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日益受到重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成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详细讲解了跨学科主题设计、知识整合和角色扮演的具体实施方式,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课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是指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原则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综合性的教学设计和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具体来说,融合教学旨在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引导他们理解并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一)促进学科知识的融通与应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虽然各有侧重,但在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行为的塑造上存在显著的交叉和联系。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侧重于个体的情感认知、人际关系和自我调适等方面,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往往需要受到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指导和制约。道德与法治学科则强调道德规范、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等概念,可指导学生的行为和决策,但需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才能将其有效理解和应用。因此,融合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能通过交叉学习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提高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综合应用能力[1]。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学生对自己心理的认知和了解,旨在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情绪特征,从而提高自我认知能力;道德与法治学科强调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旨在引导他们认识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明确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2]。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从而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的融合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与他人交往、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
(三)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他们面对生活挑战的信心。通过融合教学,学生可以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培养自我认知、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成为既懂规则、又守规则,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社会公民。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和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3]。
二、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整合性原则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需坚持整合性原则。即教师应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相互渗透,让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同时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他们的情感认同和道德责任感。例如,在讲授“尊重他人”这一道德与法治主题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关于同学间产生矛盾的模拟情境。在此情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道德与法规要求,同时也可以学会在面对矛盾时如何运用心理健康知识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实际问题等。通过这种整合的方式,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学会应用知识,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4]。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强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融合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注重情绪管理、友谊和合作等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及基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逐步引入法治常识、法律意识和公民责任等内容,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5]。
(三)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强调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真正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意味着教师应致力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融合,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实践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态度和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不断提升综合素养。
三、新课标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具体方法
在新课标背景下,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如跨学科项目设计、教师协同合作和角色扮演等。这些方法旨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促进其在实际情境中对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力和批判思维,使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一)跨学科式主题设计
采用跨学科式主题设计是促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选择某个主题或情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项目中。例如,教师设计一个关于友谊和合作的主题,让学生在主题中学习如何处理冲突、培养友谊和尊重他人等心理健康内容,并了解友谊和合作的道德价值观和法律规范。跨学科式主题设计要求教师与学生合作,共同规划学习目标和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与技能。
“化解冲突有办法”是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主题,在学科融合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解决冲突”的跨学科主题,并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介绍相关的道德原则和法律规定,引导学生了解冲突解决中的道德与法治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探讨冲突的心理反应、情绪管理,和解决冲突的方法和技巧。在跨学科主题活动结束后,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心得体会,展示自己对于冲突解决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样,通过跨学科主题设计,共同规划学习目标和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融合教学模式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又培养他们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为学生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机会。
(二)以知识整合引发思考
知识整合是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关键。对此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可以进行密切合作,共同规划教学内容、制订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以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互相配合,将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融入彼此的教学中。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心理健康问题,在心理健康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案例。知识整合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其综合素养。
例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当冲突发生”这节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共同探讨发生冲突时的心理反应和情绪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当发生冲突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情绪?你如何管理这些情绪?你认为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解决冲突?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可以促进对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认知,进而理解并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和技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冲突解决中的道德问题,让其思考什么是正确的道德选择,如何平等对待他人,应如何通过合作解决冲突。通过讨论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理解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境中。这种协同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此获得更全面的教育体验,推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
(三)以角色扮演丰富体验
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是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互动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不同情境的模拟活动,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来面对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挑战。在“当冲突发生”的融合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情景模拟,创造一个虚拟的冲突情境,如两名学生为了一本书发生争执,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别扮演冲突双方、观察者和调解者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体验到冲突中不同角色的心理反应和情绪变化,增强同理心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在模拟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情境,探讨冲突的原因、影响和解决方法,学生要积极思考如何平等对待他人,如何进行合理的协商以解决冲突。为强化体验感,学生还可以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和实践,体验到真实情景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和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挑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模拟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合作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其不但可以促进学科知识的融通与协调,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责任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未来参与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并积极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教学模式,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教育者们还要进一步探索学科融合教学的有效途径和策略,加强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合作,形成教育共同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与法治教育,从而构建立体式、多元化的教育支持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步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融合策略[J].华夏教师,2022,264(36):32-33.
[2]孙燕.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试题与研究,2019,986(11):82.
[3]曾林清,梁金萍.道德与法治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69-70.
[4]陈佩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J].读写算,2021,1187(4):35-36.
[5]王立娟.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宁夏教育,2021,490(6):61-6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