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法分两组,每组40例。采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的作为观察组,采用周边虹膜切除治疗法的作为对照组,对比术前、后视力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结果术前,两组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视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早期闭角型青光眼;视力水平;中央前房深度;眼压;并发症
0引言
青光眼疾病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结构及神经功能出现逐渐改变,在发病后若不能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导致患者的视野及视盘典型外观遭受严重的损伤,给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1]。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的形成与周边虹膜对小梁网进行缓慢或突发性的进行性阻塞密切相关,从而引发病情缓慢或急剧地加重[2]。在发病的早期阶段应做好疾病治疗工作,现阶段倡导给予患者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方法,使前房容积得以增大,开放房角,使患者的视力水平得以显著提高[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样本,并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41~75岁,平均(65.3±3.7)岁。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42~77岁,平均(66.3±3.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次研究选取的所有患者均符合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疾病诊断标准要求;②首次接受手术治疗者。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或者心肺等全身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②合并眼部手术史者;③血糖、血压水平过高者;④合并精神障碍疾病者;⑤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
1.2方法
在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压、眼部超声、人工晶状体度数、角膜内皮计数、超声生物显微镜、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对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采取相关药物治疗,让眼压控制在25mmHg以下,术前2d给予局部抗生素眼水点眼,术前1d冲洗泪道、结膜囊,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度,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对照组行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前予以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随后使用聚维酮碘原液滴入结膜囊进行消毒处理。接着,采用大量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对结膜囊进行冲洗,以确保手术区域的清洁。并通过上直肌牵引固定眼球,在12点位角膜缘上方做长约5mm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止血,在角巩膜后做长约3mm弧形切口,内外口宽度大致相同,穿刺前房,轻压切口后唇,放出少量房水,少量虹膜脱出切口外,脱出虹膜至高点切除部分虹膜,并将其复位,确保瞳孔恢复圆形,缝合切口,并使用典必舒眼膏涂抹于术眼,随后进行包扎处理。术后予以普拉洛芬、左氧氟沙星眼水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滴眼预防感染。
观察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术前半个小时,给予患者静滴20%的250mL甘露醇后,对患者进行散瞳,术前予以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聚维酮碘原液滴入结膜囊,大量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冲洗结膜囊,行透明角膜切口,约10点位做主切口,在2点位角膜缘内做一辅助切口,前房内注入黏弹剂约0.1mL,做晶状体前囊膜环形撕开,进行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晶体核,吸出残留的晶状体皮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晶状体囊袋内,调整位置居中,吸出黏弹剂,缝合切口,典必舒眼膏涂眼后包扎术眼。术后予以普拉洛芬、左氧氟沙星眼水及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水滴眼预防感染。
1.3观察指标
(1)观察术前、后视力水平。
(2)观察两组并发症(视觉像差、角膜水肿、前房积血、视物模糊)发生率。
(3)观察两组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前、后视力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视力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
术前,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讨论
闭角型青光眼具有致盲风险,引发该种疾病的产生与视觉通路及视神经损害有直接关系,若患者长期处于一种高眼压状态下,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4]。因此,在发病后应尽早接受治疗,以此来完成对患者视力水平的最大限度保护[5]。该种疾病具有隐匿性,在发病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不明显。在疾病治疗中应以控制患者眼压为主,对新的房水流动平衡状态进行重建,将患者的眼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内[6]。现阶段,倡导将晶状体超声乳化术用于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可使前房容积增大,增加中央和周边前房深度,有效解决晶状体和瞳孔阻滞之间存在的问题[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前,两组视力水平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视力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可在治疗的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病情,使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成功率[8]。
综上所述,在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使用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有助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及眼压,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静文,董敬民.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21,43(3):161-165.
[2]刘晓瑞.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0,41(5):106-109.
[3]程乘.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3):126-127.
[4]陈云丽.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1):43-44.
[5]王敬娜.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360-3361.
[6]王兴涛.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观察[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20,32(1):1-3.
[7]郭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8):175-175.
[8]迪力夏提卡的尔,买热木尼沙·阿不来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3):2445-244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