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舒曼作为19世纪德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之一,在音乐上的造诣,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他把德国浪漫派的文艺歌曲推向了新的高峰。文章选择了德国浪漫派阿德尔波特创作的一部著名歌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冯·夏米索以《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诗集中选取了八首抒情诗,充分体现了诗的“意境”。而在这首乐曲的钢琴段中,他更是运用了自己的音乐语言,使其在音乐上的表现更加丰富。他不但把钢琴和歌唱的旋律放在同等的地位,还把一些高潮的地方全部推给了钢琴,其中钢琴是必不可少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此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的技术特点与演奏风格,不仅为了解读舒曼音乐语言的独特性,还为了寻找合理的演奏方法,使得演绎能更贴近作曲家的创作初衷。
关键词:《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伴;舒曼
一、《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色
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在1840年被创作出来,正值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发展的高峰期。这一年也是舒曼与心爱的克拉拉成婚的一年,因此作品中充满了深厚的情感和真挚的情怀。
该套曲是根据诗人沙米索的八首诗词谱写而成。沙米索的诗歌描写了女性的恋爱、人生的过程,细腻动人,为舒曼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套曲中的八首歌曲各具特色,而是把感情融进了整首曲子里。不管是欢乐的歌声,或是无声的呢喃,都洋溢着一种女人的柔情。她的作品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女子从遇到意中人到陷入爱河,再到结婚,再到守寡的全过程。舒曼把女人的喜与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以细腻的音乐语言表现了出来。他以朴素的风格,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细腻的情感描绘使得套曲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1]。
舒曼继承了德国浪漫派的写实主义的精华,以人民的日常生活为基础,敢于打破和革新,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使他在德国自舒伯特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文艺作品中脱颖而出。他的《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等多个系列的音乐作品在他的音乐创作中表现得尤其出色。
这部作品一部短小而又简短,很难独立地将其独立地表现出来。钢琴演奏在作曲方面尤其细腻,表现出较高的自主性,其钢琴伴奏在音乐上的作用和歌唱差不多,可能是因为舒曼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
舒曼别出心裁地对歌曲的前奏、间奏及尾声进行了首尾呼应的巧妙设计。在这一套曲中,中间与结尾都蕴涵着特殊的感情意味。他们既可以把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曲调联系起来,又可以通过音乐语言来继续和发展声音所要表现的感情。这种独特的钢琴伴奏手法使得套曲在情感表达上更加细腻和丰富[2]。
套曲由八首短小精悍的歌曲组成,每首歌曲都具有独立的情感和主题。这些歌曲在结构上紧凑有序,相互之间又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和呼应。
套曲的旋律柔美而富有变化。没有华丽华丽的乐曲,却以柔和的曲调表现了最细微的情绪波动。这种旋律特点使得套曲在听觉上更加舒适和动人。同时,它也体现了舒曼对女性心理活动变化的细致与敏感。
二、《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的音乐结构特征
1.钢琴伴奏在套曲中的结构与功能
在《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这部声乐套曲中,钢琴伴奏不仅仅作为和声背景存在,更在结构上起到了重要的连接和推动作用。它贯穿全曲,与歌唱部分相互交织,共同构建出完整的音乐叙事。钢琴伴奏的功能在套曲中呈现出多样性。它既是情感的载体,通过旋律和声的变化,将歌曲中的情感起伏和转折传递给听众;又是故事的讲述者,通过音乐语言,将套曲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
2.钢琴伴奏的节奏与旋律特征
钢琴伴奏中的节奏表达紧扣歌曲主题,呈现出多变的特点。在套曲的第一首《自从和他相见》中,舒曼避开了小节的固定重拍,在旋律的层层推进中,通过运用连绵不绝的音符和醒目的大切分节奏,显著增强了伴奏音乐的流畅度与丰富色彩。伴奏精妙地运用了断奏手法,搭配了左右手的柱式和弦,似乎在描绘着主人公心中的焦躁和年轻时的跳动,满载着青春期的微妙思绪。至于套曲中的第二首作品《他比任何人都高贵》,则采用了充满动力的八分音符柱式和弦节奏型(参见谱例1),这种伴奏形式被称为节奏动力性织体,也就是“将具体的韵律形式融合到和声的架构中,以表现作品特有的韵律形式和内涵”。这种伴奏织体以快八分音为中心发展,舒曼利用这种极具驱动力和节奏感的音型,深刻地展现了少女那份热情奔放的情感[3]。
谱例1:
在套曲的第五首《亲爱的姐妹,快帮我装扮》中,在琶音型伴奏织体中加入附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型(见谱例2),表现了少女出嫁时紧张激动的心情,渲染了热烈欢快的气氛。
谱例2:
钢琴伴奏中的旋律线条清晰而优美,与歌唱部分相互呼应,形成了和谐的整体。旋律的发展既符合歌曲的情感表达,又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通过旋律的起伏和转折,钢琴伴奏将歌曲中的情感变化细腻地呈现出来。在套曲的第四首《戒指在我手上》中,舒曼在作品中巧妙地融入了丰富的德国民歌元素,无论是曲调的选择还是旋律的构建,都深深烙印着熟悉而富有民族特色的痕迹。在民间歌曲的曲调反复多次以后,它又发生了一些改变,这种减少或扩大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这正是舒曼所善于运用的一种创作手法[4]。在音乐结构中,以动感为主的曲调构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得整段音乐富有个性。该套曲的第7个作品是《你在我心里,在我怀里》,表现了女主角对新生活的欣喜,以及初为母亲的喜悦。音乐的前奏曲以强烈的属和弦开始,与主人公兴奋的情绪交相辉映。海浪般的旋律飞快地流淌着,与交织的黑白琴键共同舞动,让女主充满了喜悦。见谱例3。
谱例3:
3.钢琴伴奏的和声与曲式处理
钢琴伴奏在和声上进行了丰富的发展,通过功能性和声的使用以及大小调的对比,营造出浓郁的音乐氛围。和声的变化既符合歌曲的情感需求,又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同时,临时变化音的使用也丰富了歌曲的调式和声语言。
钢琴伴奏在曲式处理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它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灵活地调整曲式结构和旋律线条。通过精致的引子、变化的间奏和尾奏等手法,钢琴伴奏将歌曲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音乐叙事[5]。
4.钢琴伴奏的演奏要点与情感表达
在演奏《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时,需要注意节奏的准确性、旋律的连贯性以及和声的丰富性。同时,还需要根据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灵活地调整演奏的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要素。钢琴伴奏在情感表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通过音乐语言准确地传达出歌曲中的情感起伏和转折,使听众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其中的情感世界。在演奏过程中,钢琴伴奏者需要注重表现力和情感传达,通过丰富的音色和动态变化,将歌曲中的情感细腻地呈现出来。
三、舒曼《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伴奏的诠释与演奏
音乐艺术作为和表演活动不可分割的艺术形态,它的存在离不开表演这一关键环节。无论音乐创作如何优美动听,蕴含多么深远的内涵或丰富的文化意蕴,其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的实现均须通过音乐表演来展现。音乐表演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再度创作”或“二次诠释”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钢琴伴奏的演绎者需忠实于原作,将原始创作视为起点及归宿,充分尊重作曲家的创作初衷。然而,与此同时,演绎者亦需发挥个人的创造性,演绎《妇女的爱情与生活》并实施富有创意的"二次创作",尽管这主要侧重于实际操作层面但理论的探讨同样不可或缺。在进行这样的表演时,表演者不仅要深入理解原作的精髓,还需要巧妙地将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融入演奏中,通过独特的处理方式来呈现作品,使得每一次的演奏都能成为一次新的艺术体验。这种在尊重原作基础上的创造性演绎,是音乐表演艺术的魅力所在。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演出,既要结合19世纪欧洲特殊的历史和社会环境,又要从自己的人生阅历等多方面去认识和掌握,更要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美学理念,将自己的感受与感悟通过伴奏传达出来。舒曼在一部带有自传体色彩的歌唱作品《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以一种充满悲剧意味的手法对自己的人生和感情进行了折射,并以“悲剧”来表现“崇高”的爱。这一以悲剧为基础的美学思想,与浪漫的感性美学观点并没有矛盾,相反,它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这就是舒曼把“音乐感情的主体性”看作是“音乐美学内核”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演奏过程中,钢琴伴奏不仅要精准地诠释作品的技术要求,更要深刻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深度,通过细腻的处理和丰富的表现力,将舒曼内心世界的波澜与爱情的崇高之美传递给听众[6]。
《你如今终于给我带来了无限悲痛》作为终曲,将《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悲剧性推向了高潮,然而,这种悲剧色彩的萌芽在《自从和他相见》的开头就已经出现了,而在《亲爱的,为何如此惊讶地凝视我》这首歌的第六句中,它又被赋予了更多的细节。虽然在套曲中也有描写爱情的章节,并且在其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它们实际上是为了创造和加深最后的悲剧气氛。没有了之前的快乐,后面的悲伤也就不存在了[7]。所以,《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中的钢琴伴奏演奏者,根据其自身所蕴含的悲剧“解读”,将悲伤因素融于演出之中,并以理性的想象力将其表现出来,既是一种必然又是一种“阐释”和“再度创作”的表现。在进行伴奏时必须对其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融合悲伤因素,用理性的想象力去表现这一悲剧。既要以第一人称代入那位女性的角色,讲述“我”的爱情经历,又要以“叙述者”的身份客观讲述“她”的故事[8]。
具体而言,曲中的女性角色在故事开头并不知晓即将遭遇的丧夫之痛,但演奏者却对此了如指掌。因此,钢琴伴奏的演奏者需同时扮演两重角色:既是那位沉浸在爱情中的女性,又是洞悉全局的“叙述者”。要把悲剧元素渗透到整首歌曲的每个情节中去,这样才能让这首歌的演唱更具艺术魅力。这一悲剧色彩的运用,不仅要靠独奏家那充满感情的歌喉去表现,还要靠钢琴演奏者对这部曲的特殊解读和创作,共同构筑起这部作品深邃而动人的艺术境界。
四、结语
德国声乐套曲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其音乐和诗词的融合越来越密切,感情的表现也越来越丰富,而钢琴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这一过程中,他对音乐套曲的创造,尤其是对钢琴伴奏方面的卓越贡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部作品中,随着音乐的演奏,音乐与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美丽温柔、感情丰富而细腻的女人。在此基础上,通过钢琴的演奏,不但加深了这个女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让这个女人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生动,让人一见难忘。这首乐曲既表现出丰富多样的钢琴曲式和高超的弹奏技巧,反映出舒曼对十九世纪浪漫思想的敏锐理解和准确地掌握。
所以,本文从《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这一部作品中的钢琴伴奏入手,分析其在演奏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为其作曲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它有助于深化我们对钢琴伴奏在声乐作品中功能的理解,提升我们对钢琴伴奏艺术的认识水平,进而推动钢琴伴奏艺术的持续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霍立.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艺术[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1):4.
[2]刘源.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声部艺术研究[J].山东工会论坛,2015(5):3.
[3]杜蕾.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征[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8):2.
[4]徐玲.论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钢琴伴奏诠释[J].黄河之声,2016(23):2.
[5]张柯瑶.舒曼的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从钢琴织体的角度分析理解[J].音乐生活,2019(5):4.
[6]李小舒.奇妙的和谐--论钢琴伴奏与声乐歌唱艺术的和谐统一[J].黄河之声,2020(8):3.
[7]龚益.对钢琴伴奏技巧教学的思考--评《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创新》[J].中国教育学刊,2020(07).
[8]刘康华.“山歌社”为民歌配和声的历史创举[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4):101.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