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研究旨在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当前市场上虚拟自习室现有功能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进行针对性优化设计,以期提高虚拟自习室的用户使用率。并应用福格行为模型于虚拟自习室的用户行为养成中,清晰地认识到线上虚拟自习室当前问题主要集中在动力、能力和提示三个方面。为此,采用对照实验法,将优化前后的虚拟自习室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收集用户在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数据,来评估优化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用户在使用经过优化的虚拟自习室后,学习体验得到了显著提升,功能更加贴合学习需求,交互也更加流畅自然。同时,他们在学习效率方面也展现出了明显优势,完成相同学习任务所需时间更短,学习效果更佳。这一研究不仅为虚拟自习室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实证支持,也为提升用户学习体验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用户体验;虚拟自习室;福格行为模型;优化设计

  一、虚拟自习室现状

  随着在线学习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何提高虚拟自习室中的学习体验,是当前最主要的痛点问题。以市面上最主流的虚拟自习室为例,学者可以体验到严格的管理规则和监督机制。这种规则的存在不仅有助于提升用户的自律性,更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提供了深度模式和白名单模式等多种学习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这一系列的设定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但是仍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学习动机不足是虚拟自习室中的显著问题,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无法维持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学习动力。此外,许多用户在使用线上虚拟自习室时,仅提供横屏界面,这种模式缺乏浓厚的共学氛围和乐趣,难以维持用户的兴趣与动机。

  其次,提醒机制尚不完善,会使用户遗漏关键的学习任务,无法按时参与自习室的学习活动,从而打乱了学习计划,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完善提醒机制对于确保用户学习过程的连贯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最后,如何提升用户黏性的有效机制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平台未能设立充足的奖励与反馈体系以激励用户持续学习,这导致用户在学习过程中难以获得足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产生厌倦和乏味之感,导致用户最终放弃使用这一软件。

  总体而言,当前的虚拟自习室在多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制约了用户的学习效果和使用意愿,亟待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究竟应当采取何种策略来优化用户体验、提升学习效果,进而推动虚拟自习室的持续发展呢?

  二、“福格行为模型”应用于虚拟自习室的用户行为养成

  福格行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是描述行为产生的一种简单模型,而行为产生改变的三个关键要素是动机、能力和提示,具体来说,只有当一个人既有行动的动机欲望,又有完成该行为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某种触发因素提示来启动这个行为时,该目标行为才可能发生。

  对于线上虚拟自习室的用户来说,自主时间加长是目标行为,学习动机是促使用户自觉主动学习的原因,学习能力是用户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集合,而学习提示则是各种促使学习的奖励和提醒。只有在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提示都具备的情况下,用户在虚拟自习室中的时间才会增加[1]。
 

 
  应用福格行为模型于虚拟自习室中,能够清楚识别目前自主学习行为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洞察用户需求。具体表现为:

  一是需要提高学习的动机(Motivation)水平。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是激发人们行动的心理动因。通过让用户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成就,可以激发他们的自我激励意识,从而持续提高学习动力。

  二是增强学习能力,优化用户体验。能力是指个体完成特定行为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基于用户的学习能力,确保他们能够顺畅地使用虚拟线上自习室至关重要。同时,还需根据用户的学习进度和反馈,不断更新和完善学习工具和资源,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从而提供更为优质的用户体验。

  三是激励的作用。在虚拟自习室的优化设计中,高频提醒作为关键环节,对于促进用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效率具有显著效果。为此,设置多样化的提醒方式,以有效帮助用户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提醒措施,用户可以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和进度,从而有效地利用虚拟自习室进行主学习。

  三、虚拟自习室的优化设计实践

  1.优化界面


  基于前期对虚拟自习室的用户体验、功能设置、学习效率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并以“costudy”虚拟自习室为例将从四个部分去优化设计并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对虚拟自习室的界面设计、交互逻辑、功能模块等进行了全面的改进。

  (1)在自主自习界面中,传统的横向布局调整为竖向布局,并集成了同伴互助监督机制,以期提升学习氛围和用户参与度。首先,自主学习界面的竖版设计允许学习者与其同桌一并学习,通过实时展示双方的学习进度和目标,实现了一种可视化的同伴监督。这种设计不仅增强了学者之间的互动,还提供了一种社会性比较[2],激发了用户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此外,基于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能够评估用户的学习效率,并通过算法模型预测学习成效。对于那些展现出高效率和优异成果的学习者,将提供奖赏机制,如虚拟徽章、积分奖励或者实物奖品,以此作为外部激励,进一步提升积极性。
 

 
  (2)设置中场奖励页面是提升用户参与度和积极性的有效策略。这个页面不仅为用户提供专属奖励,以激励他们持续学习,还融入了娱乐游戏元素,使用户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缓解疲劳,实现高效学习。给用户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还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找到了放松和调节的机会。这将有助于用户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节奏,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学习效果的最大化[3]。
 

 
  (3)在首页面中,增加登录后立即提醒功能,该功能将在用户成功登录后自动触发,通过弹窗、消息提示框的方式,及时且明确地提醒用户当前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这种即时提醒能够有效地引导用户关注并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从而增加用户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醒内容应简洁明了,突出任务的紧急性和价值,同时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明确指引或链接,以便用户能够迅速行动。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并促进用户与平台之间的积极互动。
 

 
  2.优化实验

  为了验证优化效果,设计了实验对比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选取30位虚拟自习室用户作为实验对象,这些用户均具备一定的在线学习经验,且对虚拟自习室有一定的了解和使用基础。将这30位用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人[4],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可靠性。

  实验开始前,对所有用户进行了详细的实验说明,确保他们了解实验的目的、过程及要求。同时,我们还为每位用户建立了个人档案,记录了他们的学习背景、学习偏好以及使用虚拟自习室的习惯等信息,以便后续对实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对照组用户继续使用原版的虚拟自习室进行学习,而实验组用户则使用经过优化的新版本。为了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为两组用户提供了相同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实验进行期间,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对两组用户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首先,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用户对虚拟自习室的学习体验反馈,包括界面设计、交互逻辑、功能实用性等方面的评价[5]。其次,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用户在虚拟自习室中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追踪和分析,包括学习经验、使用频率、学习体验和效率等方面的数据。

  实验结束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用户在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可以直观地了解优化的实际效果。实验组用户反馈显示,优化后的界面设计、交互逻辑和功能实用性均有显著提升,使得学习体验更为流畅自然。同时,数据分析显示实验组用户的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完成相同任务所需时间更短,效果更佳。
 

 
  四、结语

  本研究基于福格行为模型(Fogg Behavior Model)的理论框架,对用户行为动机、操作能力和触发因素进行了深入探究,以此为基础对虚拟自习室的功能布局、交互设计及激励机制进行了全面的优化设计。结合对照实验法,对优化前后的虚拟自习室进行了系统性的比较分析,以实证检验优化设计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福格行为模型指导下的优化设计,虚拟自习室在提升用户学习体验和效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表现为用户满意度的显著提高和用户流失率的显著降低。这一发现不仅证实了福格行为模型在优化用户体验中的有效性,也为未来虚拟自习室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丁利敬.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3.06.

  [2]谭志,蒋晓.基于FBM行为模型的在线学习平台交互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89-194.

  [3]马官正.基于福格行为模型的线上教学设计策略分析[D].集成电路应用,2023,04.

  [4]吴美晨.“云自习”中的空间规训研究—基于CoStudy平台的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23.04.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