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摘要]为解决学院英语翻译课堂中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较低等问题,本研究探讨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融入中国文化对大学英语汉译英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教学对汉译英学习效果具有明显优势,实验班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持积极认同态度。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中国文化;汉译英;混合式教学

  1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提出,大学英语课程要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通过学习并有能力使用英语有效地传播母语文化,促进国家的语言实力,增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从而强化国家的软实力。国内许多学者对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当前的英语课堂忽视了中国文化,导致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存在。翻译在中国和西方优秀文化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不仅传播文化,还承载着文化与语言之间的转换。

  为解决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与“用”分离等弊端,文秋芳创新性地提出了符合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称POA)。该理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输出驱动假设”(文秋芳,2013)的原型,到“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文秋芳,2014)的修订,最终形成了由“教学理念”(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键能力说)“教学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性学习和以评为学)和“教学流程”(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部分组成的体系(文秋芳,2017)。国内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教学研究与探索,如张文娟(2016)探讨了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张艳(2019)研究了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混合式教学中运用产出导向法理论的有效性,邱琳(2020)讨论了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对教师发展的新思路。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的文献,笔者发现应用于独立学院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缺乏相关的翻译教学实证研究。在学院的英语翻译课堂中,笔者发现了许多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综上所述,本实验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融入中国文化,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通过汉译英的初译和改译测试、半结构式访谈、线上线下教学观察等方式进行研究,以探讨知识技能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独立学院汉译英教学发展的新思路。

  2研究设计与实践

  2.1研究问题


  (1)产出导向法的视域下是否能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英语汉译英水平?

  (2)独立学院学生对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英语汉译英教学的评价怎样?

  2.2实验对象

  本实验选取某学院一年级法学专业的两个平行班为研究对象,一班为控制班,有61人,二班为实验班,有58人。一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二班使用在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教学设计。两个班的学习任务、目标、时长、教材以及任课教师都相同。在实验研究前,运用SPSS 16对两个班的“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初译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班的平均分比控制班高出0.46分,但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347>0.05)。综上所述,控制班和实验班学生的汉译英能力不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他们的水平相当。
 

 
  2.3研究过程

  本研究持续6周,第一节课为导学课,教师向学生介绍产出导向法的相关知识,并明确实验要求。本研究以《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1》第七单元“Not Just a Job,an Adventure:Undergraduate Research”为例,在产出导向法视域下融入中国文化,并围绕三个教学流程进行翻译课堂的教学设计。

  2.3.1驱动阶段

  (1)教师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具有交际性的真实场景:“在校的许多留学生对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及他的杂交水稻很感兴趣,想请你简单地给他们讲述这个故事。”此活动在线下进行,以了解学生真实的输出情况。

  (2)在初步尝试完成作业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母语文化修养不足以及英语表达能力欠缺,这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强了求知欲。

  (3)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点评,随后呈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了从易到难的产出子任务:A.学生能够用英语描述袁隆平的生平,讲述杂交水稻的起源、发展及应用影响。B.学生能够用英语评价对袁隆平精神的理解与认识。C.学生最终可以独立完成“袁隆平与他的杂交水稻”的汉译英段落翻译。

  2.3.2促成阶段子任务一

  (1)教师在线发布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包含袁隆平的生平及杂交水稻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影响等知识介绍。其中有两个视频、两篇阅读材料和一些相关图片。

  (2)学生根据自身水平选择性学习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线上小测试。测试题型包括单词填空、短语配对、句子仿写、内容总结等,主要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和章节的熟练掌握与归纳概括。

  (3)教师要及时为有疑惑的学生提供线上辅导,随后检查大家作业的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将线上表现的优缺点做好记录,并在下次线下课与学生分享。

  子任务二

  (1)教师在课堂上首先给学生观看袁隆平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的视频。

  (2)引导学生学习袁隆平的精神,坚定理想与信念,不懈努力与奋斗,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热爱祖国与人民。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看法,然后选出小组代表用英文汇报,同时大家评选出汇报中表现最优的团队。

  子任务三

  (1)教师在线上为学生提供两段关于翻译技巧的视频,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集体讨论对“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初译稿的修改。

  (2)课堂上,各组分享对修改的看法与想法,集思广益,共同参与,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提供指导。

  (3)学生独自润色并完成各自的改译稿后上交。

  2.3.3评价阶段

  (1)教师首先根据英语四六级翻译的标准对学生的改译稿进行评分,挑选出优秀和欠缺的改译稿各两篇。

  (2)在下次课堂上,教师协助学生从语言、内容、结构等维度,以及信、达、雅等方面对这四篇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能够相互学习与进步。

  产出评价有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形式。及时评价是指在课堂上学生完成初始任务后得到的实时评价,而延时评价是指在课后学生对后续润色及完善任务完成后得到的后期评价。其中,延时评价又分为复习性产出和迁移性产出两类。复习性产出强调语言能力的巩固,而迁移性产出注重产出能力的强化。本单元结束后,教师布置了一项迁移性的产出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屠呦呦与她的青蒿素”的汉译英段落翻译。

  3研究结果与讨论

  在研究结束后,共收集汉译英改译119篇,其中控制班61篇,实验班58篇。另外,共收到半结构式访谈记录15份。

  3.1独立学院学生英语汉译英水平的成绩对比

  在研究后,运用SPSS 16对两个班的“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翻译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实验班的平均分高出控制班2.57分,两班之间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00<0.05)。如表1和表2所示:实验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提高了0.11分,而控制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却降低了1分。由此可见,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教学在汉译英学习效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这主要源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优良理念及流程。在驱动环节,初产出任务使学生感知到自己在实际交际场景中相关知识的欠缺,激发了主动学习的需求。在促成环节,多模态的输入材料结合教师的辅助,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从而有利于完成输出的系列任务。在评价阶段,师生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使评价维度丰富,促进评、学与教融为一体。
 

 
  3.2独立学院学生对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英语汉译英教学的评价

  在实验研究后,随机抽取15名学生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每人谈话约10分钟,以便了解实验班学生对该门汉译英学习效果的真实反馈。

  3.2.1呈现交际型场景,激发学习的求知渴望

  从访谈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认可驱动输出环节。学生1表示:“与以往不同,现在的学习让我感受到自身的差距,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动力。”学生2谈道:“这种模式激发了我对翻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感觉这种驱动模式很新颖。”学生3谈道:“从输出开始,到输出结束,让我意识到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也有个别学生觉得初期的产出任务有难度,需要帮助。

  3.2.2构建产出小任务,实现知识的实际运用

  通过访谈得知,许多学生赞成加强输入环节。学生4提道:“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辅助以及同伴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产出中,这让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学生5讲道:“多模态的子任务可以锻炼我们多种技能,如阅读、听力、翻译、口语和写作,我觉得收获很大。”学生6说道:“输入是为了有效地产出服务的,以前我只是记录知识点,并不会尝试在实践中运用。”也有个别学生认为小任务节奏快,不易完成。

  3.2.3融入多维度评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从访谈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喜欢师生评价环节。如学生7提道:“在小组合作中促进了情感的交流,更有参与感。”学生8说道:“以产出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丰富了我们的认知视角,增强了自信心。”学生9谈道:“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拉近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也有个别学生不太适应评价他人的方式。

  3.2.4传播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访谈得出,几乎所有学生都肯定了这种教学方法。学生10说道:“输入材料贴近生活与社会,让我感受到祖国优秀的文化,非常自豪。”学生11讲道:“补充的材料可以内化我们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12提道:“更加客观辩证地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义务传承并发扬中国文化。”

  4结语

  本研究在产出导向法的视域下融入中国文化,探讨了知识技能与立德树人相结合的课堂学习新路径。实验班学生对此实验持有积极的认同感,但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面临了许多挑战。本单元包含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线上部分缺乏实时的监控与管理。惰性强、习惯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部分的学习效果可能偏弱。此外,教师需要加强自身政治素养及理论水平的提高,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育人元素,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传播。同时,笔者也意识到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主客观的各种原因,研究周期较短,后续可以改善教学设计,增加样本量,拓展实验范围等进行长期研究。此外,今后还可以考察独立学院学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对他们其他技能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水平层次或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韩晓蕙.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外语学刊,2014(3):106-110.

  [2]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彭晓燕.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1):111-113.

  [4]邱琳.“产出导向法”应用中的教师发展:矛盾与对策[J].中国外语,2020(1):68-74.

  [5]文秋芳.输出驱动假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思考与建议[J].外语界,2013(6):14-22.

  [6]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7(2):3-12+98.

  [7]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8]周岐晖.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母语文化缺失现状调查及应对策略[J].外国语文,2015,31(4):139-145.

  [9]张文娟.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106-114+117.

  [10]张艳.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学术英语》泛在学习模式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3):110-11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