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研究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的影响效果。方法目的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全身麻醉,观察组(n=30)实施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水平、麻醉效果、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手术中,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苏醒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40±0.61)分、Ramsay评分(3.83±1.1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3.56±0.81)分、(2.99±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8、4.373,P均<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可提升麻醉效果,降低疼痛。

  [关键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效果;疼痛评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属于临床中对关节炎以及股骨骨折等疾病进行有效治疗的主要方法[1]。因为人工髋关节的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患者的每日活动量较大、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差、年龄较小,那么不适宜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故该手术主要是适用于50~80岁之间患者[2]。但是大部分的老年人群无法有效耐受以及手术,特别是外科手术中需要通过全身麻醉,该麻醉方式不但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造成影响,同时,容易使患者产生应激反应,甚至还会对患者的认知功能造成影响,腰硬联合麻醉的优势较短,包括麻醉平面容易受控、药效发挥速度快、镇静效果相对优良,该麻醉方法最常应用在下肢手术的实施中,特别是对于需要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用格外普遍;除此之外,罗哌卡因是一种临床中常用的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药物,其为酰胺类镇静药物,具有长效性特点,可以得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以及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3-4]。本文旨在分析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目的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期间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n=30)实施常规全身麻醉,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50~70岁,平均(60.35±3.26)岁;病程1~6年,平均(3.13±0.98)年。观察组(n=30)实施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72岁,平均(60.88±3.54)岁;病程1~7年,平均(3.20±0.9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青岛大学医疗集团西海岸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2024-01-1267)。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对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以及麻醉方式可耐受;②临床资料具有完整性特点;③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④首次采用该手术进行治疗;⑤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在Ⅰ~Ⅱ级之间。

  排除标准:①术前无法和他人正常沟通者;②凝血功能存在异常反应者;③存在免疫功能异常反应者;④存在精神性疾病者;⑤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⑥无法耐受本次手术者;⑦脊柱存在畸形者。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室以后,需要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心电图、平均动脉压、血压等,然后给予患者氧气面罩,提升氧气支持,将氧流量控制在6 L/min左右,并为患者构建静脉通道。给予患者0.2~0.4 mg/kg的依托咪酯(国药准字H32022379;规格:10 mL∶20 mg)、0.15 mg/kg的顺阿曲库铵(国药准字H20183042;规格:5 mL∶10 mg)2~4 mg的咪达唑仑(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实施全身麻醉诱导,成功麻醉以后,再对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然后给予患者3~8 mg/(kg·h)的丙泊酚(国药准字H20010368;规格:10 mL∶0.1 g)、持续性吸入浓度为0.5%~1.0%之间七氟烷(国药准字H20080681;规格:100 mL)展开麻醉维持,在结束手术前0.5 h,需要给予患者镇痛药物降低疼痛,所有麻醉剂需要停止使用。

  观察组:在手术前0.5 h,通过静脉为患者滴注0.5 g阿托品(国药准字H42022999;规格:1 mL∶5 mg)、0.1 mg盐酸布托啡诺(国药准字H20020454;规格:1 mL∶1 mg)。患者需要保持侧卧位,并且对患者的L2~L3或者L3~L4椎间隙进行穿刺,应用25 G腰麻针穿刺至硬膜外,将蛛网膜刺破以后,将针芯抽出,有脑脊液发生流出,则表示成功穿刺,然后再给患者以0.12 mL/s的速度注射2~3 mL的0.5%的罗哌卡因(国药准字H20173193;规格:20 mL∶150 mg),注射完毕后,将腰麻针退出。

  1.4观察指标

  ①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水平。

  ②麻醉效果:包括麻醉生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术后苏醒时间。

  ③不同时间点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疼痛评分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区间为0~10分,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强烈疼痛,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疼痛越强烈;Ramsay评分:1分:患者处于焦虑以及不安状态下;2分:患者具有良好的定向力,并保持合作;3分:患者只会对命令有所反应;4分:患者对轻叩眉间或者对强声的刺激反应灵敏;5分:患者对轻叩眉间或者对强声的刺激反应比较迟钝;6分:患者对轻叩眉间或者对强声不存在任何反应。

  ④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低心率、低血压。

  1.5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量资料(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水平、麻醉效果、疼痛评分、Ramsay评分)经Shapiro-Wilk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发生率)用例数(n)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血压水平对比


  手术中,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压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麻醉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对比

  苏醒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Ramsay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人工髋关节手术属于现代临床骨科中常用的手术方法,该手术实施中,应用全身麻醉,虽然可以得到良好的镇静效果以及镇痛效果,但因为全身麻醉中所需要应用的麻醉药物剂量相对较高,老年患者通过全身麻醉,有一定概率会导致患者各部分器官的灌注量变少,血流动力学会发生改变,进而使患者发生脑血管相关性疾病[5]。腰硬联合麻醉属于局部麻醉方法,应用该方法进行麻醉过程中,药物能够在患者的腰椎神经周围发挥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老年患者中比较适用。与此同时,罗哌卡因属于一种常用麻醉药物,其具有高效性,较强的溶质性,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常应用在局部麻醉过程中,其能够和血液中的蛋白质发生快速结合,进而使麻醉强度增加[6]。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期间,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禁忌证较少,适应证较多,对于患者的肌肉松弛度的要求整体性相对较低,能够将全身麻醉的缺陷有效弥补[7-8],与此同时,还能够将麻醉药物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进而避免患者发生心血管功能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情况。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以及Ramsay评分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蔡小华等[9]的研究发现:研究组疼痛评分为(3.41±1.57)分,优于对照组的(5.27±1.63)分(P<0.05),和本研究结果大致相符。其原因在于:在注入罗哌卡因以后,药物能够迅速进入到麻醉平面中,导致麻醉药物效果的发挥速度变快,进而使药物的镇静效果以及镇痛效果得到充分发挥,同时,还可以对麻醉平面进一步有效调节,降低麻醉平面,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8]。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中至苏醒时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其原因在于: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能够延长阻滞时间以及麻醉时间,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下,同时,能够避免药物残留对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还可以对患者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以及心脏系统的传导功能起到抑制效果[10],减少儿茶酚胺的释放量,避免血压过度波动,故不会明显影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除此之外,手术应激反应的发生,能够释放较多的炎症因子,使患者的中枢神经的伤害敏感性进一步提升,神经炎症反应程度,明显提升,能够使患者的镇静效果、麻醉效果造成影响,从而使患者手术效果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引发较多并发症[11]。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在于:罗哌卡因的应用,能够使神经纤维去极化反应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够进一步提升,炎症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并且不会对患者的交感神经以及中枢神经造成严重的刺激,故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可进一步提升麻醉效果,降低疼痛。

  [参考文献]

  [1]关志荣.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32):71-73.

  [2]王晓军.轻比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镇痛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8):1970-1973.

  [3]徐步安,张磊莹,勒智运.小剂量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12):92-94.

  [4]吴金梅.腰硬联合麻醉中罗哌卡因应用浓度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的影响评价[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2022(8):57-59.

  [5]张永志,张丁,季淼,等.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患者麻醉效果和术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9):3703-3706,3731.

  [6]杨衍忠,杨健发,应美红,等.布托啡诺复合罗哌卡因对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2,33(2):18-20,24.

  [7]邱水林.低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维持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10):1489-1491.

  [8]宋秀.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22,34(7):136-139.

  [9]蔡小华,罗花梅.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中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3(3):67-70.

  [10]杨海林,许明岚.三低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对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应激反应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3,47(5):682-684.

  [11]邱卫华,叶素芳,周同伟.高位髂筋膜联合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4):21-22,2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