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大单元教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概念,并且把大单元教学作为落实核心素养导向课程设计的重要方式。对此,文章以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为例,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主题之间是有关联的,这要求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达到学业要求。如果教学内容被切割得过于碎片化,那么学生将难以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无法经历完整的认知过程并通过知识的迁移形成素养。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实施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具体策略如下。

  一、整体谋划大单元教学的要素与结构

  统整单元的总体素养目标、单元名称等,以整个单元的内容为对象,以素养目标为总目标,将课程内容转化成一个大任务,然后将大任务分解成各个小任务,为单元的总体素养目标服务[1]。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为例,根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进一步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整体谋划单元的要素与结构,如图1所示。
 

 
  二、以素养目标及大概念驱动大单元教学

  首先,设计单元目标。新课标给定了整体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目标,这些都是单元目标设计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考虑学业要求、核心概念、学情等因素,从而拟定教学目标。其次,分析教学内容。要考虑本单元的内容怎样才能服务于单元的素养目标,即在内容与核心素养之间建立联系[2]。最后,以大概念统领课程内容。大概念是素养目标的内核,可以用大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的要素和优先次序,将课程内容转化为任务,通过探究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学习过程,并通过反思、检测等方式完成评价任务,如图2所示。
 

 
  “美好生活哪里来”这一单元对应的是新课标第二学段(3~4年级)的课程内容:尊重劳动者,懂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感受并感激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3]。本单元一方面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工农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及其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是美好生活的来源[4]。本单元不仅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强调“见物更要见人”的学习方式,那么美好生活到底从哪里来?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从劳动中来。同时,不能单纯地讲授工农业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关联和迁移,这样的教学才更有深度。

  三、通过情境任务开展生成性学习

  情境任务要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掌握核心观念、核心要点、核心知识、核心技能,这样学生才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开展生成性学习。针对“美好生活哪里来”这一单元,笔者设计了三个任务、七个课时和十个活动(如表1所示),通过自主探究、调查研究、阅读资料、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影片观看、故事分享等学习活动形式,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形成了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的学习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各行各业离不开劳动者,从小珍惜劳动者的成果,树立尊重劳动者的正确劳动价值观。
 

 
  四、作业与评价要促进反思,建立知识之间的关联

  单元作业与评价应立足单元整体视角,具有结构化、综合化、多样化、过程化和差异化的特征。单元作业与评价的价值不仅在于识别学生的学习水平,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对整个单元学习的反思,帮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6]。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基于素养目标,用大概念统筹单元学习内容,用大任务、大问题启动单元学习,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究、体验的机会,通过练习和评价促进学生反思,这样的单元学习才能够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迁移应用,形成良好的习惯、品格。同时,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参考学业质量标准,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对不同层次的素养表现进行整体评价,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为了体现以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引入了学业质量[7]。学业质量是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学业成就的表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核心素养发展的程度。

  本单元的学业质量标准是“尊重劳动者,能够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为此,笔者聚焦单元核心概念,对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进行转化,结合本单元的学习特点,按照问题情境的复杂程度设计学习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要想促使学生构建完善的认知结构,教师首先要把握教学的整体结构,明确学科素养培养要求以及不同学段的学业要求,整合课程内容中的核心概念、任务或主题,建立核心素养的纵向联系,从大单元的角度设计教学任务,推动学生高效地学习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依托作业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素养发展情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冯建军.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理念[J].课程·教材·教法,2022(6):20-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宋清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1(4):108-109.

  [4]庄怡清.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探略[J].中小学德育,2023(5):48-50.

  [5]林晓文.基于大概念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设计:以第一学段“绿色小卫士”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4(3):97-100.

  [6]陈爱芹.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策略[J].教育,2024(3):79-81.

  [7]孙静.小学道德与法治大单元教学的价值探寻与设计要点[J].福建教育,2023(43):41-4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