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非随机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根据不同放疗技术方式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放疗技术治疗患者为对照组(n=39),接受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患者为观察组(n=39),连续治疗5周后对比两组局控率、肺受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局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50、V40、V30、V20、V10、V5肺指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为5.13%(2/39)、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2.56%(1/39),低于对照组的20.51%(8/39)、20.51%(8/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9,4.522,P均<0.05)。结论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效果与常规放疗相当,但调强放疗技术安全性更高,有助于减轻肺损伤。

  [关键词]乳腺癌;调强放疗技术;临床价值

  乳腺癌是常见、严重的恶性肿瘤之一,调查显示我国2022年乳腺癌患病率为29.05%,较肺癌高出23.7%,且仍呈年轻化趋势发展,给我国女性健康安全带来极大危害[1]。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多采用根治术、放化疗等综合方法,切除病灶,提高存活率,延长生存期限,其中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治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由于放疗方式较多,所以各有利弊[2-3]。近年来,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放疗技术不断更迭,可有效提高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降低放射性损伤程度[4]。调强放疗技术是常用的一种放疗方式,在影像学技术引导下可对病灶部位进行精准验证、校对,提高疾病控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5-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非随机选取邳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于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8例乳腺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放疗技术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年龄29~60岁,平均(40.61±3.4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1~27 kg/m2,平均(23.47±1.39)kg/m2。观察组年龄30~60岁,平均(41.21±4.11)岁;BMI为22~27 kg/m2,平均(24.13±1.3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邳州市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20200301-09)。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认知正常,积极配合;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7],且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乳腺癌;首次进行放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智力、沟通等障碍的患者;既往有放化疗史的患者;合并肺结核病变的患者;合并急性感染、凝血功能障碍、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远处转移的患者。

  1.3方法

  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常规检查(生化检验、血尿常规、心电图、乳腺彩超、凝血四项等),完成乳腺癌根治术。此外,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放疗有关的基本信息,为患者答疑解惑,促进治疗的顺利进行;全面评价患者病情实际状况,结合评估结果及患者年龄,确定适当的放疗范围、剂量。根据患者放疗范围及患侧上肢活动,选取合适的体位、固定装置,注意减少心肺受照剂量,如若接受乳腺照射,需重视皮肤保护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保持身体放松,患侧上肢举过头顶,完成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扫描,针对靶区开展三维重建勾画,后界、外界、内界、前界分别与胸壁紧贴、腋中线、体中线、皮下3 mm部位,适当修正,靶区外放,采集计划靶区,在肺、腋窝、胸骨各方向外放5 mm,头脚外放8 mm,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自行控制外放。

  对照组采取常规放疗技术,先用托架固定乳房,再标记胸壁皮肤照射范围,确定内外切野角度,勾画靶区;选择6MV-X线半野照射方式进行照射,经楔形板调整照射剂量;10 Gy/次,5次/周。

  观察组采取调强放疗技术,选择计划靶区中心,病灶处于左侧者,合理限制照射剂量,对侧乳腺剂量<5 Gy,心脏剂量<30 Gy,患侧肺、靶区剂量分别较处方剂量低;5次/周。

  对照组、观察组共治疗5周,总剂量50 Gy,放疗次数为25次。治疗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四项等检查,确定患者有无不良反应,针对异常问题,及时干预处理。

  1.4观察指标

  局控率:通过观察患者不同部位(内乳、腋下、锁骨上、胸壁)复发情况,判断、统计局控率。

  肺受量:V50、V40、V30、V20、V10、V5肺指数,指数越高,肺损伤越严重。

  不良反应:放射性皮炎、白细胞下降、放射性食管炎等。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肺受量为计量资料,且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局控率、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局控率比较


  观察组局控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肺受量比较

  观察组V50、V40、V30、V20、V10、V5肺受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3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极高,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是目前危及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8]。针对该病的治疗,多采用手术、放化疗等综合疗法,其中根治术后胸壁复发几率高,增加远处转移、死亡风险,故而辅以根治性手术、化疗、放疗等,由于术后胸壁原有血管、肌肉血管支破坏严重,所以化疗效果差,放疗成为首选,提高了局部控制率[9]。调强放疗技术是借助CT/磁共振成像三维重建技术作用,保证摆位、照射的精准,以及优化辐射野内多个X线束的权重,使剂量分布、靶区三维分布形状保持抑制,从而提高靶区的精确照射剂量,更有效地治疗疾病[10-11]。

  乳腺癌术后容易发生区域性淋巴结、胸壁复发,因此通过观察患者复发情况,能有效评估放疗治疗效果[12]。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局控率较对照组略高,说明调强放疗技术能提高局控率,帮助患者实现临床获益的最大化。该研究还显示了,观察组V50、V40、V30、V20、V10、V5肺指数0.95±0.29、3.23±0.41、10.57±1.01、21.63±2.51、42.31±3.17、57.59±7.19,较对照组2.31±0.69、5.11±1.21、12.01±1.29、28.65±3.11、48.77±4.41、64.67±5.31低,与高宏[13]提出的研究成果相符,研究组V50、V40、V30、V20、V10、V5肺指数0.90±0.26、3.21±0.45、10.63±1.05、21.66±2.55、42.38±5.66、57.95±8.30,较对照组2.31±0.70、6.40±1.30、12.03±1.26、29.75±2.10、49.70±3.95、66.73±4.55低,充分证实了本研究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也说明了调强放疗技术的安全性更高。究其原因,乳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胸壁变薄,辅以放疗后容易增加肺受量,损害肺功能,而调强放疗技术可进一步调整射束剂量强度,适时优化适形,将辐射野划分为线束,精确分布剂量,精准治疗病灶[14-15]。除此之外,调强放疗技术可将对病灶的照射剂量扩至最大,提高疗效,保护正常组织,维持正常肺功能[16]。该研究结果还显示了观察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说明调强放疗技术安全性更高,究其原因,该技术可精确控制辐射强度,精准照射病灶的同时减少剂量对邻近组织的辐射,从而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17-18]。结合上述分析,认为调强放疗技术可使乳腺癌放疗患者获得最佳临床疗效的同时承担最小的治疗风险。介于研究样本量不足、未进行长期随访观察等局限,今后研究中需扩大样本量,深入探究调强放疗技术优势,为乳腺癌治疗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调强放疗技术与常规放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相当,但调强放疗技术在减轻肺部损伤程度及降低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方面更具有优势。

  [参考文献]

  [1]刘芬,赵丰雨.调强放疗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临床分析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18):235-236.

  [2]梁广立,杜武,蒋胜鹏,等.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影像引导技术的研究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3,46(4):462-467.

  [3]符李达,简立智,王静.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5):826-827.

  [4]王建坡,李亚琼,刘尧栋.容积旋转调强与固定野调强放疗技术用于乳腺癌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11):1895-1898.

  [5]王波,陈存海,刘广焕,等.乳腺癌保乳术后加速部分乳腺调强放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2,29(5):605-608.

  [6]高建梅,胡永强.保乳术后辅以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4):85-87.

  [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9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9,29(8):609-67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