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模式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对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将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n=82)与观察组(n=86),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PAC模式,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两组遵医行为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减重、疾病知晓率四项遵医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模式的应用在有效提升PCOS患者治疗疗效的同时,还可改善患者饮食、用药、减重、**等行为的遵医性情况,提高患者疾病知晓程度。
关键词:PAC模式;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遵医行为
0引言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属于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多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育龄妇女患病率在5%~10%,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管理,可导致生育障碍并增加患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远期健康风险[1]。PCOS属于终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较为确切的治疗方案,患者自我管理对疾病进展尤为关键,其在用药、饮食、运动、体重监测等行为上的遵医性对其自身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但目前患者普遍遵医性较差,需医护人员加强监督。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模式能加强对PCOS患者健康教育,旨在对患者实现长期监督及管理。但目前在医护配合方式及资料收集、效果评估上还有待更为深入的研究[3]。本研究纳入PCOS患者168例,在医生诊治的同时与团队共同合作通过集体宣教、一对一**等方式强化医护配合及健康教育,并创建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长期系统管理,进一步优化PAC模式在PCOS的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本院收治的PCOS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PCOS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82例,观察组患者86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PCOS诊断标准[4];临床资料完整;年龄≥18岁。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无法进行随访患者;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及恶性肿瘤。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遵照医院相关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可疑病因,医生根据患者症状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告知患者药物用法用量并按时复诊,同时明确告知患者饮食、及相关健康行为对疾病进展的影响,为患者提供相关的饮食建议以全面强化患者健康意识。
观察组采取PAC模式,方案如下。
(1)创建妇科内分泌门诊并成立由妇科内分泌医生、专科护士、营养师、内科医生等成员共同组成的内分泌疾病管理团队,为患者提供专业及全面的诊治服务。
(2)医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及体格检查并开具月经病鉴别诊断及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并针对PCOS进行代谢情况、血糖情况等检查及评估,基于此对患者展开相关性的量表评估,如伴有特殊疾病(如肥胖症、生殖异常)则进行相应的代谢情况评估,综合诊断后由医生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及日常自我健康管理方案。护士则负责患者一对一的健康**服务并告知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填写相关量表、完成患者特殊体征量表评估并予以书面报告。创建患者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包括患者饮食、用药、减重等情况控制,并嘱患者定期进行复诊,遵医用药,强化医生健康管理的监督作用。
(3)医生需定期了解患者疾病知晓率,一对一地用药指导;定期集体宣教。加强医护合作,重视患者心理健康;引入营养师优化饮食干预,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对患者生活中不良饮食习惯加以纠正,同时强化饮食侧的健康指导,明确饮食对病情的重要影响。
(4)基于患者一般资料分析,根据患者文化水平、日常爱好等采取健康宣传册、多媒体宣教、讲座等形式强化健康教育。不定期在医院公众号上发表健康科普文章,引导患者关注月经病管理相关***,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建立患者**群强化线上教育及监督,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根据患者月经恢复情况、痤疮、多毛等症状减轻情况、彩超检查、内分泌检查等综合情况,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经1~6个月治疗月经恢复正常且相关症状明显减轻、彩超结果显示双侧卵巢无异常回声)、有效(症状改善、内分泌检查相关激素水平趋于正常值)及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效果不明显放弃治疗),计算临床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样本量。
1.3.2遵医情况
采取建档**随访对患者进行遵医情况的调查,分别对患者进行1个月后、3个月后及6个月的**、**随访。分别对患者用药、饮食、**、减重及疾病知晓率5个方面进行遵医性调查,单项评分0~10分,总分共5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遵医性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1.0分析数据差异,所有样本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中位数及四分位数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输入,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有效率对比
如表2所示,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遵医性评分及治疗满意度对比
如表3所示,观察组饮食、用药、减重、运动、疾病知晓率四项遵医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随访情况
经对患者进行1~6个月的随访,观察组患者少数仍有不遵医行为,出现自行停药情况,部分患者经**随访自述遵医服用优思悦、调经益母胶囊等,或遵医嘱进行促排卵治疗、复诊等,经治疗月经已规律,月经量适中正在备孕,并有患者自述已怀孕转入产前科。
3讨论
PCOS是一种终身性疾病,患者日常行为对病情发展影响较大,不仅会增加生育障碍风险,还会增加患者其他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但目前关于PCOS的诊治及护理在规范性、全面性及专业性上还有待提升。
PAC模式(人流后关爱)是成熟的医护紧密配合模式[7],PAC模式在PCOS中应用旨在通过线上、线下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治服务及日常健康管理服务,研究证实,PAC模式的应用可提高PCOS治疗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5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0.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饮食、用药、减重、**、疾病知晓率四项遵医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通过一般流程护理可促进治疗顺利进行并解答患者部分疑问,但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仍处于较为被动的情况,其原因之一就是患者对自身情况了解得不够充分[8]。PAC模式加强了对患者各方面情况的评估并针对PCOS患者主诉、治疗需求及各项生物学指标进行相应的代谢评估,尤其是针对以前由于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偏低,未充分意识到内分泌检查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对检查费用不认可等。观察组引入多项量表评估、集体宣教、一对一**等,使患者可充分理解疾病的危害和诊治方案,更加了解自身病情,更愿意接受检查和配合治疗。
PCOS与内分泌失调息息相关,内分泌失调可出现闭经、肥胖、多毛乃至不孕等症状,内分泌检查是对高雄激素血症监测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药物缓解高雄激素血症缓解痤疮、多毛等相关症状,但前提是需对患者病情进行鉴别诊断方能诊断用药[9]。PCOS还可引起多种代谢异常,若管理不当,它还将导致一系列的远期健康风险,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精神行为异常,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癌等。健康管理必须伴随终身。为了降低PCOS患者发生远期并发症的风险,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饮食控制、**及减重是PCOS患者改善远期健康结局的一线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每个医生的责任[10]。患者生活习惯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由此,在PAC模式中引进了营养师为患者进行更为专业的饮食干预,并且强化心理健康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可提升诊治的专业性及人性化,继而更好改善患者不遵医情况并可获得更高的临床疗效。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健康教育及随访工作可更好地对患者进行日常监督,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健康档案的创建则可更好地记录患者情况,继而为后续治疗流程优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利于促进*息化进程,在健康管理上体现出规范性及系统性。
目前,研究在营养师及专业心理**师配备上还有待优化,且部分月经病患者没有很好地归口管理。针对上述问题,主要采取安排营养、心理专科医生坐诊,予以妇科内分泌更为规范的诊疗,营造关爱妇女的良好氛围。此外,在进行患者随访时仍出现失访情况,在患者管理上还需进行进一步优化。
综上所述,PAC模式在PCOS患者中应用可深化患者疾病认知,改善患者不遵医情况,提高患者在用药、饮食、减重上的依从性,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
参考文献
[1]冯金鸽,王伟,马里昂,等.多囊卵巢综合征皮肤表现与生物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32(9):527-529.
[2]何小洁,古东海,李日绍,等.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重指数、内分泌及其代谢异常特征之间相关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7):54-56.
[3]于乐洋,储红梅,张敏.分级分区护理管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及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10):1240-1242,1250.
[4]李彩霞,杨林敏,黄安卉,等.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家属照顾能力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13):2481-2484.
[5]赵文君,陶丹,薛小静.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不良反应积分、QOL-35量表评分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学,2020,48(10):1351-1354.
[6]王文娟.探析延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效果[J].智慧健康,2019,5(32):86-87.
[7]何文凤,薛成,郑健康,等.淫羊藿苷联合可注射壳聚糖/胶原复合水凝胶对心肌梗死大鼠血管新生的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3,27(25):3992-3998.
[8]李冰,丁水印,李新春,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血浆vaspin、periostin及Lp-PLA2水平对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J].广东医学,2023,44(4):494-498.
[9]边毓尧,修明文,侯婧.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浆NL RP 3炎性小体和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3,30(2):175-179.
[10]关正宇,洪林巍,张光华,等.心肌声学造影超声心动图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合并2型糖尿病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功能及*循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3,39(1):32-36.
[11]朱红英,黄金艳,陈芳.基于**耐力下细节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功能、负性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6):86-89.
[12]蔡宝裕,张晶,王先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4):844-847.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