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项目活动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的一种以探究为任务,促使学习者全程、全身心地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学前教育是教育教学体系的基础阶段,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依托项目活动进行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有助于教师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还能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幼儿不断积累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因此,如何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如何在学前教育中运用项目活动帮助幼儿实现全面发展,以期为广大幼儿教师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幼儿;项目活动;深度学习

  在学前教育中,项目活动既是一种相对新颖的教育形式,又是一种符合幼儿特性的教学方式[1]。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借助项目活动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不仅更易于幼儿进行“研究”,同时也有助于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积累知识与技能。总之,项目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教师应充分利用项目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让幼儿在实践中探索、合作、创新,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在设计与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项目中获得成长。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项目活动作为一种有益的教育方式,有望在我国学前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项目活动的基本内涵

  项目活动就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或者任务进行深度探究的一种学习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以小组为单位,其关注点在于学习者对问题的探究,这些问题或任务往往是教育者和学习者双方共同关注或者提出的。项目活动通常在一个班级或小组内开展,其主体对象是学习者,核心内容为实际行动,重视培养学习者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

  二、项目活动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方面的作用

  项目活动与普通的教育活动方式不同,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注重对幼儿自主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幼儿对外部世界、多元知识等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因此,项目活动对于幼儿教师帮助幼儿实现深度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营造科学的探究氛围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的不确定性以及其他诸多客观因素影响,课堂的教学秩序往往较为混乱,幼儿接触的知识也相对零散。此外,一对多的师幼分配模式使得教师难以关注到每名幼儿,这会导致部分参与度低的幼儿无法得到充分发展。项目探究活动可以实现对整个班级幼儿的科学分组,并根据项目活动目标、内容以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使得每名幼儿都能参与其中。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通过项目了解幼儿的发展和学习状况,还能让幼儿在探究氛围中实现进步,从而获得全面发展。
 

 
  (二)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从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相关文献的研读中可知,室外资源,尤其是自然资源、生活资源对幼儿大脑的刺激更为深刻。然而,一般情况下,幼儿园阶段的教育活动大部分都是在室内进行,这将导致室外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而运用项目探究活动开展教育实践,教师可以主动寻找更多有助于幼儿进行探究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并引导幼儿在适合的项目主题下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3]。

  (三)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

  项目活动是“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方式,能促使幼儿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探究活动,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这种教育模式强调幼儿通过思考和探究获取知识,有利于其展开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三、基于项目活动的幼儿深度学习策略

  (一)基于幼儿特点进行项目设计,注重项目的适应性

  1.小班幼儿:注重引导,培养幼儿项目意识


  由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相对不足,同伴意识薄弱,更多趋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的兴趣点组织项目活动,让幼儿对项目活动产生兴趣,促使其形成初步的项目意识。

  例如,在“好吃的小零食”这一主题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培养幼儿的项目意识,教师可以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以在幼儿中人气最高的小零食“饼干”为对象进行项目探究活动。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教师先让幼儿想一想自己见到过的饼干的样子,说一说饼干的味道,讲一讲饼干的外形,以此让幼儿建立对“饼干”的经验感知。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对其进行小组划分,并制订相应的项目探究任务:(1)画一画“我”见过的饼干的样子;(2)根据绘画内容开展创意饼干制作活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过程,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促使幼儿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形成初步的项目概念,逐步实现深度学习。

  2.中班幼儿:优化提升,引导幼儿积累经验

  中班幼儿在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他们的同伴意识也逐渐增强,对于项目活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教师在运用项目活动组织中班幼儿展开深度学习时,要将侧重点放在促进幼儿提升上,促使幼儿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

  例如,在“小鸟的家”这一主题活动中,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幼儿布置一项活动任务,即调动家长资源,让家长帮助孩子搜集与项目活动有关的资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孩子去参观“鸟窝”,促使幼儿在活动正式开始前就能获得相关经验。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课件、视频动画、科教资料等,让幼儿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间接经验,知道“树”“房檐”“鸟窝”之间的关系,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接着,教师可以将幼儿分组,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展现“小鸟的家”。比如有的幼儿用卡纸制作了小鸟的造型,有的幼儿用积木搭建了大树,还有的幼儿将自己画好的鸟窝剪下来贴在了大树上,等等。在幼儿完成任务后,他们已经对“小鸟的家”有了充分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对自己的整体探究过程进行分享,说一说自己的认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使幼儿在实现经验积累的同时实现深度学习。
 

 
  3.大班幼儿:任务驱动,推动幼儿获得进步

  大班阶段的幼儿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他们对于项目活动也更为熟悉,经验也更加丰富。因此,教师在运用项目活动组织大班幼儿展开深度学习时,要注重对幼儿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例如,在“快乐足球”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足球”的一系列知识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活动,如“话足球”“画足球”“踢足球”“趣足球”等。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来到足球场地,让幼儿根据自己对足球的了解,说一说足球场里都有哪些设施,每个设施的功能是什么等。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回到教室,并为其布置以下任务:(1)在“绘本库”中寻找《火龙谷里的足球赛》这一绘本,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总结足球比赛的规则,看一看足球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利用绘画工具、制作工具等进行手工活动;(2)根据教师之前讲解的内容,结合图片、视频、绘本、实物等元素制作记分牌。在任务的推进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究和实践。当幼儿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解决办法,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步解决问题,在分享中积累活动经验,从而推动幼儿获得深度学习与切实进步。

  (二)创设多元项目活动,提升项目灵活性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活动的起点,教师在基于项目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深度学习时,要注重对幼儿活动兴趣的激发。教师可以通过为幼儿创设趣味情境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从思想、态度和行动上产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参与热情[4]。

  例如,在“小麦倒了”的项目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暴风雨后小麦倒了”这一情境,组织幼儿共同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幼儿播放一段由于暴风雨导致农作物受灾的视频资料,并让幼儿在观看后一同讨论小麦倒了的原因。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幼儿园的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将“草”当作“农作物”,用“泼水”模拟“暴风雨”,让幼儿观察“农作物”经历过“暴风雨”之后的状态,引导幼儿展开思考与联想。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从“天气”“土壤”等方面展开探究,并将“农作物倒了”的原因逐一列举出来。在幼儿完成第一项探究任务后,教师可以再次向幼儿提出“如何让农作物站起来”的探究问题,在进一步激发幼儿参与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主动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中。

  2.提供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在基于项目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深度学习的过程中,要为幼儿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幼儿参与到项目的制订过程中,并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师制订”的单一模式,能够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促使幼儿在制订计划的过程中主动生成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

  例如,在“团结的力量”这一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筷子、纸张等物品组织幼儿开展项目探究。教师可以给每名幼儿提供1根清洗干净的一次性筷子和1张纸,引导幼儿想办法将筷子和纸分成两半。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推选出班级中力气最大的幼儿,让其一次性折断3根筷子、5根筷子,撕开5张纸、10张纸。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发现了以下问题:1根筷子、1张纸能很轻松地被折断、撕毁。但是随着筷子、纸张数量的增加,撕毁难度越来越大。此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而总结出“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等知识,深化幼儿的学习体验。

  3.布置任务,促进幼儿全面进步

  项目活动对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均有重要的意义[5]。因此,教师在基于项目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深度学习时,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及其“朋友圈”进行分组,之后再用简单的语言阐述探究内容,促使幼儿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的深度合作和全面进步。

  例如,在进行“环保时装秀”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以下探究任务:(1)搜集能够用来做“衣服”的废旧材料,并带到幼儿园;(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本小组搜集的废旧材料的特点进行“服装设计”;(3)将本小组设计好的“服装”穿在“模特”身上,在家园开放日时以文艺表演的形式进行展示;(4)讲解创作过程、创作理念和创作方法,分享活动感受。在整个项目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形成了环保意识,还锻炼了深度学习的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项目活动是“以生为本”理念下的一种教育模式,而深度学习也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二者有着显著的“契合点”,教师基于项目活动组织幼儿开展深度学习,不仅能够促使幼儿主动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使幼儿获得全方位的提升,还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乃至一生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霞.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611-616.

  [2]蒋文飞.“全程·全方·全维”:区域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探索[J].幼儿100(教师版),2022(Z1):39-43.

  [3]仇玉兰.STEM活动中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和支持策略[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21(11):41-45.

  [4]赵慧雯.科学探究活动中支持幼儿深度学习有效策略的研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12):91-92.

  [5]朱凤.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性策略研究[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9(9):152-153.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