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正文

  【摘要】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该院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研究组采用七氟烷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术中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期指标(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水平、手术前后应激指标[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在麻醉诱导后均下降,在插管、拔管时均升高,但研究组插管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口腔癌;全身麻醉;七氟烷;瑞芬太尼;丙泊酚;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

  口腔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口腔内结节、肿块、溃疡、疼痛、吞咽困难等为主要表现,早期患者多采取根治手术治疗[1]。口腔癌根治术创伤较大,术中多采用静脉全身麻醉,但该麻醉方式麻醉深度难以控制,患者易发生术中躁动、术后苏醒延迟等不良事件[2]。七氟烷是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具有诱导迅速、麻醉深度易控制、术后患者苏醒快等优点,而且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能减少静脉麻醉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加快患者术后苏醒[3]。本文探讨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中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口腔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纳入标准:符合《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4]中相关诊断标准;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临床分期Ⅰ~Ⅱ期;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符合根治手术指征,无远处转移。排除标准:合并严重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伴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物;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同期接受放化疗。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准文号:20201023)。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41~70岁,平均(55.05±3.37)岁;体质量指数18~28 kg/m2,平均(24.25±2.31)kg/m2;口腔癌类型:舌癌17例,颊癌9例,牙龈癌6例,口底癌5例,其他3例。研究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8~69岁,平均(54.86±3.43)岁;体质量指数18~28 kg/m2,平均(24.13±2.35)kg/m2;口腔癌类型:舌癌15例,颊癌10例,牙龈癌7例,口底癌6例,其他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诱导。患者术前禁食6 h,禁饮4 h,术前30 min肌内注射硫酸阿托品500μg。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行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379,10 mL∶20 mg)0.2 mg/kg、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九旭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19,3 mL∶15 mg)0.2 mg/k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203651,2 mL∶100μg)0.5μg/kg、注射用苯磺顺阿曲库铵(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7,5 mg)0.1 mg/kg。麻醉诱导成功后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进行机械通气。

  麻醉维持: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静脉泵入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6,10 mL∶200 mg)4~6 mg/(kg·h)、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314,1 mg)0.1~0.5μg/(kg·min),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40~60,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

  研究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进行麻醉维持。麻醉诱导完成后持续吸入2%~3%七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07),氧流量调至1~2 L/min,潮气量6~8 mL/kg,呼吸频率10~

  12次/min,同时静脉泵注丙泊酚4~6mg/(kg·h)、瑞芬太尼0.1~0.5μg/(kg·min),通过调节七氟烷流速维持BIS值40~60,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吸入七氟烷,手术结束前5 min停用静脉麻醉药物。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时、拔管时测定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2)比较两组术中静脉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3)比较两组苏醒期指标水平,包括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4)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分别于术前、术后1 d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以转速3500 r/min、半径10 cm离心10 min取上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中不同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比较


  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在麻醉诱导后均下降,在插管、拔管时均升高,但研究组插管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术中静脉麻醉药物用量比较

  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苏醒期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血清Cor、N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or、NE水平均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讨论

  根治性切除手术是临床治疗早期口腔癌的重要手段,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口腔颌面手术常采用全身麻醉,术中通过控制麻醉药滴注速度,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以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及术后顺利苏醒[5]。丙泊酚是中枢镇静药物,通过激活γ-氨基丁酸受体抑制神经兴奋性,达到镇静目的;瑞芬太尼是超短效阿片类药物,可激活阿片μ受体,发挥镇痛作用[6]。二者联合可能会导致呼吸、循环抑制,且麻醉深度难以控制,患者易发生躁动,影响手术顺利进行[7]。

  七氟烷是一种醚类气体,脂溶性高,容易进入脑组织发挥神经抑制作用,其起效快,易控制麻醉深度,而且对呼吸道刺激小,几乎不抑制迷走神经和循环系统,利于术后苏醒,常与静脉麻醉药物联合用于全身麻醉[8]。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在麻醉诱导后均下降,在插管、拔管时均升高,但研究组插管时、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血清Cor、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提示静吸复合麻醉能够提高麻醉效果,减轻术中、术后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分析原因:术中插管、切皮、拔管等刺激性操作及术后疼痛均可引起应激反应,引起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血清应激指标Cor、NE水平升高[9]。静脉麻醉药物虽然能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维持血压、心率稳定,但用量过多会引发低血压、呼吸抑制,临床应用需十分谨慎[10]。七氟烷复合静脉麻醉不仅能增强中枢镇静作用,还能抑制痛觉传导,延长肌肉松弛时间,从而减轻术中、术后应激反应,减小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幅度[11]。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七氟烷使用呼吸机吸入,流速容易调节,且血气分配系数低,麻醉深度易控制,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较少引起呼吸抑制和低血压,而且静吸复合麻醉时可减少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2]。此外,七氟烷易被机体清除,停药后患者可快速苏醒,加之研究组术中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苏醒并恢复自主呼吸,缩短机械通气时间[13]。

  综上所述,与全凭静脉麻醉相比,七氟烷吸入复合静脉全身麻醉用于口腔癌根治手术患者中效果良好,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应激反应,减少静脉麻醉药物用量,加快患者术后苏醒,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傅红,秦帅华,胡爽,等.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下颌骨切除采用不同修复方式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20,30(5):300-304.

  [2]卜英江,乔桂花.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口腔颌面部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7):1020-1024.

  [3]白小丽,张立立,陈蕾,等.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用于小儿腺样体肥大切除术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2,43(7):822-826.

  [4]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口腔癌及口咽癌病理诊断规范[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0,55(3):145-152.

  [5]陈宁.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10):61-62.

  [6]林琳.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中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7):60-63.

  [7]林晓兰,王阿丽.口腔颌面外科全麻手术患者在麻醉复苏期的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0):14-16.

  [8]于海娇,吴迪.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患者术中患者知晓和术后恢复情况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7):68-71.

  [9]余慧强,闫闪闪,周侃.静吸复合麻醉在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同期皮瓣修复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9,9(12):36-39.

  [10]蓝丽芳,林琳.全凭静脉与静吸复合麻醉于口腔颌面肿瘤根治术中效果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7):60-63.

  [11]原志军,殷振奎,原志芳,等.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免疫细胞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2(5):628-630.

  [12]赵会奇.脑电双频指数对调节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的指导价值研究[J].中国疗养医学,2022,31(12):1330-1333.

  [13]李熹,和儒林,高楠楠,等.Narcotrend指数用于七氟烷吸入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观察[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57-1059.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本文标签:

<< 上一篇 下一篇:没有了!

  • 评论(

赞助团论文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随机文章

标签列表

最近发表

    热门文章 | 最新文章 | 随机文章

最新留言

首页 论文知识 教育论文 毕业论文 教学论文 经济学 管理学 职称论文 法学 理学 医学 社会学 物理学 文献 工程论文 学位论文 研究论文

Powered 团论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鄂ICP备2022005557号统计代码

全站搜索