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分析原型范畴理论和一词多义现象,探究词汇教学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结合教学实例,从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迁移与创新、评价与总结五个层面呈现一词多义的词汇教学过程,并对该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原型范畴理论;一词多义

  一、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读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个词汇具有多重含义有全新的解读,认为英语词汇的意义是一个原型范畴,每个词汇都有原型义和延伸义。其中原型义是在语义范畴中被认为最有代表性的意义,往往是人们最先认知的,而其他词义则是通过家族相似性的方式,通过特定的语义引申机制,如转喻、联想、隐喻等从原型义发展而来,并且构成一条或者多条意义链。但是,边缘意义抽象程度不尽相同,抽象程度越高越脱离原型(张雪华2017)。同时,莱考夫(Lakoff)还总结了三种词义拓展的结构,包括链锁式、辐射式,以及链锁和辐射相结合的方式,即综合式。以mouth一词为例,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其义项如下:(1)嘴,口(人或者动物进行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2)空话,无聊的话,无礼的话;(3)开口处(如袋口、瓶口、隧道口等);(4)河口;(5)(需要供养的)人。其中义项(1)为原型义“嘴,口”,其他四个义项都可以追溯到其原型义,都与“嘴”的功能、形象等有关,与原型义具有部分共同属性,如(3)体现了原型“嘴,口”具有“开合,进入”的外在形象属性,具有相似性,其含义是围绕原型义隐喻拓展而来的,(4)具有“进入”属性,因此(4)与(3)直接相连,处于同一链条上;(2)和(5)则凸显了原型义“嘴,口”的基本功能属性“说话”和“进食”,其含义则由转喻拓展而来;(2)(3)(5)之间没有一环扣一环的锁链关系,彼此独立,均是由原型义“嘴,口”为中心向周围辐射而派生出的延伸义,与之直接相连,处于同一辐射结构中(胡丽霞2017)。

  因此,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词汇时,应从词汇中心意义开始,再根据其发散方式,拓展更多含义,然后在有意义的语境下讲解和练习词汇。

  二、词汇教学现状

  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根据2003年版《朗文高阶英语词典》,平时常用的小词,如get有30多种词义,hold有40多种词义,go有50多种词义。让学生逐一背诵这些词义显然不太现实,然而高考对于一词多义的考查却更加灵活。例如,在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甲卷中,A段阅读出现了well,考查名词“井”的含义,B段阅读考查piece活用作动词,表示“拼接”,完形填空考查camp作动词。在2023年高考英语全国乙卷完形填空考查matter当作动词,表示“重要”的含义等。可见,对于词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于简单的基本意义,还要关注词汇的活学活用,否则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就会出现大量学生“最熟悉的陌生词”。同时,学生在写作中倾向于使用研究生入学考试(GRE)或者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并且认为这就是高级词汇,可以加分,对于基本词汇的学习不屑一顾,却不知道对于简单词汇的灵活使用方能显示出其词汇水平。因此,为了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对于词汇的讲解务必更加灵活。尤其对有更多含义的词汇,更要基于词汇原型,帮助学生找到各个含义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灵活掌握和运用词汇。

  调查发现,近几年教师对于词汇的讲解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学设计上,词汇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往往以词义为中心。教师通常直接在幻灯片上呈现词形、词性和词义,带领学生朗读,接着给出词汇的一些常用释义,加上配套例句。虽然有时候教师会利用诸如构词法、辐射法、音形义结合法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但是这些教学方法仍以教师为中心,难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从而难以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课堂以抄写或听讲的输入方式为主,几乎没有互动交际或有意义的语言输出,学生往往会出现“听讲时能明白词汇的用法,但是使用时还是不会”的现象。上述词汇教学中的做法本质上是没有完全突破“读音+拼写+词义”的层面,教师集中呈现词汇或拓展词汇用法时,往往脱离语境,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和连贯性,且过于详细的词汇讲解让学生难以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课后记忆大量词汇也容易给他们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陈则航、王蔷2010)。这种“重记忆、轻运用”的学习模式使词汇没有从真正意义上“活”起来,不能成为学生的产出性词汇,这显然与课标的要求不符。

  第二,动力激发上,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词汇记忆无疑是痛苦的。高中英语词汇比较多,教师讲解词汇时,只是给出不同含义,忽视了词汇各个意义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脱离了语境,学生只能机械记忆,久而久之逐渐失去兴趣。或者教师拓展太多,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记忆负担,让他们抓不到重点。

  第三,练习设计上,对于刚刚学习的词汇,学生只有及时练习巩固,才能从短时记忆转至长时记忆,同时便于以后提取和运用。然而,目前的词汇练习仍然拘泥于词义考查和词形听写,导致学生很难在口语和写作这样高难度且综合性的题目中运用新学词汇,最终他们储存的是接受性词汇而非能产性词汇。这样,难以点燃学生的练习兴趣,只是为了练习而练习。

  三、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实例

  下面基于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一册Unit 4中重点词汇charge,通过实际课堂教学,说明如何基于原型范畴理论进行一词多义教学。

  (一)感知与注意

  导入环节—重视词源的输入方式。教师了解到charge词源是拉丁语carrus(双轮马车),与car的词源相同。charge在英语中有名词和动词30多种词义,但都与从双轮马车引申出的第一层意思(装载的内容)和第二层意思(某种负担和压力)有关。因此,教师可以选择拿来一个玩具车作为教学道具,同时播放视频讲解拉丁语背后的词源知识,给学生视觉冲击,加深其记忆,最重要的是激发其兴趣并使其产生深刻印象,以便后续拓展和记忆。

  (二)获取与梳理

  获取与梳理词源意义对呈现多种词义很重要。教师提前将词汇的各种含义融入一个微语篇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让他们在一定语境下猜测该词汇的不同含义。当然,教师也可以将其制作成视频呈现,这样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教师先播放不带字幕的视频,让学生根据动画情节猜测动画内容。然后,播放带字幕的视频,让学生无意识地将词义代入(胡壮麟1994)。

  例如,在微语篇中融入charge的不同词义。

  The Peppa’s family decided to buy some apples and when Peppa’s mom was bargaining(讨价还价)with the salesman,a man charged directly towards them.“May I borrow a phone,please?I’m in charge of a business project.But my phone is out of charge and I can’t find a place to charge it.”he asked.Busy bargaining with the stallholder about how much he should charge them for the apples,Peppa’sdad handed the phone to him.All of a sudden,he ran away with the phone.Oh,my god!Now,Peppa’s family have to go to the police station to charge that person with thecharge of robbery(抢劫).Tom,do you have yourself ready for the coming semester?

  (三)概括与整合

  在一词多义讲解概括环节,教师把文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动画情节在语境中推测该词的不同词义。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到各个含义之间的联系,借助实物导入,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见图1)。
 

 
  (四)迁移与创新

  练习环节,教师在一定语境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即从简单的句子到完整的文章。如果学生基础比较差,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

  例如,教师将一词多义思维导图投放在幻灯片上,给出部分语境和开头语,让学生展开对话,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自然运用所学词汇。同时,以情境设计创造交际情境,让学生输出词汇(见图2)。
 

 
  写作是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掌握情况的最高阶的综合练习。教师给出要求让学生利用所学词汇进行创意写作(见图3),或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设计小组合作讨论。写作可以是小组合作完成,组员每人一句。写作话题可以不加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五)评价与总结

  课堂评价要融入整个课堂环节,同时形式应多样。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给出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可以参照高考评价标准,和学生合作制订出完善的评价标准。在评价环节,学生能逐渐理解评价标准,在实践中及时有效地巩固课堂内容。

  四、评价与反思

  第一,相关研究发现,图形、符号等视觉感官刺激能帮助学生产生意象联想,激发其创造力。在呈现方式上,该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形式,带领学生逐渐感知一词多义。这种呈现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输入新信息。同时,从词源入手,借助思维导图,精心设计问题,能帮助学生巩固与内化词汇,使他们通过分析、比较、归纳、体验等方式,培养多元思维能力,减轻认知和记忆负担,便于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秦红红2018)。

  第二,有意义学习。该词汇教学方法依托于语篇,整个教学过程无论在呈现、体验、理解、提升、整合还是应用词汇环节,都尽可能利用语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汇,同时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培养其语篇意识,让其在有意义的语篇中学习,不仅关注词义,还关注词汇的语体特征和句法特征(谢鸿运2015)。

  第三,讲练评相结合,从词汇讲解到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练习,到最后的多方面评价环节,真正做到讲练评相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面向全体、灵活开放、以人为本、注重实践、讲求实效,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等方式,掌握词汇的语意、语境与语用功能,形成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从而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词汇素养与能力,教师在教学前要搭建足够的知识、思维“脚手架”,融入微视频、微语篇、思维导图、创意写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大胆猜测,提升在语境下感知和理解词汇的能力,真正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引用文献

  陈则航,王蔷.2010.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20-25.

  胡丽霞.2017.浅谈原型范畴理论对大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4):64-66.

  胡壮麟.1994.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秦红红.2018.基于学习活动观的高中英语词块教学策略[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6):25-28.

  谢鸿运.2015.“计划性词汇教学”架构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58-64.

  张雪华.2017.一词多义的原型范畴化认知及其翻译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11):63-66.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