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预警评估护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I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BI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术后;风险预警评估;护理;神经功能缺损

  急性脑梗死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具有较高致残率及致死率[1-2]。机械取栓术是急性脑梗死血管再通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促使局部脑组织血流通畅,以保证脑组织血流供应充足[3]。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常规护理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缺乏对护理风险事件的预见性[4]。风险预警评估护理是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而制订的针对性较强的护理对策[5]。本文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临床诊断标准[6];具有手术治疗指征,且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排除标准:存在颅脑手术史;持续性癫痫发作;颅内恶性肿瘤或动静脉畸形;脏器功能严重损伤;精神、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男33例,女21例;年龄39~76岁,平均(59.01±7.30)岁;体质量指数(BMI)18.50~28.80 kg/m2,平均(24.96±0.82)kg/m2。对照组:男31例,女23例;年龄41~75岁,平均(58.25±7.14)岁;BMI 18.20~29.55kg/m2,平均(25.01±0.8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常规生命体征监测、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常规心理护理(发现患者负性情绪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及遵医嘱用药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风险预警评估护理。(1)参照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表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包括体温(0~2分)、呼吸频率(0~3分)、心率(0~3分)、动脉收缩压(0~3分)、意识状态(0~3分)共5项参数,总分0~14分,得分越高,患者病情越重。根据评分结果,由风险预警管理小组对患者进行预警分级,其中MEWS评分为0分的低危的患者,以绿色标识预警;MEWS评分1~4分的中危患者,以黄色标识预警;MEWS评分>4分的高危患者,以红色标识预警。(2)具体实施。①低危患者:护理人员每隔6 h对患者病情评估1次。②中危患者:护理人员每隔2 h对患者病情评估1次。嘱咐家属帮助按摩下肢局部肌肉(20 min/次,3次/d),以预防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针对压疮风险高的患者,在床头建翻身卡,协助患者采用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的体位方式,每隔2 h翻身1次,并做好记录工作;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缺氧患者遵医嘱给氧。③高危患者:护理人员每隔30min对患者病情评估1次。在中危患者护理方案基础上,加强反流、误吸、呼吸道梗阻等护理风险事件的管理,每隔1 h护理人员将手掌呈空心状对患者进行适当拍背;若患者咳嗽无力,给予吸痰处理;若患者出现呕吐则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将头部偏向一侧,并将口腔内分泌物及时进行清理。

  两组均护理至出院。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总分0~42分,评分越高,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2)比较两组护理前后Barthel指数(BI)评分。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生命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4)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于出院时采用自制量表评估,得分>85分为十分满意;70~85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NIHS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前后BI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I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44%,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已知机械取栓术后护理质量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影响[7-8]。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动态分析,并将患者划分为不同等级实施针对性护理[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风险预警评估护理中,对患者自身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并分层管理,可使护理计划的依据从主观判断转变为客观指标,有助于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弥补传统护理过程中针对性不足的缺点。此外,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以降低患者出现压疮、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0-12]。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预警评估护理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风险预警评估护理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后患者BI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以及降低NIHS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参考文献

  [1]康凌.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24):4387-4390.

  [2]陈楠,王*,戴波波,等.脑白质高*号与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2,24(7):731-733.

  [3]Laredo C,Arturo R,RaúLT,et al.The accuracy of ischemic coreperfusion thresholds varies according to time to recanalization in stroke patients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A comprehensive whole-brain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tudy[J].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20,40(5):966-977.

  [4]杨青英,刘碧美,戴惠萍.针对性护理对急性脑梗死采用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系统医学,2020,5(15):150-152.

  [5]**敏.风险预警评估管理模式在高危妊娠产妇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103-105.

  [6]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7]Osama OZ,Marc R,Heinrich PM,et al.Health economic impact of first-pass success among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eated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a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an perspective[J].J Neurointerv Surg,2021,13(12):1117-1123.

  [8]Hassan A,Ringheanu V,Preston L,et al.Acute intracranial stenting with mechanical thrombectomy is safe and efficacious in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underlying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J].Interv Neuroradiol,2022,28(4):419-425.

  [9]肖蓓,拾丹丹,张文,等.风险预警评估指导下的规范化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16):2475-2478.

  [10]范妮妮,成翔,张锦,等.基于早期改良预警评分的分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9):163-165.

  [11]叶芳,王琳,罗建娣.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系统在腹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8):51-53.

  [12]袁琦,姚灵超,徐小明.护理风险预警评估在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1):5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