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儿童房是孩子睡眠、学习、游戏的重要空间场所,其设计好坏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儿童行为特征,以儿童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及现状问题,以6~12岁儿童房的室内空间形态为例,从空间功能布局及应用、空间色彩设计及应用、空间光照设计及应用、智能化设计及应用四个方面总结出儿童房的设计要点,以期为其他儿童房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行为特征;儿童房;设计;人性化
儿童房的主要功能有休憩、学习和游戏,是儿童的自由空间[1]。儿童房的设计是整体家居设计的一部分,也是室内空间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作为现代化居住功能空间的重要一环,儿童房设计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1.35个百分点,这标志着我国儿童数量在逐步上涨。2021年,国家卫健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做出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重大决策,开启我国人口发展新阶段。近年,基于数量激增的儿童需求,学者们以儿童心理、生理等特点为切入点,在室内空间、商业空间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等方面展开研究,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心理学下的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2]、儿童游乐场所设计[3]、室内色彩设计[4]等。总体而言,虽然现有研究略有涉及儿童行为特征的空间研究,但多以商业活动空间、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家具利用方面的设计为主,缺乏以儿童行为特征需求下的室内设计。此外,在解读儿童房的室内设计中也存在许多问题真正根据行为特征而设计儿童房的研究与实践偏少。因此,本文试图以国内现状缺点与痛点的分析与总结为切入口,立足于儿童的行为特征,切合实际的满足其成长的功能需求,解决空间安全性、空间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对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儿童房设计研究及实践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设计并打造一个利于儿童茁壮成长的室内生活空间。
一、儿童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
1.儿童年龄阶段划分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是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但据研究发现,14-18岁的儿童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人格和独立思考以及生活的能力,基于此,0-14岁这一儿童年龄段成为大多数人们及社会所公认的阶段,一些儿童活动及研究也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5]。
依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可将儿童年龄层次划分为主要几个阶段:初生至1岁为乳儿期,1岁至3岁为婴儿期,3岁至6岁为学前期或者为幼儿期,6岁至12岁为学龄初期,12岁至15岁为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5岁至18岁为学龄晚期或青年期。本研究基于6-12岁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展开研究及讨论。
2.儿童心理及行为特征
站在儿童心理学的发育角度来看,其一,心理活动慢慢复杂化,从具体的简单的生理活动向抽象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发展;其二,从早期的条件反射向具有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发展[6]。6-12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其心理特征表现为慢慢具有独立性和思考性。这一阶段的儿童进入学校空间,在学校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具备社交能力,此外在系统的学习下,思维模式也向具象化发展,进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倾向和性格特点。
3.儿童生理及行为特征
儿童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生理方面,主要的变化体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快速发育,在行为特征上与成年人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儿童具有社交性、随意性、固着性、盲目性等行为特征[7]。基于年龄阶段的不同,儿童的行为特征在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表现。0-3岁,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有限的行为能力,出于好奇心和兴趣的萌芽时期;3-6岁,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模仿能力和探索欲增加,具有相对的独立行动能力;6-12岁,具有独立学习、思考及行动力,具有较强的个人倾向;12-15岁,具有简单的逻辑性,具象思维和运动能力不断加强;15-18岁,此阶段身心各方面已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具有高涨的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二、儿童房设计现状及分析
目前人们对于儿童房设计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真正将儿童的行为特征与室内结合的设计却占比较少,其一,因为儿童处于一个相对依赖和弱势的角色,缺乏表达需求的能力,致使处于决定地位的大多数以成年人为主;其二则是在室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往往过于重视视觉元素以及其他方面的重组与表达,继而相对忽略了儿童的合理化、情感化需求,导致儿童居住空间过于冰冷而缺乏相对的人文关怀及情感温度[8];其三,忽略了儿童房的发展性设计的原则。儿童房的设计与功能应随着儿童的身体、心理的变化而随之协调和适应。设计师往往只关注于当下,而缺乏长远性的设计思考。
1.缺乏相应的安全性保障
儿童行为中共性特征便是儿童的活动轨迹较难预测。儿童活动具有随意性及多变性,区别于一般成年人带有目的性的活动轨迹,由于儿童的注意力有限,认知能力有限,集中力较低,他们在短时间内往往会被室内的其他新奇事物所吸引,突然改变当下的状态或去寻找和探索未知的事物[9],导致一些不可控的危险行为的发生。此外,现有儿童房设计在功能布局、造型设计、选材等方面缺乏相应的安全性保障,需要依据孩子的行为特征,制定周密的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儿童的安全。
2.室内空间色彩过于单一
儿童对于外界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对外界的感知也比较敏感,通过色彩的视觉感知这一方式往往能进一步刺激儿童的求知欲,但就目前儿童房设计来说,色彩结构过于单一化和统一化,忽略了儿童对于视觉上色彩的特殊性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的特征。因此如何正确发挥色彩对儿童的视觉以及知觉的影响,关乎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的作用[10]。
3.室内空间功能划分混乱
在室内空间中,儿童的室内空间在功能划分上较为混乱,儿童房的设计需以儿童成长过程的心理、生理及行为特征的变化为依据,进行灵活的、可持续的空间设计[11],符合发展性原则。但在目前儿童室内空间设计中,儿童的休憩、学习和活动的边界感不明确,功能区之间缺少联系性、协调性及发展性。不合理的功能区设计导致儿童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儿童对外界好奇心比较强烈的阶段,空间的活动区域的面积应伴随着不确定的动态流线而扩大。而在慢慢具有独立意识时,且活动具有专一性时,其空间功能区之间便要相互配合。
三、行为特征视角下儿童房设计与实践
为探究儿童心理、生理行为特征下的儿童房设计,特选取某市三室一厅两卫的小区户型图,户型总面积114.9平方米,家庭结构为四口之家,父母及一双儿女。女孩年龄8岁,男孩6岁。本研究以女孩儿童房15.89平方米为例(图1)。
1.空间功能布局及应用
儿童房设计主要促进儿童空间智能的发展,使空间中具象的形象特征或者是抽象的视觉特征被儿童所认知,体现并作用儿童成长过程中[12]。儿童房主要功能分别是休憩、学习和游戏,因此根据其空间特性和6-1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将该室内空间大体分为休息区、学习区、活动区、储物区以及交流区。功能区的划分应当保证各功能分区既有恰到好处的界限,互不干扰,又相互衔接。该阶段的儿童伴开始具备学习能力,因此在功能区的划分上,重点注意学习区、活动区的设计。此阶段儿童的自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强烈的空间占领性和隐私性需求。例如,将学习区划分在靠近窗户的角落区域,营造安静的学习氛围和相对比较独立、隐私的区域。将该室内空间的靠墙区域归纳为储物区,满足储存衣物、玩具、书本等物品的需求,将中央区域划分为休息区,其他的区域则为活动区及交流区。
另外,功能区设计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家具的选择,在选择家具时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且满足该阶段儿童身体快速发展和慢慢步入学习阶段的特点。其一,选择面积较大的床具;其二,根据生理特点选择可调节的桌椅;其三,在储存家具的选择上要满足衣服悬挂及书本展示的功能;其四,选择圆角形式的家具设计,减少方形及其他棱角分明的形状,避免儿童在进行活动时发生碰撞,危及儿童的健康。
2.空间色彩设计及应用
色彩是人类在观察周围环境的第一视觉要素,通过视觉对色彩的捕捉及解读,对于儿童的心理机能是否能健康的发展具有强烈的影响。因此,色彩的运用在儿童成长认知的过程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13]。
色彩在人的生理与心理上的刺激是相联系的,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对于色彩的认识与选择是具有差异的。6-12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使其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形成个人倾向。此外,性别的差异也影响儿童色彩的选择及偏好。据相关研究资料证明,男孩一般较喜欢黄、蓝两色,其次是红和绿,女孩一般则偏爱红和黄,其次是橙、白、蓝三色[14]。在儿童房主色调的选择上,首先遵从儿童的个人偏好为主,以低纯度、高明度色彩为辅。避免过于饱和度或者亮度较高的色彩。其次,不宜采用单一色彩元素,易造成视觉疲劳。可采用对比色调蓝色调和绿色调、同类色调黄色等,进行空间的修饰、搭配和协调。再者,可选用鲜明色调的装饰色彩,突出装饰作用。最后,涂料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性原则,避免有害化学物质及甲醛过多的涂料,以此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绿色、健康的成长氛围,从而体现人性化设计和人文关怀精神(图1)。
3.空间照明设计及应用
室内设计中的光照环境是极为重要的,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合理良好的光照,这一阶段的儿童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且尚处于发育过程中,对于环境中的光照是被动的,因此不合理的照明方式将会给儿童的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15]。
首先,设计中应尽量利用自然光,在房间选择上尽量选在向阳的方向,既充分满足自然光照的需求,也利于空间空气的流通。此外,在人工照明的选择上,一般将整体照明与局部照明相结合,儿童房间多功能区域的划分则采用不同的人工照明方式。当儿童位于休息区或活动区时,可以采用整体照明的方式以及柔和的、明亮的暖色光源。当儿童处于学习区域时,采用局部灯光进行光源的补充。灯具的选择上也应遵循安全性原则,尽可能选择可固定灯光,避免儿童使用灯具不当造成视觉和身体的伤害。最后,装饰灯具的利用,比如床头装饰灯设计,避免儿童在夜晚因为光源过亮或者光源直射产生不适应。采用合适的遮光装置,如窗帘或百叶窗,调节光线的强度和方向避免眩光的产生。
4.空间智能化设计及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家居系统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儿童空间智能化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可以为儿童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充满乐趣的居住环境。例如,在儿童房空间设计中,可采用智能照明、智能窗帘、智能监控、温湿度的自动控制等一系列智能化的操作系统。
光照传感器可根据室内外光线的情况自动调节室内灯光的亮度,以保证室内照明能够满足儿童的学习、休息需要;温湿度的自动调节根据环境的干燥程度进行适当的调节,改善室内空间空气质量;智能监控系统保证了儿童的安全问题;智能家具如儿童学习桌椅的智能化,满足了发展性要求和智能化学习的需求。儿童智能化设计为儿童提供了安全、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在智能化家具的选择上应根据儿童的需求和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采用安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具备互动性,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图1)。
四、结语
经济的开放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儿童的需求正在被广泛关注。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房作为其成长的主环境,拥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当下大部分研究专注于儿童的室内空间环境,较少以儿童自身视角作为切入点进行设计[16]。因此,本文以儿童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总结儿童空间设计中的缺点及不足,通过对儿童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的特殊性及普遍性分析,明确儿童空间的安全性缺乏、室内空间色彩单一、空间划分不明确等问题,并通过空间功能布局及应用、空间色彩设计及应用、空间光照设计及应用、智能化设计及应用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论述,为进一步促进儿童成长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邵卓峰,毛靓.儿童房设计浅析[J].大众文艺,2020(18):64-65.
[2]赵洋洋.基于儿童发展心理学下的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21.
[3]周煜婕.室内公共空间中儿童游乐场所的设计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4]关利颖.基于儿童生理与心理的儿童房色彩设计研究[J].美与时代:创意(上),2021(9):75-76.
[5]牛琳.基于儿童行为学的城市公共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的研究—以澳大利亚悉尼达令港广场设计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6,2(03):64-66.
[6]马广韬,刘琳.浅析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对儿童房设计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6,29(8):292-294.
[7]陈静.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幼儿园室内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8]魏琳.情感化视角下儿童居住空间设计[J].工业建筑,2022,52(03):320-321.
[9]刘梦圆.基于儿童行为特征的大型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10]胡潇译,胡海建.基于视觉心理效应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应用研究[J].装饰,2019,312(04):128-129.
[11]马松影.相伴成长的儿童房空间设计[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6,23(4):112-114
[12]沈焕焕,刘利刚,郭永久.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儿童室内活动空间设计探析—以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蒙空间为例[J].室内设计与装修,2022,331(03):122-123.
[13]孙鸽.失依儿童室内空间中的色彩运用和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14]林峰,孙维广.儿童房设计中色彩视觉心理效应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3(6):150-151
[15]余霞.儿童室内照明设计策略[J].光源与照明,2020,149(12):15-17.
[16]张厦.基于行为心理学理论的儿童室内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2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