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侧重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幼儿的行为模式,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引导幼儿掌握各项技能,培养幼儿的品质。中班幼儿身心发展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教师能够通过开展生活实践活动对其进行教学引导。文章从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着手,阐述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渗透陶行知教育理念的策略,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理念;幼儿教育;种植活动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通过长期的教育研究实践,不仅指出了常规教育中的不足,还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如“生活即教育”等。与其他阶段的教育工作相比,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对儿童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认知的引导。将陶行知教育理念渗透到幼儿教育活动中,不仅能够为革新教育模式提供新的思路,还能够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一、陶行知教育理念对幼儿教育发展的促进作用
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三大教育理念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他还是最早提出将国内外教育教学方法有机融合,探索社会主义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为我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人在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的正规教育就是幼儿教育,其能够为人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陶行知注重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提出家长、教师都应当重点关注幼儿成长关键阶段的思想引导和品质培养,关注幼儿教育对其未来成长的助推作用,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1]。
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发挥着关键的指导作用。陶行知提出儿童教育的重点是人格教育,尤其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引导。六岁之前是儿童人格培养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不仅能够促进幼儿智力开发,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还能够塑造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此外,陶行知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求幼儿教师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关注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幼儿通过生活实践不断积累学习经验、生活经验,构建生活化、实践化的学习思维,拓宽学习视野,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求教师摆脱枯燥的知识灌输,使幼儿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学习,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践问题,在提升幼儿实践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助力幼儿思维能力的稳步提升。
综上,陶行知教育理念不仅为幼儿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关键指导,还为促进幼儿教育创新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陶行知教育理念应用于幼儿园种植活动的重要性
(一)促进幼儿身心协调发展
陶行知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种植活动相结合,可以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理念渗透到实践活动当中,有利于构建室内教学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内部连接,将生活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引导幼儿构建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认知,强化其探索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2]。同时,可以通过种植活动提升幼儿认知水平,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为其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将陶行知教育理念融入幼儿园种植活动,可以拓宽教师的教育思路。在开展种植活动前,教师会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如在运用工具时注意安全、在进行集体劳动时注意根据身体情况增减衣物、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求助等。合理运用陶行知教育理念不仅能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更加人性化、专业化、全面化,还能够助力教师进行教育反思。在种植活动中,教师的引导方式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与思想认知,并对幼儿的成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幼儿教育素材。在幼儿能力培养过程中,引导幼儿对大自然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幼儿亲近大自然,感知大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真挚情感,并促使幼儿养成珍爱生命的良好品质。在落实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综合考量中班幼儿身心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开展种植实践探究活动,培养幼儿的综合应用能力[3]。
(一)借助种植预想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能力
春光明媚,万物复苏,在和煦的春风中,大自然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优美的景色在带给幼儿良好体验的同时,也给幼儿探索自然提供了便利。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与自然相关的纪录片,借助问题引导,促使幼儿对大自然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园中的所有种植角落,想象一下适合种植哪种植物?”“哪些植物适合室外种植?哪些植物必须室内种植?”“需要哪些种植工具?”“多长时间浇一次水?”教师借助这些问题,可以在鼓励幼儿思考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备简单的生活认知,能够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绘本中有关植物生长的描述进行种植预想。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室内缺少阳光,适合种植喜阴的植物。通过总结生活经验和讨论,幼儿决定种植常见的菌菇。据此,教师就可以组织“菌菇种植大探索”游戏,鼓励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将自己预想的菌菇种植过程呈现出来。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其通过小组讨论来确定呈现方式。此时,幼儿可以发挥想象力,通过绘画、黏土捏造等方式,将菌菇外观以及生长过程呈现出来。
借助种植预想,教师可以在有效调动幼儿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助力其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激发其对大自然的探索欲望,增强其对种植活动的期待,从而提升其想象力与思维能力。
(二)借助观察实践,提升幼儿探知发现能力
植物的种植过程非常短暂,但后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照料。种子需要时间吸收养分才能破土而出,幼苗需要养护才能茁壮成长。在开展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应引导幼儿重点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植物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变化,感受自然教育对幼儿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教师在种植活动中,应引导幼儿合理利用各种工具进行生活观察实践,记录与展示植物生长全过程的变化,构建正确的自然科学认知,获得良好的实践体验。
在观察实践活动中,幼儿需要观察和记录种植对象的生命过程。在此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不断观察与记录,幼儿可以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情况,体会“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自然奥秘。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如在观察展示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记录植物生长的方式以及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等。有的小组决定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植物的外形变化,有的小组决定通过记录每天的天气变化来观察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有的小组决定用刻度尺来记录植物的高度变化……幼儿通过自主讨论,对观察方法构建了初步认知,明确了对植物生长过程进行记录的方法[4]。在幼儿记录植物生长情况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多种测量工具,如温度计、记录表、刻度尺、绳子等,在提升记录准确性的同时,便于后期查看。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创建植物生长画册,将各小组成员获得的成果与遇到的问题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生动、形象地描绘植物的变化,从而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落实陶行知教育理念。
(三)借助种植体验提升幼儿自主管理能力
开展种植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幼儿体验植物种植全过程,在落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无论是幼儿园的种植区域、班级植物角,还是社会机构的种植体验园,教师都可以引领幼儿参与实践,引导其感受种植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体会收获的来之不易。通过鼓励幼儿自主开展种植体验活动,使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可以有效激发其探索自然的主动性,提升其自主管理能力。
随着炎炎夏日的到来,种植园中的植物生长得越发茂盛,各种各样的植物展现出不同的特点:鲜红的西红柿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嫩绿的黄瓜像害羞的姑娘头顶着小黄花躲在叶子背后,鲜艳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但在美好景象的背后,还潜藏着各种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的过程中,看看植物是否遭受小虫子的侵害、是否有腐烂干瘪的情况、有没有缺水干旱的迹象等。通过对植物生长情况的观察,激发幼儿对植物的保护欲望,从而自主进行除草、浇水、施肥、捉虫等种植操作,为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幼儿通过亲自参与种植实践活动,可以感知植物果实外形的生长变化过程,如番茄由绿到红、黄瓜逐渐变长等,促使幼儿对收获充满期待。借助植物种植实践,不仅可以强化幼儿对植物生长的正确认知,从果实外形、颜色的变化等角度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还能够加深幼儿对劳动成果来之不易的思想认知,激发其爱护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欲望,并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
(四)通过采摘实践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种植活动中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果实采摘环节,对于刚接触社会活动的幼儿来讲更是如此。开展果实采摘实践活动,一是为了让幼儿体验采摘果实的辛苦,从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二是促使幼儿感受丰收的喜悦,将情感教育与生活教育和实践探索紧密融合。幼儿栽种的植物终于到了采摘的季节,如何在不破坏植物的情况下进行采摘,这是留给幼儿交流探讨的关键话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通过阅读绘本或观看视频了解过与采摘相关的知识,有些幼儿还亲自参与过一些采摘项目,但还是缺乏相关经验,尤其是一些需要花费一定力气或技巧才能采摘的情况,更需要幼儿进行探讨,商议解决办法。
在幼儿进行采摘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如下情况:部分幼儿缺乏采摘经验,难以独立完成采摘;部分幼儿个体意识较强,不愿与他人合作……对此,教师就可以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幼儿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开展采摘实践活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探讨,每个小组都可以明确采摘方法[6]。幼儿提出采摘办法后,教师就可以鼓励其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如在采摘花生时,幼儿分工协作,有的负责用工具进行挖掘,有的负责抖落花生秧上的泥土,有的负责摘花生,有的负责挑拣、整理花生;在采摘菌菇时,有的幼儿负责用剪刀剪掉菌菇,有的幼儿负责盛接……在采摘过程中,幼儿通过相互配合,高效地完成了采摘活动,不仅保证了果实的完整性,体会到了收获果实的乐趣,还形成了合作意识,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实现了合作探究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幼儿园中班种植活动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教育实践活动,能够从联想、表达、观察以及动手操作等角度着手,引导幼儿对大自然进行实践探索。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协作、经验交流等方式,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幼儿教师在贯彻陶行知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应灵活运用多样化的生活教育资源,深挖种植活动中隐含的教学元素,为幼儿提供体验生活、感受自然、感知社会的学习机会,为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庄玲.生态教育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J].天津教育,2025(6):174-176.
[2]邱佳业.“走向融合”视角下的幼儿园班本种植活动优化路径[J].中国教师,2025(1):97-100.
[3]李美荣.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以幼儿园种植活动为例[J].亚太教育,2025(1):143-145.
[4]姜惠萍.强化教研管理机制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基于幼儿园种植活动开展的园本教研[J].山西教育(幼教),2024(12):40-42.
[5]张海燕.自然教育理念下幼儿园开展游戏化种植活动的策略[J].智力,2024(36):75-78.
[6]赵心璐.与大自然的亲密“对话”:陶行知教育理念在幼儿园种植活动中的生活化运用[J].幸福家庭,2021(9):51-52.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