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以古诗为主题创作的古代诗歌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创造特征。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古代诗歌艺术不断发展,具有约100年的历史,并逐渐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风格和特征。本文根据赵季平老师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撰写而成。了解古代诗歌艺术歌曲对声乐学习者的重要性及其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重点从演唱实践中的气息运用、合适的身体状态、咬字的要求、情感的表达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这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
引言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代诗词艺术与音乐美相结合的声乐体裁,是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中最不可或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而《静夜思》是古诗词艺术作品优秀的代表之一,汇聚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含蕴,又结合了古诗词的吟诵韵律和民族音乐的风格韵味,很好地表达了古诗词所含的深邃意境,成功地诠释了诗词内容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韵律。通过研究《静夜思》这首曲子的风格与演唱时情感的体现及韵味的把握,从而达到提高自身的理论分析和演唱实践能力的目的以至能够更好地表现作品。
作曲家赵季平简介:赵季平,我国著名作曲家。在国内和国际上赢得了无数奖项。他一直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而努力,时至今日,他仍是我国获奖最多的音乐家,他被誉为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国电影音乐的里程碑和大师。
作词家李白生平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被后人称为“谪仙人”。他也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的诗词,早在宋代就已有人传记,就其创立的意义和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其崇高的地位。
一、创作背景
《静夜思》于9月15日唐玄宗开元14周年之际在扬州客栈创作,而当时年轻的李白也写了诗《秋夕旅怀》。在星月交辉之夜,诗人仰望天空和明月,心中的思乡伤感之情情不自禁流露,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声名远扬的名诗《静夜思》。艺术歌曲《静夜思》是赵季平老师唐诗系列组曲中的声乐作品之一,也是唐诗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而本文从旋律、和声、曲式三方面对作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曲式结构分析
d商六声调式(5-8)(9-16)(17-20)(21-27)(28-31)(32-40)
通过分析,本曲为再现单三部曲式。是一首以d为商音的六声调式,加入了7(变官)。本曲由A(5-16)、对比乐段B(17-27)和再现部A1(28-40)三个乐段并且加入了4小节前奏组成。
前奏由4个小节组成,前2小节由柱式和弦以及由低到高的双手琶音分解组成,后2小节双手交替伴奏,左手由低到高进行分解,右手由高到低进行分解。重复一次,为演唱者提示音高和速度,并且为全曲的伴奏音型作铺垫。整体力度由p-mp-p,渲染歌曲宁静深情的氛围。A段由a(5-8)和b(9-16)两个对比乐句组成。
第一乐问4小节都用了I级和弦并且是相同伴奏音型弹奏,与前奏后两小节一致,给予演唱者心如止水的情绪,用较为平缓抒情的感觉进行演唱,后2小节旋律是前2小节旋律下行二度的自由模进后回到主音d。b乐句换与a乐句形成对比。后4小节是前4小节的变化重复,进一步加固动机的发展。
B段由c(17-20)d(21-27)两个对比乐句组成。c乐句一开头加入了合唱部分,右手伴奏织体由全分解变为柱式和弦,突出和弦色彩也在A乐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力度的加强。同时也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f2,将乐曲推向第一个高潮,d乐句前4小节旋律相比c乐句较为平缓,在第4小节左手为震音伴奏,右手为三小节d2的长时值演唱,引A1再现部,并且提示了演唱者再现部的音高。
A1由a(28-31)和b1(32-40)两个对比乐句组成。a乐句为严格再现,第1小节伴奏织体加入八度低音,并且在这2个乐句中右手由原来的全分解加入了长时值的柱式和弦为伴奏。力度上要比第一部分强,情感更加充沛深厚,为本曲的第二个高潮。
b乐句为变化再现,第4小节d2为高八度重复,之后还把d2进行了13拍长时值的延伸,结尾休止了7拍,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同时在右手柱式和弦上出现了大量的连音记号,弹奏流畅,演唱者演唱时也要更为流畅。
三、和声旋律分析
A段整体在I与V7之间来回进行,奠定A乐段旋律大致平稳进行,情绪较为平缓的基调。
B段加入了VI阻碍终止,使得原本在人们期待中应当结束的地方没有形成预期完满的终止效果,而是被一种不稳定功能代替。从而要求和声进一步展开,直到出现真正的完全的终止。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在B段第一乐句的扩充部分在I级出现了大三和弦,和弦色彩的转变是为了推向高潮,引出再现。
A1乐段的第一乐句的旋律部分虽是严格重复,但是在和声进行上有变化,和弦色彩变化也就意味着演唱者的情绪和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就随之变化。第二乐句在结尾时左手为I级和弦的根音保持,右手为VI级和弦的和弦分解,VI级的结尾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与旋律声部d2相呼应,让人有遐想的空间。
旋律分析:歌曲旋律线呈波浪形,平稳进行为主结合跳进。全曲出现大量的均等型节奏,当这种节奏型在曲调中占主导地位时,并以宽松的组织和较缓慢的速度陈述时,常常具有叙事、自语、沉思、漫步、庄重等形象特点以及适合各种较平静的抒情情调。
四、演唱中气息的运用分析
“气动则声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息是声乐演唱中的根本,为我们声乐演唱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气息在歌唱中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这对于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来说更为重要。
首先第一个问题即搞清楚气息究竟吸到什么地方,从身体构造上来讲,我们吸气过后无论如何都是进入我们的肺部,扩张、收缩,吸气、换气。但是,从我们声乐演唱中气息的角度来讲,本文以为气息至少应该是穿喉咙贯入肺部以下至横膈膜以下的地方。具体位置,众说纷纭,本文以为至少应该达到比横膈膜以下还要深的地方:肚脐以下三指的地方。这里就是本文以为吸气,用气的地方最重要的地方。
其次,吸好气息之后,怎么样运用好气息,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在配合好自身技术、腔体、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前提下,保持住自己吸气吸到最深的地方的状态。不仅仅是,所谓的胀小腹亦或是收小腹的动作。我们要搞清楚,每个人的身体状态、身体素质、自身感受、老师讲解得不同所以自己的感受也应该是不相同的。我们自己要明白,一定要在适合自己的且正确的方法下去感受那种最真实的吸气,用气的感受。时至今日,本文也仍然在不断地探索适合自身情况且能够最大程度上真正地使用上气息的科学方法。
再次,在以上吸气的动作之下,我们还要搞清楚气息的走向问题。这是本文在结合自身实际演唱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提出来的,从歌唱者吸气的最深处出发,一条线如铺地毯似的匀匀地将气息送长送远。每一个字都要包裹着匀匀的气息,这样才能够做到,声音在气息上的统一。就好像是老师平时课堂上常与我打的比方:像串一串玉珠一样,如果是每一颗玉珠色泽不一,就算是你把它串起来也意义不大。而这里的玉珠的色泽我就把他理解为每一个字的位置与气息等等其他歌唱因素的统一。那我们要怎么样去把歌唱好,唱得统一呐,这也就离不开串好玉珠的那一根线也就是气息,这也是最重要的东西。
最后,在我们运用气息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把握好其他歌唱时所必要的因素,这也就要求我们要有较好的音乐素养。接下来,本文也将以歌唱中较重要的气息的运用进行阐述。
对歌曲中“连音”的特殊处理:连音指的是在歌曲演唱时,字音要保持音与音之间的紧凑、字与字之间的紧密连接,发出的声音要像一串线珠一样连贯饱满,换气时要过渡自然,不影响整体的发音效果。声乐演唱者在演唱这一类古诗词歌曲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静夜思》中就有大量抒情缓慢、连贯流畅的乐句,例如歌词中的“光、月”等字,在演唱这种需要连音处理的字时,声乐演唱者就要尽量做到演唱出来的歌曲效果要尽量抒情缓慢、连贯流畅。做到乐句与乐句之间很好地衔接住,有紧密的演唱效果和整体表现。从而达到演唱古诗词歌曲应有的内涵与韵味,很好地表现作品想要呈现的东西,与听众产生真正的共鸣。
揉气的运用:所谓的揉气,指的是灵活运用腰腹部力量,韧性地将气息有节奏地向腰部揉动。这也是我们在演唱抒情、连贯、含蓄、思念、深沉、回忆等情调的歌曲时基本上都要用到的方法。在演唱一些艺术歌曲特别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时所必需的,所谓揉气是指的一种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气息的一种说法,是在有良好的吸气的动作之后,是在气息吸到位之后,自己大脑中意识所控制的结果。即本文所认为的一种气息延伸方向的问题:气息永远是像铺地毯似的源源不断地给歌唱力量,这也就要求气息是一种有方向感的东西。从吸气所吸到的最深处,即脐下三指的地方匀匀地如源头活水般包裹着声音同时所出的感觉,这也就是声音的方向感。并且气息需要在这条线上不偏离方向。本文以为,若是偏离了方向则其他各种各样的问题随即而来,比如:所谓的常听到的说法就是什么气息浮起啊,气息不够支撑住声音啊,气息不够灵活太僵等等。就是大概率是因为吸气没有吸到位,或者是因为气息没有延伸至一条线的问题。当然气息的问题,各有说法本文仅以自身在演唱实践中的实际感觉为论述。以本文研究的这首歌《静夜思》为例如下:
在谱例1中的乐句开始演唱时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需要我们演唱时在把握住基本音高和旋律的前提下,通过气息的揉动与控制灵活的调整,很好地有韵味的表现。既要尽量做到抒情、连贯、优美等情调。将古诗词艺术歌曲真正的韵味以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融入实际的演唱中,很好地演唱出古诗词的韵味以及意境的表现。
挡气的运用:挡气,即吸气吸到脐下三指的地方,通过小腹、后背、肋骨等一系列的肌肉群的相互作用达到灵活控制气息的目的。这对于声乐学习者来说,是运用气息比较难的环节,但是这对于演唱艺术歌曲特别是古诗词这一类艺术歌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我们要想声音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具体与本文所研究的歌曲《静夜思》中一些字眼如:床、疑、举、低,也就是每一句话的首字的字头要把控好,灵活地运用气息的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有了挡气的效果。挡气,是我们在演唱过程中匀匀地送气送声的表现,就是一种抽丝剥茧的感觉。用我们身体的各种肌肉通过对抗去达到一种身体内部平衡的演唱时所需的状态,这也是我们所需要达到的。
五、演唱中合适的身体状态
身体状态也是我们演唱中所必须调整的,特别是在上台演唱时我们可能会需要通过调节自身各种情绪或者是心理作用去转换各种适合演唱的身体状态。可能有时候需要一种看起来比较全身放松的身体状况,但是不论何时我们身体始终如一的是一种积极歌唱的状态,是一种无时无刻都可以为上台歌唱而准备的身体状态。就算是外表看起来比较放松,这也仅仅是在身体各因素积极配合调动起来的情况下而言。另外,有时可能会因为歌曲表达而需要身体有强烈的表现,此时一定要记住身体也是要内部各种参与演唱的因素是一种互相平衡的。一般歌曲表现不需要太过于浮夸的表演,一定是一种有内涵的并且有音乐素养地表现歌曲的形式。本人在自身实际演唱中也深刻体会到,有时候演唱歌曲可能会有点太过于注重情感,太过于想要去表现情感反而适得其反,想要达到那种以声带情、以情和声的演唱而注重表面,以至于忘记演唱时所有参与演唱所需的身体因素,反而是老师说的形式大于内容了。总而言之,身体在演唱中应该有时刻准备歌唱的状态,始终是一种积极的身体状态。
六、演唱中咬字的要求
说到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及演唱歌曲所需的腔体这一问题。时至今日,本人也仍然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演唱不同歌曲所需的腔体。字正才能腔圆,而腔圆才能赋予歌曲以表现力。本文认为人体是一特殊的发声乐器,需要不断探索腔体这一问题,并且一定是以适合自身的为标准。
行腔走字,即演唱歌曲时所需要的一些字的归韵和发声腔体的灵活运用等问题。这也是声乐学习者在演唱歌曲时所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在解决好气息问题以后就应该依照每一首歌其中的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字好好地重视和处理。现如今,无论是所谓的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声乐学习者都应该重视五个元音字母的训练,大多发声练习是以美声唱法练习为基础的,大多字的归韵都归于元音字母上,所以声乐学习者在开声练习时应该多注意元音字母的练习。此外,在注意归韵的同时还要把控住气息和声音的走向,有意识的注意声音和气息很好地结合住。
声乐学习者在演唱古诗词歌曲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重咬字的问题,注意一些特殊的处理。比如,要清楚的咬字头和字尾归韵等等,这些都是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不同歌曲时所要注意的,只不过对于演唱古诗词来说尤为重要。此外,声乐学习者还要多训练自身五个元音字母训练,同时自己也要多想多悟,有思想有灵魂地去歌唱,要先做好案头的工作之后我们还要仔细琢磨诗词作者与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内涵。演唱古诗词作品要做到有魂有内涵这也是声乐学习者应该追求的,既要有科学的声音又要有古诗词自身所特有的韵味与内涵,这就要求声乐学习者不得不好好琢磨与思悟了。
七、歌曲情感的表达
对于歌曲《静夜思》来说主题思想是思乡之情,其次还有如无根浮萍的漂浮的无奈之情。我们在演唱这首作品时也应该紧紧地把握住这两种基本情感,在不破坏基本意境和感情色彩的情况下进行自身对于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进行二度创作。记住歌曲的本意一定是真实、质朴的,我们在表现歌曲的时候紧扣主题色彩,然后质朴无华的表现感情。做到真正的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与听众产生内心的灵魂共鸣,切记不可以为了去表达感情而表现感情,那样只会适得其反,不会真正地从内心动人心弦。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演唱时的不同参与因素去表现歌曲感情。如:音色与腔体位置的运用等等,在有深刻意境和内涵的前提下,表现歌曲真正的实质性情感是我们需要认真仔细走心的一个过程。
结语
通过本文以上论述可见,李白五言绝句《静夜思》有着深刻内涵与真挚深情和意境,通过诗句营造出的静谧白月光之景,渲染至深思乡之情。又以委婉含蓄的写作手法以真挚的情感动人心弦,感人肺腑。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用真实的情感动人心弦。故而,以古诗词《静夜思》而创作的艺术歌曲在囊括以上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又有其独特文化性、民族性、艺术性。这对于民族声乐学习者与演唱者来说,不仅可以提高自身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还可以提高自身对于诗词的认识,乃至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理解;可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而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对我们在气息的运用、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腔体共鸣的运用、行腔走字等各方面都有所启示与帮助。
综上所述,艺术歌曲《静夜思》不仅有着独特的诗词文化内涵,更有着独特的艺术性、民族性。适合民族声乐学习者细细磨炼,好好打磨自身,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这也是《静夜思》等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的根本意义所在,也是本文研究目的、研究价值的本质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婉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诗”与音乐——以作品《静夜思》为例[J].音乐生活,2017,6(06):72-73.
[2]赵明,殷进良.中国诗词歌曲在近代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地位及作用研究——新艺术歌曲集之古诗词歌曲《静夜思》音乐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8,(04):198-199.
[3]王营.古诗词《静夜思》在声乐作品中的创新表现[J].参花(上),2020,(11):77-78.
[4]李竹,吴小路.经典古诗词歌曲《静夜思》之赏析[J].黄河之声,2021,(12):150-152.
[5]滑静,朱永婷.古诗词艺术歌曲《锦瑟》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22,(03):10-12.
[6]初晓敏.老锣创作古诗词歌曲《庭院深深》和《静夜思》的艺术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7.
[7]姚天艺.同词艺术歌曲《静夜思》作品分析及演绎风格比较研究[D].燕山大学,2018.
[8]杨林.古诗词艺术歌曲《静夜思》的音乐分析与演唱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20.
[9]陈婧如.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与演唱处理[D].天津音乐学院,2020.
[10]杨爱玲.赵季平古诗词艺术歌曲音乐风格与演唱探究[D].成都大学,202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