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行PENGB,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行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阻滞完成后两组均行静脉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水平、不同时间(阻滞前和阻滞后10、30、6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3、6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0、30、60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 h,观察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效果优于FIC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

  【关键词】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髂筋膜间隙阻滞;全髋关节置换术;血流动力学;疼痛;不良反应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股骨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有效手段,其创伤较大,需采取有效的镇痛方式以保障手术顺利进行[1-2]。目前,临床常采取髂筋膜间隙阻滞(FICB),但无法有效阻滞闭孔神经,镇痛效果未达理想状态[3]。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PENGB)属于新型的神经阻滞方式,不仅可阻滞关节的主要神经分支,还可保护下肢肌力[4]。本文观察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2年8月至2023年7月于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年龄>20岁;既往无髋关节手术史;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合并慢性疼痛或长期应用镇痛药;对本研究所用麻醉药物过敏;合并其他关节疾病;合并认知或精神障碍;合并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14例,女34例;年龄35~60岁,平均(46.98±5.69)岁;体质量指数19.7~25.6 kg/m2,平均(22.68±1.42)kg/m2;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22例,股骨颈26例;ASA分级:Ⅱ级29例,Ⅲ级19例。对照组男18例,女30例;年龄33~59岁,平均(45.72±6.10)岁;体质量指数19.5~26.4 kg/m2,平均(23.03±1.65)kg/m2;骨折部位:股骨粗隆间24例,股骨颈24例;ASA分级:Ⅱ级25例,Ⅲ级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术前均常规禁食禁饮,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并予以面罩吸氧,氧流量为1~2 L/min,监测生命体征,并于全身麻醉诱导前行外周神经阻滞。

  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PENGB。采用低频凸阵探头,设置探头频率2~5 MHz,将探头置于髂前下棘平行于耻骨支位置,旋转探头直至找到髂腰肌肌腱,采用19G神经阻滞穿刺针进行平面内穿刺,紧贴髂前下棘进针,穿刺至髂腰肌肌腱、耻骨间筋膜平面,针尖处在髂腰肌肌腱与耻骨支之间,确认回抽无血后经导管注入20 mL 0.375%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095,10 mL∶100 mg),观察药液扩散情况,调整导管位置,注药完成后妥善固定导管。

  对照组行超声引导下FICB。采用高频线阵探头,设置探头频率10~50 MHz,将探头置于腹股沟韧带上,由外到内移动探头,观察髂前上棘、髂肌、髂筋膜等组织,采用19G神经阻滞穿刺针进行平面内穿刺,使针尖处于髂筋膜下方,明确穿刺成功后注入30 mL 0.375%罗哌卡因,置入导管至针头前方5~10 cm,妥善固定导管。

  两组神经阻滞完成后10min均行静脉全身麻醉。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67041,2 mL∶10 mg)0.1~0.15 mg/kg、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10 mL∶20 mg)0.2~0.3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203712,1 mL∶50μg)0.2~0.3μ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上药东英(江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373,20 mg]0.15 mg/kg,肌松完成后置入喉罩,设置氧流量为2 L/min,潮气量为6~8 mL/kg,呼吸比为1∶2,呼吸频率为12~16次/min,呼气末正压为3~5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为35~45 mmHg(1 mmHg=0.133 kPa)。麻醉维持:静脉泵注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4,100 mL∶1.0 g)2~3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1,2 mg)10~15μg/(kg·h),间断注射阿曲库铵2~3 mg,于手术结束前10~20min停用麻醉药物。术后,两组均实施静脉自控镇痛。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包括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2)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分别于阻滞前和阻滞后10、30、60 min,记录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3)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术后1、3、6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10分,评分越高表明疼痛越严重。(4)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术后1、3、6 h,采用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无运动神经阻滞计0分;部分阻滞,膝盖能弯曲,不可直腿抬高计1分;几乎完全阻滞,踝关节可运动,膝盖不能弯曲计2分;完全阻滞,无法运动计3分。(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阻滞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滞后10、30、60 min,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阻滞前,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疼痛评分比较

  术后1 h,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术后不同时间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比较

  术后1、3、6 h,观察组改良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利用人工假体替换股骨头、髋臼,有助于恢复关节功能[5]。术中镇痛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部分,有效的麻醉方案有利于减轻疼痛应激反应,提高手术安全性[6]。因髂筋膜间隙走行的神经中不包括闭孔神经,因此FICB应用于全髋关节手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7]。

  髋关节前囊中分布着髋关节痛觉感受器,由股神经、闭孔神经分支支配,PENGB可阻滞闭孔神经、股神经及副闭孔神经分支,有效发挥镇痛作用[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未增加麻醉药物用量。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髂筋膜源于髂腰肌邻近的束状腱膜,紧贴髂腰肌,髂筋膜间隙属于潜在腔隙,给药时可能发生异常阻滞或阻滞不完全的情况,故FIGB有时需进行多次穿刺以保证阻滞效果。而PENGB已明确靶点标志,于超声引导下能快速确认穿刺位置,操作难度小,成功率高,因此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较短[9]。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阻滞后10、30、60 min,观察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PENGB可有效阻滞闭孔神经、股神经及副闭孔神经分支,镇痛效果更明显,因此可减轻疼痛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10]。

  本研究结果又显示,观察组术后3、6 h VAS评分和术后1、3、6 h改良Bromag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为PENGB在有效阻滞感觉神经终末分支的同时不影响运动功能,因此在镇痛的同时可保留下肢肌力[11]。提示采用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未增加安全风险。

  综上所述,PENG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可缩短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下肢运动阻滞评分,效果优于FICB复合静脉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李俊成,倪明,冀全博,等.机器人辅助与传统方法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差异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8):480-487.

  [2]Duan L,Zhang L,Shi CG,et al.Comparison of continuous pericapsular nerve group(PENG)block versus continuous fascia iliaca compartment block on pain management and quadriceps muscle strength after total hip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BMC Anesthesiol,2023,23(1):233.

  [3]余娟,陈阳峰,赵林,等.髂筋膜阻滞联合静吸全麻用于高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3,29(6):150-153.

  [4]丁声双,张杰,黄伟华,等.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镇痛疗效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23,52(7):1052-1057.

  [5]苏靖心,庞志路,崔明珠,等.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22,36(6):638-641.

  [6]董碧倩,范婉秋,高勤.超声引导下腰骶神经丛阻滞联合吸入麻醉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2,28(2):277-281.

  [7]单涛,韩流,葛德高,等.超声引导下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椎管内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21,37(5):458-461.

  [8]高晓曼,郑煜丽,李咸鹏,等.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和髂筋膜间隙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早期镇痛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12):1089-1093.

  [9]蔡少彦,魏旸,张蕾,等.麻醉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在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观察[J].山东医药,2022,62(3):58-61.

  [10]王军,任岩岩.超声引导下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2,19(16):2256-2258.

  [11]尹海玲,张文文,单涛,等.髋关节囊周围神经阻滞联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与髂筋膜间隙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21,41(5):567-570.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