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分析增殖抗原-67(Ki-67)、细胞角蛋白19(CK1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05例PT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Ki-67、CK19、EGFR表达;另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Ki-67、CK19、EGFR表达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结果:癌组织内的Ki-67、CK19、EGF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9.52%、60.95%、56.19%,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0.00%、11.43%、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CK19、EGFR阳性表达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T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i-67、CK19、EGFR在PTC患者癌组织内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三者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增殖抗原-67细胞角蛋白1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淋巴结转移
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在临床具有较高的患病率[1-2]。PTC的病因多样,临床尚未明确,往往认为可能与遗传、辐射等因素联系紧密[3]。近年,因人们生活习惯、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PTC的患病人数不断增长。虽然PTC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但其存在早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倾向[4-5]。因此,对PTC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十分重要。PTC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基因共同参与的结果,故积极的探寻与该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标志物十分重要[6]。增殖抗原-67(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的相关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联系紧密。细胞角蛋白19(CK19)通常存在于上皮细胞的胞浆内,是组成细胞骨架的中间丝状物,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内扮演重要角色。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是一种负责与表皮生长因子(EGF)结合的跨膜受体蛋白,在同EGF结合之后会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加速细胞分裂、增殖。目前临床尚缺乏Ki-67、CK19、EGFR表达与PTC患者关系的报道。基于此,本研究以2020年9月—2023年9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05例PT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三者在PTC患者癌组织内的表达及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9月—2023年9月本院收治的105例PTC患者。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明确病情;预计生存期>6个月;依从性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肝肾功能衰竭;妊娠或哺乳期;传染性疾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有出血倾向;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105例PTC患者中男48例,女57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7.31±2.57)岁。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标本采集: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采集本院105例PTC患者的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不同组织内Ki-67、CK19、EGFR表达。
检测方法:首先对不同的组织标本以10%甲醇溶液持续固定24 h,以石蜡包埋,将所有标本制作成4μm切片;然后以柠檬酸钠缓冲液修复抗原,将3%过氧化氢溶液滴入后进行15 min的孵育,结石后以磷酸缓冲盐溶液(PBS)清洗;以10%山羊血清封闭0.5 h,将一抗滴入,次日再以PBS清洗,将二抗滴入后,再孵育0.5 h,最后染色、脱水、封片、镜检。
阳性评估标准:(1)阳性表达率,1%~10%为1分;11%~50%为2分;>50%为3分。(2)染色强度,不着色为0分;淡黄色为1分;棕黄色为2分;棕褐色为3分。染色强度、阳性表达率相乘在3分以上判定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1.3观察指标
(1)比较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的Ki-67、CK19、EGFR阳性表达率差异。(2)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Ki-67、CK19、EGFR表达与患者各项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组织内Ki-67、CK19、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
癌组织内的Ki-67、CK19、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Ki-67、CK19、EGFR阳性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Ki-67、CK19、EGFR阳性表达与PTC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CK19、EGFR阳性表达与PT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PTC属于临床多发的恶性肿瘤,大约占据全部甲状腺癌的85%,能够于任何年龄段发病[7-8]。近年,PTC的发病率有所上涨,给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多危害[9-10]。PTC在患病早期常无典型症状,容易延误病情,严重影响预后[11-12]。PTC的发病因素复杂且多样,且存在转移特点[13]。积极的探明与PTC发生、发展、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指标十分重要[14-15]。
Ki-67是细胞复制过程内必需的核蛋白,与核糖体RNA转录联系紧密,在细胞周期的G1、S、G2、M期均有表达[16]。Ki-67是细胞增殖的标志物,可比较直观的评价某一细胞群生长(增殖)占比,Ki-67阳性常与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联系紧密。CK19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属于细胞角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通常在机体的单层上皮细胞表达,当此类细胞恶变出现恶性增殖后,CK19的结构不会发生转变,但其表达将会明显上升[17-18]。EGFR是一种分子质量为170 kD的膜蛋白,是原癌基因C-erbB-1的表达产物,EGFR能够激活酪氨酸激酶,由此诱发特异性酪氨酸残基磷酸化,信号通过激酶级联放大传递,在细胞中诱发蛋白激酶活化、蛋白质与DNA形成等一系列生物效应,最终造成细胞生长与分裂[19-20]。EGFR的阳性表达会导致肿瘤细胞过度增殖,最终加重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癌组织内的Ki-67、CK19、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Ki-67、CK19、EGFR阳性表达与PTC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由此表明,在PTC患者癌组织内,Ki-67、CK19、EGFR呈异常的高表达状态,三者参与PTC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的侵袭具有一定关系。由此提示,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对于PTC患者而言,需重点监测Ki-67、CK19、EGFR表达情况,以尽早诊断出疾病,对患者施以个体化的治疗,从而保障患者获得良好的预后。
综上所述,Ki-67、CK19、EGFR在PTC患者癌组织内呈异常高表达状态,三者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紧密联系,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过程。
参考文献
[1]邱丽浈,邱友燕,陈晓珠,等.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临床病理特征及颈部淋巴结转移影响因素分析[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22,50(3):70-75.
[2]吴艳,相开放.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TAP、SETD2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黑龙江医药,2023,36(3):704-706.
[3]李成乾,许翔,邢宝迪,等.BRAF V600E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J].现代肿瘤医学,2022,30(19):3493-3497.
[4]李卫,王猛,刘杰.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miR-144-5p、FN1表达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2,62(25):25-29.
[5]刘犇,王芳,刘凤磊,等.Gal-3、CK19、HBME-1、cyclinD1、p5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诊断价值[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4):50-55.
[6]姜欣佐.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CK19、MMP-9及白介素类指标的表达变化[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8):61-64.
[7]刘宁利,桑洁.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FOXQ1和CDK4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2,31(9):825-829.
[8]张选红,吴红燕,孔颖.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CDX-2、HNF-4α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22,62(28):59-62.
[9]尚轶钒,黄思夏,王佳鹤,等.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 V600E、TERT和RET分子检测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3,39(6):661-667.
[10]吴海滨,赵爱国,苗雅云,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叉头翼螺旋转录因子3水平变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转移的关系[J].陕西医学杂志,2023,52(5):613-617.
[11]辛运超,孙晓冉,尚小领,等.德尔法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CD34、ESM-1表达的关系[J].广东医学,2023(7):847-851.
[12]车勇军,连蕾,侯钰,等.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23,30(2):69-73.
[13]董校良,王象征,王捷,等.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SMYD2、GRK6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增殖基因和预后的关系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24):4699-4704.
[14]尹君.左甲状腺素钠片联合生物免疫疗法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2,19(12):35-39.
[15]毕日军,郗彦凤.乳头状甲状腺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黏附斑激酶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26(7):1113-1116,1144.
[16]徐子森,阚炳华.Cyclin D1、Ki-67、CK19联合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效能及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23,25(6):596-600.
[17]唐娟,俸瑞发,伍金凤.CK19、HBME-1、Galectin-3和TPO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J].华夏医学,2021,34(4):1-6.
[18]韩志蓉,奉泽锦,韩亮.E-cadherin和CK19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J].现代肿瘤医学,2021,29(2):220-224.
[19]张晶晶,夏玉娟,董顺利,等.EGFR外显子19缺失突变促恶性甲状腺肿瘤侵袭迁移作用的研究[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21,31(1):1-5.
[20]陈一峰,郑泽荣,王怡璇.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突变及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8):114-11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