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探究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选吉林省703例学龄儿童(6~12岁),收集其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是否为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是否胎教、家长关于教育问题是否会打骂子女等),分析其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结果703例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18.63%,其中男性感觉统合失调阳性检出率与女性相近(P>0.05),不同年龄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居住地、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氛围、家长关于教育问题会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行为问题均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元、家庭氛围差、家长关于教育问题经常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较少均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家庭条件、家庭关系均会影响其感觉统合发育质量,需实施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儿童健康生长发育。

  关键词: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儿童;影响因素

  0引言

  感觉统合失调为神经心理科常见疾病,指外部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大脑神经系统有效整合,使机体不能和谐运作,影响其认知水平及日常行为能力,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其健康生长发育状态[1]。该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庭环境质量、家长情感支持等,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无法满足儿童个性化教育,或家庭氛围较差影响其社会角色功能等,均可能会影响其感觉统合状态,需加强针对性干预指导[2]。但不同地区中,受地域文化、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影响因素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性。为此,本次研究随机抽选吉林省四平市703例学龄儿童,对其进行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分析,以便为该市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提供参考意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吉林省703例学龄儿童,年龄6~12岁,男性331例、女性372例。

  1.2方法

  感觉统合调查:以奇德儿感统研发中心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3]进行调查,包括前庭平衡功能、神经抑制功能等8个评价内容,每个项目评分包含5个评价等级,每项评分0~10分,各条目累加获得原始分数,并将总分转化为T分,T分在40分及以上为感觉统合正常,<40分且≥30分表示轻度感觉统合失调,<30分表示中重度感觉统合失调。

  收集儿童一般资料:性别(男、女)、年龄(6岁、7岁、8岁、9岁、10岁、11岁、12岁)、独生子女情况(是、否)、母亲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是否胎教(是、否)、家庭地址(城市、农村)、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家庭氛围(差、一般、良好)、家长关于教育问题会打骂孩子(不会、偶尔、经常)、父母对子女期望(低、一般、高)、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较少、一般、较多)。

  1.3观察指标

  ①统计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②分析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发生影响因素。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n(%)]表示;以Logistic进行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

  703例学龄儿童中,感觉统合失调检出率为18.63%(131/703),其中男性59例、女性72例,检出率相近(P>0.05),不同年龄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

  2.2.1单因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家庭居住地、家庭平均月收入、家庭氛围、家长关于教育问题会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P<0.05),见表2。
 

 
  2.2.2 Logistic回归分析

  已存在感觉统合失调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自变量赋值(见表3);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家庭氛围差、家长关于教育问题经常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较少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危险因素(P<0.05),见表4。
 


 
  3讨论

  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会影响儿童正常学习生活及生长发育状态,需实施针对性干预,以促进其感觉统合平衡,改善其学习生活质量[4-5]。本次研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家庭平均月收入<3000、家庭氛围差、家长关于教育问题经常打骂孩子、家长与孩子亲子活动与交流较少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如下。

  (1)家庭条件: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均为学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可能会存在对儿童发育早期教育不满意、教育方法不准确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其感觉统合状态发展[6-7];且在农村地区,受家庭地址较分散、儿童保健普及难度较大等因素影响,可能会存在家长对儿童生理、心理发育关注度较低情况;且若部分儿童学龄前时出现感觉统合不调,而家长对其不重视、当地相关宣传不到位、医疗条件不满足儿童针对性干预等情况,可能会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改善效果[8];而若其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较低,可能会出现家长工作繁忙、对儿童发育关注较少情况,并出现儿童家庭教育偏少、与儿童交流陪伴时间过少等情况,儿童主要玩具为游戏机、电视、手机,生活环境过于封闭,儿童说话交流少,影响其正常思维能力建立,会增加其感觉统合失调发生风险。

  (2)家庭关系:家庭氛围、家长关于教育问题处理方法、家长与孩子活动/亲子交流,均为学龄儿童建立正确思维及行为方式的重要环节,若家庭氛围较差,家长经常打骂孩子,可能会增加儿童心理压力,造成其害怕与外界接触交流性格,影响其感觉统合发育;家长与孩子活动/亲子交流较少,可能会影响儿童早期触觉、嗅觉、思维等发育状态,影响儿童与他人有效沟通交流及正常思维状态,增加其感觉统合失调发生风险[9-10]。

  综上所述,家庭条件、家庭关系均会影响儿童感觉统合发育质量,需实施针对性干预,包括加强农村地区儿童保健,对儿童家长进行针对性教育,并加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相关知识社会宣传,提升家长及社会对儿童健康生长发育重要性认知,改善儿童家庭氛围;同时对存在感觉统合失调儿童积极治疗及干预,以促进其健康生长发育。

  参考文献

  [1]姚紫珺,李菊,李冬,等.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研究[J].重庆医学,2022,51(11):1812-1817.

  [2]赵艳君,陈倩,黄丽素,等.剖宫产与学龄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1,23(8):773-778.

  [3]王娜,胡艳丽,崔丽娜.学龄前听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的关系研究[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20,18(3):195-197.

  [4]孙文喜,董成龙,袁颖,等.Rutter儿童行为问卷调查的中国普通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meta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2(9):744-752.

  [5]杨丽,李焕,王瀚宇,等.rTMS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临床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3,34(1):49-53.

  [6]黄启军,周坤,刘振寰,等.听觉统合训练对孤独症伴听觉注意障碍儿童的影响[J].康复学报,2022,32(4):314-319.

  [7]刘宇田,梁爱民,陈艳杰,等.学龄前儿童发育水平和感觉统合失调的关系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22,30(12):2175-2178.

  [8]张勋,孙玉燕,康娟,等.感觉统合训练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干预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95-98.

  [9]胡玮,任颖俊,吕琳璐,等.感觉统合训练对FAD合并轻中度感觉统合失调学龄前患儿语音矫治疗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4):849-852.

  [10]邹旭,左雪,高雪梅.内蒙古自治区3—7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现状调查及改进建议[J].教育探索,2021,7(5):19-25.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