。但现如今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如教师长期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被动地位依旧突出;学生的创作机会不足,新课改的理念并未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得到切实体现,学生的参与感不强。
(三)课堂体验明显不足
初中音乐课程体系中存在诸多经典之作,具有一定的丰富性。但是,如果仅通过教材中的音乐内容教学,很难满足学生与日俱增的多元化音乐学习需求。每一个学生都是音乐课堂上的主体,大家对音乐的需求各有千秋。部分教师未能较好贯彻生本理念,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学习的快乐感大受影响,从而影响整体的音乐教育成效。
三、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策略
(一)转变教学角色,驱动自主学习
初中教学活动是一种动态的教育、学习和知识传递过程,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目的是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其中,教师的“教”是学生学习的助燃剂。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中,大部分教师都从个体角度去思考,在课程设计中很少将学情考虑其中,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在新课标改革的条件下,音乐教师必须精准定位,处理好“教”和“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尊重,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把素质教育思想贯彻到实处,达到高效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首先,教师要从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探索精神出发,在音乐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进行优化,使学生勇于提问,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对有疑问的地方给予肯定和指导。其次,学生提出问题,证明了学生正在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最后,在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方面,可以从提问入手,提问表示学生已开始积极地学习和探索,真正实现了生本理念的理想教育效果。
(二)丰富教学内容,强化生本体验
音乐教师建设音乐课程时,不仅要优化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打造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只有音乐学习内容足够丰富多彩,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循序渐进中强化生本学习体验。
1.建设主题课程
通过对初中音乐教材的整理,可以看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科。基于此,教师建设音乐课程之际就可以设置主题式课程内容,突破学段界限,在横向选择与音乐学科有关的教材时,可使各学科内容相互融合,增强音乐教学效果。例如,以“世界音乐”为主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收集丰富的亚洲音乐、欧洲音乐、美洲音乐和非洲音乐内容,按“大单元”的方式讲授音乐课程,把每一小部分都分成“自然单元”,融入“欧洲风情”“美洲声乐”“亚洲弦歌”“非洲灵感”等主题内容,其中欧洲风情中囊括《云雀》《我的太阳》《爱的罗曼斯》等课程内容;美洲声乐板块则可融入《化装舞会》《拉库卡拉查》等知识;亚洲弦歌中可包括《樱花》《班内》《鹦鹉》及《像花儿一样》等课程;非洲灵感部分可融入《鼓乐》《鼓声》和《非洲的节日》等。此种教学安排,足以使得音乐课程内容更加饱满,让学生对世界各地的音乐流派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建设模块课程
模块化教学强调将复杂问题从上到下层层分解为几个模块,模块化教学体系比较完善,各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并有对应的子模块。如“民歌”是一个宏观的大单元主题,教师通过认真梳理音乐课程内容,把丰富的音乐教学内容按照民歌流派和地域流派两大模块进行归类安排,分两个学期教学,即可促使学生将与中国民间音乐的学习内容进行纵向衔接,达到深度学习音乐课程知识的效果。其中,民歌流派又可分为号子(《军民大生产》《杵歌》)、小调(《无锡景》《沂蒙山小调》)、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地域流派则可分为草原牧歌(《银杯》《牧歌》)、天山之音(《青春舞曲》《赛乃姆》)、雪域天音(《献上洁白的哈达》《热巴舞曲》)、西南情韵(《歌唱美丽的家乡》《布谷催春》)、黑土传情(《东北风》《乌苏里船歌》)。
(三)组织小组学习,落实生本教育
在初中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好奇心,能够很好地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和活力,为学生提供符合自身情况的音乐课程知识,可促使其主动学习相关音乐内容。小组学习能很好地贯彻生本教育思想,使学生对音乐含义有更深的认知,激发起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音乐学习热情。
例如,在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中融入歌曲《雪绒花》的知识,教师根据学生音乐水平将班级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音乐学习天赋较好的学生,也有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分组完成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学生担任组长,组长负责班级音乐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在课堂开始前,由小组组长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学习,并对所学歌曲加以排练。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分组学习,教师通过随机抽签的形式,选择两组共享预习结果,抽中的组要派出一位代表来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在两组同学完成交流后,其他小组学生可以对彼此的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在此基础上,教师详尽说明乐曲旋律,并在10分钟内分组讨论。完成讨论后,按照小组顺序进行演唱练习。如此一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真正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做到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使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四)鼓励学生自学,激发探究兴趣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程建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把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独立地学习音乐,教师则扮演着引路人的角色。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时,让学生在点滴的进步中逐步意识到主动学习的重要性,进而自我提升。这样一来,把音乐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不但能提高音乐课程教学质量,还能促进学生高效率学习。
例如,在教学《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一课时,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会在课前收集信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出来,但缺少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环节,难免会影响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所以,在基于生本理念建设音乐课程及教学模式下,倡导学生自行开展课前预习,让学生自主寻找有关信息,并在课上与其他学生共享,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就能大致了解第二天的教学内容。另外,学生可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其他同伴共享,获得学习上的成就感,从而养成自学习惯。在养成音乐自主学习习惯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多鼓励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学生遇到音乐学习问题时,教师及时地把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
(五)组织实践活动,引领自主创造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比较独立的动手能力,在此种教学条件下,要使课堂变得活跃,就要为学生提供独立实践的空间,促进学生大胆尝试,在独自探究和合作学习中,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构想用创造性形式表达出来,为音乐课堂增添更多活力。
教师在建设音乐课程时,为了更进一步地融入生本理念,就应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方向感,真正地驱动学生独自学习,并且深入探究音乐知识,保障其以更加有效的方法学习音乐,并将所学的音乐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音乐课程的学习实效。例如,教师建设“青春”主题的音乐课程就可融入《青春在线》这一课程的知识。在实践中,教师可设计一项以“青春修养手册”为话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并以此为主线,分组表演或自己动手创作舞蹈、合唱、串烧、小品剧等作品,更好地凸显学生的朝气。如此一来,教师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契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激活,让其对音乐课程学习活动更有期待感。学生在确定音乐课程学习方向及目标后,兴奋地议论起来,尤其是听到熟悉的音乐后更加热血沸腾,把流行音乐连接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激情。尤其是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音乐作为实践探索的基石,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把音乐知识和现实生活、趣味情境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创作,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生本体验中有所提高。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经常反思在教的是什么,学生的生本体验是否强烈。只有这样,才能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教学行为,不断地完善音乐课程建设及教学方式,使音乐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深化生本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营造轻松、高效率的音乐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方清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44):13-17.
[2]董琰.基于素质教育理念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J].音乐教育与创作,2022(8):4-7.
[3]李广渊.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探析[J].知识文库,2022(12):136-138.
[4]汤艺红.“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音乐教学实践[J].家长,2022(25):138-140.
[5]王一欣.课程思政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研究与设计——以人教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内容为例[D].泉州:泉州师范学院,202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